稻盛和夫:處理日美貿易戰,關鍵在於有沒有體諒對方的關愛之心

稻盛和夫:處理日美貿易戰,關鍵在於有沒有體諒對方的關愛之心

稻盛和夫:處理日美貿易戰,關鍵在於有沒有體諒對方的關愛之心

對同一件事情,從善意的角度思考,還是從惡意的角度思考,自然而然,兩者所導致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比如,與人爭執時,總想駁倒對方,總認為錯在對方,要逼迫對方認錯。這是一種做法。但也可以體諒對方的難處,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處理同一個問題,結果可以大相徑庭,差異就在於有沒有體諒對方的關愛之心。

以前,日本市場對外封鎖,圍繞這一問題,日美兩國爭吵不休。當時,我提議,針對兩國間的各種課題,成立“日美二十一世紀委員會”,讓民間人士發揮作用,彼此坦誠交換意見,藉此讓日美關係有所改善。為此,我做出了努力。

我當時的提案是:彼此停止互相指責,擺脫敵意性的爭吵。如果不考慮對方的具體情況和背景,光說對方不好,只求對方讓步,那麼本來可以談攏的事情也會搞僵。只想佔便宜,只想爭面子,這樣的對話必將無果而終,反而會加深相互間的不信任感。

所以,首先要尊重對方的立場,不是一味地固執己見,而要充分理解對方的想法,體諒對方的處境,以這種利他之心為基礎,推進相互交流和談判。

同時,如有必要,日本應該先行讓步。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受到美國很多的恩惠——慷慨地提供糧食和技術,還向日本產品開放巨大的市場,等等——因此,才有日本二戰後的快速復興和經濟的高速增長。

即便那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環,但他們對我們的極度寬容乃是事實。既然如此,今天由我們來表示誠意,體諒對方,該讓步處就讓步,培育寬容和利他之心。我想,這是已經成為“經濟大國”的日本應盡的義務。

這個委員會,依據上述宗旨,進行了兩年的討論,向日美兩國政府提交了建議書。

要設計今後日本的“國家形象”,關鍵就是利他精神,就是“以德為本”的治國方略。

過去,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川勝平太教授說過一句話:“富國有德。”

他提議,不是以財,而是以德立國。或者說,運用豐厚的財力,對他人、對他國以德相報。不是用武力,不是用經濟力量,而是以德行來為他國行善,由此獲得別人的信賴和尊敬。

我也認為,要把“德”字作為“國是”,定為國策。日本應該率先垂範,做“以德立國”的榜樣,因為日本曾有為追求自己一國的私利而痛遭懲罰的歷史教訓。

今後日本應該追求的目標,既不是經濟大國,也不是軍事大國,而是一個以德為本的國家。既不是經濟上精於算計的國家,也不是急於炫耀軍事實力的國家,而是以“德”這一做人的崇高精神作為國家理念的基石,據此與世界各國接洽交往。

一旦成為這樣的國家,國際社會就會真正的需要日本,尊敬日本。同時,對這種高品格的國家有侵略意圖的人,恐怕不會有吧。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又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政策。


延伸閱讀

做企業的目的是什麼?贏利!做企業人的目標是什麼?幫企業贏利!誠然,所有企業及企業人都恪守著贏利,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參透了利益背後的玄機?中國並不需要“道義放兩邊、利字擺中間”的商業大鱷,更不會提供給缺乏德行、忽視修為的企業人廣闊發展的康莊大道;如果想在白熱化的競爭中一枝獨秀,就必須要剖開經濟的表象,探求企業的本質,找到得以在如今的世道中生存下去的活法。

稻盛和夫:處理日美貿易戰,關鍵在於有沒有體諒對方的關愛之心

《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戰後經濟的傳奇,他不用優美的文字取勝,也不用高深的說教讓人五體投地,而是將其多年心得以質樸的文字向我們娓娓道來。企業人會從中領會真正的企業發展之路,而普通人亦將感受到高境界的“為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