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某地農村婦女做自媒體月入過萬,真有那麼容易?

呂修東


本人就是一個做自媒體月入過萬的作者,但我是真心沒有感覺做自媒體容易。甚至我還感覺很辛苦,很累。。。感覺自己就是個古代“賣字為生”的窮秀長而已。

這些農村婦女做自媒體是有他們的一定的優勢的。比如可以拍攝和講述農村的生活和勞動畫面,還有農村的風俗故事等。。。這些內容在自媒體上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的。因為有很多農民工在城市打工,他們還是很喜歡這方面的內容的。

我在網上見過一個人,他就是專門上農村錄製一些農村生活、風俗的視頻,每天的收入居然過千元。。。

但是這樣的自媒體獲取收入的方式會長久嗎?反正我是不看好的。

當大量的同質的介紹農村生活的自媒體出現,必然會出現優勝劣汰的慘烈競爭。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隻有極少數的農村生活類自媒體才能生存下來。

所以上述山東新媒體村的農婦,她們未來的創造之路充滿艱辛。她們做為自媒體能否在幾年以後還能倖存都是個問號。

以我個人來說,雖然我自媒體上月入過萬。但我每天依然是如履薄冰的感覺。我這個大學畢業的人經常要擠出時間來看書學習,要給自己充電。自媒體的風向標隨時會轉向,做好內功而不去追逐趨勢潮流才是長久的根本。


孟可的思想空間


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你可以開微博,可以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悟空問答答主號,農村婦女同樣可以接觸到自媒體行業——即使在極為偏遠的鄉村,寬帶網絡已經通達,農村人做自媒體沒有任何障礙。


互聯網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以前的權威在互聯網上面被大大削弱。如果放在十年前,媒體還只是那些坐在寫字樓的白領們的專利,但現在這一主動權早就給了普通人。還有短視頻、音頻、圖文這樣的新媒體呈現形式的升級,普通人(當然包括農村婦女)生產媒體內容的門檻大大降低,這為農村自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實際上,有數據顯示,在自媒體從業人員當中,有7%來自農村地區。


農村人的自媒體,多是接地氣的農村題材,反映的是農村風土人情,農村的面貌。比如這個村子的兩篇爆款文章《家裡喜得千金,外公不遠千里來祝賀,送的禮物讓人佩服》,其實就是幾張簡單的圖片加上很簡練的文字,寫的是農村人為生孩子送禮的事情;另外一篇《農村花二十萬的四合院,寬敞明亮,勝過樓房》,也是圖片加很少量的文字。


這些內容,其受眾一部分是城市人,這些城市人有可能本身就是從農村出去的,對想吐有感情;還有一些是土生土長的城市人,對農村帶有好奇心;當然,更有可能的還是農村人

,中國還有6億人在農村,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做這個市場的自媒體,其實和城市裡面的白領做自媒體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農村人的自媒體,也並不需要太多所謂的花哨、深度,樸實簡潔就好,視頻好於動圖,動圖好過圖片,圖片好過純文字。


至於農村自媒體的變現渠道,據這篇新聞介紹,一是通過各大媒體平臺的補貼,二是接一些廣告,三是電商(賣農產品)。想要通過自媒體賺錢,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肯定需要去找最好的題材,“獵奇”可能是農村自媒體內容最重要的標籤,如果不能夠持產生有意思的內容,其實是很難一直維持這樣的賺錢速度的。當然,到目前為止,這個村子的自媒體賺錢模式還能夠維繫下去,但孔方兄並不看好其長遠的潛力,原因很簡單——因為內容生產的門檻太低,人人都能做,那競爭很快就會上來。對讀者而言,這樣的自媒體也談不上有太大價值,黏性很低。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做自媒體要月入萬元,當然是非常不容易的,要付出很多,山東某地農民有這樣的收入是非常值得羨慕的,但它的可持續會有很大問題。

很多大城市,如北京做自媒體的人,慢慢找到感覺都賺到月入萬元的,單個人會轉為公司制,會有5-6人乃至更多人的團隊,這時月入萬元就顯得很少了,還要開拓其他業務,開拓其他業務後,再回頭看自媒體的一兩個平臺,就不那麼看重。

我有朋友做視頻的,寫原創文章的,在兩三年前殺入,因為都是資深人士,很容易引起平臺的注意,然後簽約成功,月入萬元就達到了。但自媒體人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維持現狀,再說想維持現狀也不可能,不進則退。

這是一個非常辛苦的活,不會錢生錢,不會流量生流量,它要求你每天都產生新內容,而且每次新內容都要像之前那麼受歡迎,如果創作枯竭或流於平淡,粉絲就少增長了,新增流量就會降下來。

我們做自媒體的,都有想當年的輝煌,比如想當年我在新浪財經開專欄,那也是財經專欄排名前三十位呀,我在騰訊寫稿子的時候,騰訊qq彈窗還不時會彈出我的文章呢。

那,只是想當年而已。

現在做悟空問答,7月份的流量有3400多萬點擊,剛過去的8月份只有3040萬的點擊了,收入自然也少了幾千。我想,要繼續維持高峰狀態,也是不太可能的。

回到農村婦女做自媒體的情況,看到這則消息,只會讓我羨慕,就像一些人在我的文章中留言,說看到在家做自媒體都能賺萬元以上,好羨慕呀,自己也正在走這條路。

對走在這路上的我,只想奉勸一句:那是不可持續的。

讀者會有審美疲勞,每天或者每週一定的更新量會讓我們思維枯竭,會讓我們的才華用盡,更長遠的路是:找自己的持續興趣點,或者組建團隊在某個領域多元運作,不僅是平臺的補貼,還要去給公司機構輸出服務,做自己的收費語音產品,寫書等。

需要不斷更新的內容,都是勞動密集型的,你不更新你就沒有收入,不像一本書,這部分人看了,那部分人還沒看,還要買;這些人看了,還有些人想聽,會請你去做講座,如果建立自己完整的思想體系和方法論,可以不斷輸出服務,那樣才更穩固些。

所以建議投身此領域的耕耘者,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別羨慕別洩氣,關鍵是我們自己能成長什麼。


財經作家邱恆明


山東某地農村婦女做自媒體,實際上屬於內容創業,但具體通過哪些渠道獲得收益,則會存在不一樣的回報效果。不過,在當前自媒體黃金髮展時期下,自媒體已經成為了不少人的創業方式,有的是個人做自媒體,有的是團隊做自媒體,有的是熱衷於撰寫文章、有的熱衷於拍攝視頻,而有的熱衷於做專業問答等,總而言之,對於自媒體人來說,總有不同的出路。但,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自媒體的同時,實際上准入門檻偏低,也是一個問題,而對於自媒體行業,實際上已經處於全民參與的行業,充分競爭、優勝劣汰也是不可避免的。或許,對於部分自媒體人或農村婦女做自媒體而言,幾個月或一年時間獲得月入過萬的收入,但持續性可能不會很強。實際上,對於後期自媒體的發展,一個是注重內容、一個是注重粉絲尤其是鐵粉效應。此外,則需要關注到用戶偏好的問題,而自媒體越往後發展,競爭壓力越大、發展難度也會更高。


郭施亮


這個事情還真的從正反兩方面看看。

專注於金融知識普及,讓知識深入人心,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歡迎點贊,評論,更多精彩財經知識,請關注我。

正的方面:

的確,自媒體是一個目前大眾廣泛認可的渠道,從微博、公眾號到現在的頭條、百家等各類自媒體,都有著廣泛的社會空間,而且作為目前的內容平臺,它需要有專業的、更接近生活的各類內容提供出來,自然它也就成為了價值的創造者。這就是自媒體的能力和作用。在我的看來,農村的自媒體內容提供方主要可以提供城市生活沒有涉及的方向,例如農作、農村生活、美麗的農村等各類內容,而這類內容確實已經在各大平臺有著不錯的收看率,現在的自媒體表現形式多樣,從圖文到音頻到視頻,都是可以進行創作的,而且創作工具也容易,從攝影到攝像,從美圖到剪輯,各類應有盡有,可以說表現人民生活,讓地域差異、文化差異更小,而增進融合,同時創造不錯的收入,而且有詳實且符合政策和大眾審美的內容提供,是非常好的事。

反面作用:

事物有兩面性,最大的反面作用,人們為了創造精神價值而失去了自我崗位的奮鬥,比如農忙不務農,生產不務工,田地沒人種,機器閒廠中,這樣的情況就不要因為創造自媒體來錢快而發生,在抖音中可以看到很多的一線工人在工作中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分享出來,而獲得很高讚譽,而農村也可以在這方面多多借鑑,互相提供生活精神食糧的同時,可以互相學習農業技術,提高產能產量,減少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影響,這樣可以起到幫助作用。我個人在做問答的同時,沒有離開我金融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中學習收集、整理資料和信息更好的用在問答和文章上,才能寫出有深度、有意義的內容,希望這個反面不要發生在生活中。

兼職做自媒體是可以增加收入,而專職自媒體自然有專業團隊運營,可以向專業奮鬥,但應該在奮鬥的路上,保持初心,砥礪前行。


張小帥說理財


最近因為刺蝟公社的一篇名為《實地探訪山東新媒體村,農婦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報道稱山東某地的一個農村成立自媒體工作室,工作人員都是當地的一些農村婦女,收入非常高。

這篇報道一搬出來就引起各方的質疑,很多人在不明情況下就紛紛指責這個自媒體工作室存在洗稿的行為,如今的這個自媒體工作室因為這篇報道,已經處於輿論的漩渦中,該工作室的創始人是一個90後的小夥子,他將村裡的一些初中,高中學歷的年輕女性召集在一起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努力做成了今天每人最高月入一萬的成績,而內容擇是以三農為主。這本該是個勵志故事,但是因被一些媒體和網友造謠,抹黑,惡意舉報工作室已經停工。

自媒體人的成績沒有一步登天的,都是通過一點點積累,努力,堅持才越做越好的,如今這個工作室的人受到的質疑究其原因就是對農村的歧視,這些人認為農村人沒文化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是抄襲或洗稿的東西。他們認為農村人就應該老老實實種地,不應該做其他東西。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如果這個工作室放在一線城市,員工都是大學生,恐怕就是專門洗稿也不會引起爭議。

自媒體是國家合法的行業,按照自媒體的入駐規定也是不分地域,不分學歷,不分職業的。自媒體是每個人公平競爭的平臺和環境,然而就因為是農村人做出了比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是傳統媒體出身的人還要好的成績就要受到各種質疑,嘲諷,詆譭。這是很多尖酸刻薄又經常一副小人嘴臉的人的寫照。





墨小顏


山東某地農村婦女做自媒體月入過萬,真那麼容易?


現在做自媒體成為了農村一種收入的時尚,也是一個自我創業的門路。一旦自媒體做好了,選好題材,內容健康,而且深受網友的喜愛,關注度高,人均月入過萬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不是很容易,而是很辛苦,必須付出,辛勤和汗水。比如現在的今日頭條的九妹,團隊每月月入50萬元的收入。

現在就以自己的切身體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做自媒體到底辛苦不辛苦?是不是真的很容易?本人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涉足自媒體,主要做今日頭條,近半年的時間幾乎是沒有什麼的收入,但作為一種業餘愛好,始終堅持著、努力著,從今年的3月份開始,漸漸的有了收入,只做悟空問答內的三農領域,每天堅持回答3到10個問答題,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一些專業回答每月收入萬元有餘。



本人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每天需要尋找好的問答題,收集問答所需要的材料,然後根據自己的切身經驗,以及抓住讀者的愛好點,戳痛讀者的視點,每天都要寫到晚上12點左右,挺辛苦的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以前每天都能休息能達到八個小時,如今每天只有四五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做自媒體的人都是這樣的生活,夜貓子似的生活,每天都要考慮發掘新問題,新素材,組織新材料,怎麼去完成,挺費腦力的一項工作。

對於山東商河縣李廟村的20多位婦女組成團隊做自媒體,每月月入過萬元,這是他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所換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很容易的,是他們在堅持努力了一段時間以後,才換來今天豐碩的成果。



總之,農村是一個自媒體廣闊的天空,素材豐富,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需要有智慧的人進行編輯,豐富題材的內涵,吸引讀者。對於讀者都有獵奇心理,現在網絡又這麼發達,打發一下閒暇時間,相應使得做自媒體的人增加了閱讀量,賺取了經濟效益。但是每一項工作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付出很多汗水,才能取得輝煌的成果。


宗元三農堂


智慧型年輕人就應該肯定。作為發小,不是水軍,雖然不經常在老家,但大體知道李傳帥自媒體的事情,自媒體,一個近幾年才接觸到的名詞,一個年輕人能夠看到新生事物的商機並付諸於實施,並且取得了成功,並且帶領村裡的娘子軍發家致富,憑這些就應該給一個大大的"贊"。

行業弊端,不要強加個體之上。自媒體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肯定存在各種問題,褒貶不一。許多網友總喜歡拿著自媒體的行業弊端對李傳帥的創業進行抨擊。低質量文章是自媒體共有的屬性,因為很多自媒體人都不是科班出身,寫文章的水平肯定比職業記者差。請大家注意文章水平低,不是李傳帥水平低,這是一個行業屬性,如果寫文章水平高誰還做自媒體,去央視做名嘴多好!

不偷不搶,賺不賺錢看市場。有網友炮轟李傳帥團隊低質量作品汙染網絡環境,他們寫的題材偏向農村,只是人家寫的東西你不喜歡看,但不代表別人不喜歡,既然人家寫的文章有點擊量,就說明有市場,就像某些明星露個臉就上千萬一個道理,在法律道德的約束下能不能賺錢,市場說了算。

月入過萬,光鮮背後是踏實。別說農村婦女,就是一個普通本科畢業生月入過萬都不容易,但這群農村婦女人均工資確實接近萬元,這隻能說李傳帥有眼光,路子對,各方面工作踏實到位。李傳帥自幼喪母,父親離家出走,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童年的陰影並沒有將一個有志的年輕人打垮,而是將所有的不幸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踏踏實實創業,認認真真研究自媒體,並取得了成功,這種踏實不屈服的精神應當作為一種社會正能量進行弘揚,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羲和30615877


俗話說錢是人賺的,但不是人人都能賺的。做自媒體一個月賺上千上萬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哪怕有了也就只有那麼一小部分。尤其是在農村。是更加的難上加難了。

要知道在一個信息資源不是很豐富的農村做自媒體,而且還是一個月收入過萬,好多人都是不會信的,尤其好多農村的,像我們這邊的農村的人,都不知道什麼是自媒體。你說讓他們做自媒體那有可能嘛?所以首先要有一個懂行的自媒體人先對農村的有點文化程度的婦女進行簡單的培訓,而且還要手把手的帶。不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種說法是說山東某地的那個自媒體村,多半都是進行洗稿而獲利的。

  • 有句話說的好:“只要你站對了風口,哪怕是豬也會飛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