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元電影院包月看電影!爲什麼說MoviePass是本很爛的生意經?

在北美電影行業,幾大強勢崛起的流媒體平臺,不斷瓜分線下影視票房市場份額,矛盾愈演愈烈。作為Netflix的聯合創始人,米奇·洛(Mitch Lowe)一直希望將Netflix的訂閱機制成功複製到電影行業,逆向而行打造出“影院版Netflix”的美國電影訂閱服務平臺MoviePass。

從“不出門就能看電影”到“9.99元包月進影院看電影”,MoviePass的商業模式真的行的通嗎?看過這篇文章後,我們或許能找到些答案。

9.99元電影院包月看電影!為什麼說MoviePass是本很爛的生意經?

對於影迷來說,MoviePass的誕生可謂天大的喜訊。

北美地區,平均一部電影9-15美元,復仇者聯盟3、星戰系列等一線好萊塢大片可高達30美元及以上。但是,有了MoviePass卡,每月只需9.99美元,就可以在指定電影院任意觀影。

9.99元電影院包月看電影!為什麼說MoviePass是本很爛的生意經?

據Box Office數據顯示,2017年,北美觀影人次為12.4億,同比下降5.8%。同時,2017年的觀影人次也成為繼1992年以來北美觀影人次的第二低。某種程度上,MoviePass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北美低迷的電影市場。

截至2018年6月,MoviePass註冊用戶已達300萬人次。創始人米奇·洛(Mitch Lowe)表示,這一數字將在2019年升至500萬。截至2018年初,MoviePass貢獻了上一年北美5%的票房收入。

由於北美地區版權保護制度比較完善,“訂閱”這種一勞永逸的模式一直受到 “千禧一代”的追捧。音樂領域的Spotify,影視行業的Netflix都是極為成功的案例。

作為Netflix的聯合創始人,米奇·洛(Mitch Lowe)一直希望將Netflix的訂閱機制成功複製到電影行業。但是,這種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的商業模式讓MoviePass在2018年不斷陷入困境。

MoviePass到底有多 “實惠”?

相比起國內院線不得不面臨與在線票務 “相愛相殺”的窘境,北美地區在票務方面一直是院線獨大。雖然也有Fandango這樣的在線購票平臺,但是大部分人仍然選擇電影院購票這種傳統模式。

9.99元電影院包月看電影!為什麼說MoviePass是本很爛的生意經?

Fandango在線購票平臺

MoviePass的出現徹底顛覆了院線巨頭AMC(美國多廳影院公司)在北美的近乎壟斷的地位。首先,MoviePass是一張會員卡,會員每月只需付9.99美元,就可以在指定電影院任意選擇電影。付費時,這張卡就相當於一張儲蓄卡,只要輕輕一刷,就可以立即獲得電影票,剩餘的費用一律由MoviePass公司向院線補齊。

北美一部電影平均票價10美元左右,這意味著很多時候,用戶一個月只要看一部電影就可以回本。

9.99元電影院包月看電影!為什麼說MoviePass是本很爛的生意經?

MoviePass會員卡

高額的優惠也意味著選擇的受限。首先,用戶無法觀看3D/IMAX影片。除此之外,他們觀影時間、電影院的選擇嚴重受限,熱門影片也無法第一時間觀看。MoviePass的客服更是遭到詬病。公司經常單方改變規則,對優惠服務進行降級,大多時候,用戶只能選擇接受。但是即便如此,這樣的優惠程度也是任何一個平臺所無法比擬的。

MoviePass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

2018年,MoviePass的服務不斷降級。從早先的每月9.99美元無限觀影,到取消熱映影片,到減少合作院線,再到增加“高峰期付費”(高峰時期觀影需要補貼一定費用),用戶的抱怨聲也此起彼伏。8月,MoviePass為所有年度訂閱用戶退款,在優惠服務方面近一步限制用戶。

9.99元電影院包月看電影!為什麼說MoviePass是本很爛的生意經?

標有紅色閃電的時間段需“高峰期付費”

隨著服務的降級,退訂用戶也在日益增加。該平臺的主流用戶是白領上班族,這意味著他們下班難免會經歷“高峰期付費”,影院選擇的減少讓他們需要在途中耗費30-50分鐘,更重要的是,一些大片要在上映一週後才能看到。這讓習慣了MoviePass “烏托邦式”服務的用戶開始選擇各大院線推出的同類服務。

2018年的MoviePass遭遇了巨大財政危機。5月,該公司損失達4千萬美元。公司表示,他們需要12億元美元資本注入來彌補公司巨大的賠錢黑洞。

事實上,MoviePass從創立之初就缺乏清晰的商業規劃。一個月9.99元意味著一個用戶每月只需看一部電影就可以回本,剩餘的觀影費用需要MoviePass全額支付給院線。如此一來,用戶增長越多,MoviePass就賠得越多。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個 “賠本生意”。

9.99元電影院包月看電影!為什麼說MoviePass是本很爛的生意經?

MoviePass將付費訂閱價格下調至9.95美元

近幾年,地價上漲、人力成本上漲,院線的經營費用也越來越高。很多院線早已無法依靠售賣電影票實現收支平衡。相反,電影院的大部分營收反而來自爆米花、飲料這些零食的售賣。MoviePass曾試圖與院線合作,在食品飲料上分成,但是,這一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創始人米奇·洛(Mitch Lowe)多次強調,MoviePass的真正目的並非 “賣票”,而是背後巨大的用戶數據。他們希望利用這些數據幫助製片方和院線深入瞭解觀影用戶行為,例如,價格的浮動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用戶購買決策,哪個地區的用戶更願意週中去觀影等等。MoviePass的母公司Helios & Matheson也是一家數據服務公司。隨著MoviePass的經營遭遇困境,這家公司的股價也開始大幅度滑坡。

雖然MoviePass有著美好的願景,但是對於數據的價值,好萊塢目前仍持觀望態度。歸根結底,電影是一個創意產業。創意也意味著高度的不可預測性。

IBM數據分析負責人Richard Maraschi曾在採訪中表示,雖然一直在致力於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在影視領域,但是,他們離真正的預測分析還相距甚遠。

MoviePass用戶畫像的價值就更值得商議。很多用戶選擇MoviePass僅僅是因為便宜到不可思議的價格、以及以破壞市場平衡為代價的“最高優惠”。以這種方式獲取的數據,對於電影行業的健康發展反而弊大於利。

Netflix僥倖存活,AMC卻未必讓MoviePass好過

Netflix的崛起是一個在今時今日很難再被複制的案例。早年,好萊塢大廠牌不願意放棄盆滿缽盈的電影產業,也因此錯過了進駐電視和互聯網的最佳時機。

直到近期,迪士尼才正式宣佈進軍流媒體,開始正式對飆Netflix 。雖然以互聯網公司自居,但是從Netflix,Hulu,再到亞馬遜,他們都深知影視行業的核心在於內容。目前,幾家流媒體在內容方面已花費數十億,在未來,內容方面的預算仍會增加。

9.99元電影院包月看電影!為什麼說MoviePass是本很爛的生意經?

迪士尼流媒體平臺定名“Disney Play”

相比Netflix,MoviePass可就沒那麼幸運了。MoviePass成立不久,全美最大院線AMC就發出了“直接對飆”的信號。MoviePass成立沒多久,幾大院線就推出了與之競爭的服務:AMC Stub A-List,Cinemark Movie Club, Iconic Tuesday等等。

其中,AMC Stub A-List允許用戶每週觀看3部電影,並享有所有AMC會員服務,而它的費用只有每月19.95美元。這些大型院線不僅早早就構建了自己的數據庫和數據團隊,他們還擁有早年積累下的忠實用戶群。院線的核心在於觀影場所,未來,一旦這些院線拒絕MoviePass的使用,那麼,它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近期,Lowe對外表示,MoviePass可能會開始嘗試3部電影一個月的計劃來彌補財務上的虧空。但是,超過一半的用戶在第三方市場調研中表示,他們並不看好MoviePass的商業模式。Lowe認為,如何利用他們巨大的用戶基數和數據是MoviePass存活與否的關鍵,但是電影大廠們是否願意給互聯網公司這個機會仍然是一個問題。

證實院線需要嘗試新的經營模式

一個 “爆款”產品的出現往往源自市場的迫切需求。MoviePass之所以可以迅速籠絡巨大的用戶群,與高額的電影票價不無關係——全美影院所有者公佈的報告顯示,全美電影票價相較去年同期上漲3.6%,均值從8.85美元增至9.16美元。如果考慮到食品消費,一場觀影可花費20-50美元。

NRG市場調研顯示,價格幾乎是人們觀影的決定性因素。

  • 85%的MoviePass訂閱者表示,如果有這項服務,他們一定會去電影院看更多的電影。
  • 35%的用戶表示,即便是爛番茄低分,有了這項服務,他們也願意去看電影。

雖然商業經沒有念好,但是MoviePass確實革了電影行業的命。一方面,它重新定義了一部電影的價值。讓北美居高不下的電影票價和大廠的壟斷重新出現了轉機。另一方面,它為常年拒絕轉型的院線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雖然如何盈利仍是問題,但這未嘗不是一個出口。

— The End —

①:https://variety.com/2018/film/news/moviepass-ceo-expects-to-top-5-million-subscribers-by-2019-1202716355/

②: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1-02/hollywood-s-2017-is-a-bomb-as-moviegoing-slumps-to-25-year-low

撰稿:馮柯

設計:溫小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