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您家小孩安全嗎?

暑假本是孩子結伴玩耍、放飛自我的快樂時光。但令人心痛的是,暑假以來,全國各地接連發生多起兒童意外傷亡的悲劇,其中尤以農村留守兒童溺亡居多。

放暑假了,您家小孩安全嗎?

悲劇令人惋惜,教訓沉痛深刻。暑假期間,農村留守兒童暫時離開學校,父母在外務工,老人年邁照顧不暇,而農村河流、湖泊、山川、交通等安全隱患較多,留守兒童如何安全度過暑假,牽動著各方神經。

1.脫離監管的安全隱憂

暑假一到,孩子猶如“出了籠子的鳥兒”,掙脫學校的管束,奔向屬於自己的快樂天地。但與城裡孩子不同的是,農村留守兒童回到家裡無人監護,走上社會缺乏監管,一些好奇心重的孩子便三五成群,上山下河,嬉戲打鬧,難免造成或大或小的傷害。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萬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而溺亡人數佔比近六成,其中又以農村留守兒童為主,且這些意外事故多發生在暑假期間。僅以廣西為例,今年入汛以來就接連發生數起兒童溺亡事故,數十名兒童不幸失去寶貴的生命。

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大新鎮劉文夫婦都在東莞打工,暑假特意把讀五年級的兒子接到身邊。“太久不見孩子了,趁著暑假接到身邊好好照顧,也好讓孩子多見識外面的世界,開闊眼界。”劉文說,最為重要的是,考慮到暑假孩子的安全是一個大問題,自己看管著比較放心。

許多外出務工的家長都面臨艱難選擇,受城裡打工地居住條件所限,加上孩子來往城鄉不便,只好讓孩子繼續留守在家。“看到隔壁村的孩子不幸溺水身亡,無奈之下,我就把工作辭了回家照顧孩子,等暑假結束後再去找工作。”原在廣東江門務工的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村民胡小琴說,錢掙多掙少不重要,孩子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每年暑假,我最擔憂村裡留守兒童的安危。”廣西欽州市靈山縣太平鎮立石小學校長陳錦軒告訴記者,每次放暑假前,學校都要召開散學典禮,再三強調假期安全問題。學校印製了《告家長的一封信》,同時在微信群就假期安全問題跟家長進行講解,各班主任老師每週都會在班級信息群裡跟蹤瞭解孩子的動態。“但不管如何,暑假期間,老師還是沒辦法時時刻刻了解孩子的行蹤,有些問題確實很難及時掌控。”陳錦軒坦言。

“自己管自己。”說起暑假生活,玉林市興業縣水田小學三年級學生吳一維如是說。吳一維的爸爸媽媽長年在外打工,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由於不知道父母的電話號碼,孩子和父母長期處於“失聯”狀態,“我都快記不起他們長什麼樣了。”吳一維說。對於暑假安全問題,學校老師和爺爺奶奶對他教育得比較多,“他們都告訴我,不能隨便下水,因為水很深,很危險,我記住了。”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暑假期間如何照顧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的家長們不外乎兩種選擇:要麼把孩子接到城裡,要麼放棄工作回家陪孩子。而更多父母選擇了第三種:委託長輩看管孩子,通過電話“遙控”叮囑孩子自己注意安全。但不可忽視的是,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放下電話,父母的叮囑往往被拋之腦後,最終難免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安全教育沒有假期

“農村教育資源匱乏,在暑假管理留守兒童問題上,鄉村小學心有餘而力不足。”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新村小學校長韋斌說,農村條件有限,沒有專門的活動場所,缺乏專門的看護機構和人員,孩子暑假離開學校後,只能到田間地頭、村頭巷尾自由遊玩,潛在安全風險不可避免。“對學校來說,安全教育要長抓、常抓,這是一項沒有假期的工作。”

幸運的是,一些社會愛心人士儘可能地承擔起為留守兒童保駕護航的責任。暑假以來,南寧市賓陽縣中華鎮留守兒童“代理媽媽”志願服務團隊為留守兒童送去關懷和幫助,給他們傳授防溺水、防雷電、防煤氣中毒、防拐騙等安全知識,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除了白天的陪伴看護,晚上我們還會開展唱歌、跳舞、講故事等集體活動,打破沉默和孤獨,讓孩子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愛。”志願服務隊負責人黃麗蘭說。

高校大學生志願者是暑期陪伴照顧留守兒童的主力軍。最近,廣西大學學生馬薇和同伴們一道,參加了廣西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暑期“三下鄉”活動,為賓陽縣賓州鎮王明小學的留守兒童帶去科學、畫畫、手工等趣味課程,並通過發放宣傳冊、播放視頻等,宣傳安全、禁毒等相關知識。“考慮到暑假比較長,我們第一批志願者服務結束後,還有第二批志願者來‘接班’。”馬薇說。

“在陪伴留守兒童的同時,儘可能幫助他們瞭解外面的世界,通過開設興趣課程,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今年暑假,大學生葉小榆到玉林市興業縣葵陽鎮中心小學進行支教,安全教育是必備的課程,主要從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講解,告訴留守兒童要多注意哪些問題。“通過交流教育,孩子們的安全知識明顯增長,安全意識也增強了。”葉小榆說。

3.用愛呵護留守兒童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暑假安全問題涉及千家萬戶,如何有效解決留守兒童校外護、教、娛、管等問題,亟待各方攜手配合、密切關注。

入汛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下發了《防範學生溺水事故的預警通知》,要求將防溺水教育落實到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重點對農村學生、留守兒童、農民工隨遷子女及家長加強宣傳教育,使預防溺水常識人人盡知。同時,要求教育部門會同公安、水利、住建、安監、氣象等部門,加強對海濱、山塘、水庫、江河湖泊、公園人工湖、工地礦坑等重點區域的安全管控,在事故多發水域設置安全警示標牌,設立安全隔離帶和防護欄。

“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最需要的是陪伴。”廣西壯族自治區婦聯副主席孔獻玲說,近年來,自治區婦聯在創建“兒童家園”基礎上,不斷探索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機制,組建“愛心媽媽”“代理家長”“崗園幫扶”等志願者隊伍到“兒童家園”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服務。從2014年起,自治區婦聯每年都聯合共青團、教育等部門,組織開展“萬名大學生志願服務千所兒童家園”活動。4年來,共有來自區內外120多所高校的5萬多名大學生志願者,分別進入5339所“兒童家園”開展志願服務行動,受益兒童達47萬人次。

8月初,玉林市大學生聯合總會組織一批大學生到興業縣水田小學開展支教活動。對於大學生們的到來,水田小學的孩子們感到十分開心。五年級學生劉可說:“很喜歡來這裡的哥哥姐姐,他們很耐心,不懂的地方會重複講,教的知識都學會了。”三年級學生吳思表示:“哥哥姐姐們教我們做手工,陪我們玩遊戲,我們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難忘的時光。”

“大學生利用暑假到村子裡進行關愛幫扶,開展安全教育、讀書活動、心理諮詢、科技知識等輔導,給農村孩子帶去很多幫助。他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安全而有意義的暑假。”孔獻玲說,在幫扶過程中,大學生和孩子們實現了共同成長。

“感謝大學生們為我們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留守兒童家長代表韋項琳說。家長們紛紛表示,城裡大學生利用暑假深入鄉村,為孩子們帶來形式多樣的活動,再也不擔心孩子放假到處亂跑了。同時,大學生彌補了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激發了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激勵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是一項長期的綜合工程,需要多方齊心協力,不能僅僅侷限於暑假。”防城港市愛立方愛童敬老協會會長韋忠燕認為,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最關鍵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父母長期與孩子天各一方,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溫情關懷,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心力不足,“隔代教育”問題重重,亟待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家長本身的重視。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韋忠燕呼籲廣大家長儘可能多陪陪孩子,見證分享孩子的成長。她同時希望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的隊伍中來,讓這些可憐的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愛,接受更多的知識,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