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車輪里,才華與人品到底哪個更重要?

李斯在秦朝的舞臺上可謂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他的結局以及後世之人對他的觀感卻並不是特別好,伴隨著不少的負面評價(如果從個人立場出發,我本人對他的印象也是不像個好人)。究其原因,或許還是因為李斯終究太陷於個人得失之中,而未能去站到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定位自己,不是因為才華不夠,而是因為格局有限。

在歷史的車輪裡,才華與人品到底哪個更重要?

李斯初為呂不韋舍人,後盡忠於秦王政,他的影響力貫穿於整個秦王朝的統一及覆亡,如果說得重一點,或許可以說一句“成也李斯,敗也李斯”。在秦王政的統一大業之中,李斯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並幫助其實施。秦國最終一統天下,秦王政成了前無古人的千古一帝,李斯也榮登極位。在治國的過程中,秦始皇也採納了他的很多建議,譬如郡縣制,譬如焚書坑儒,等等,有些也是很好地鞏固了秦國的統治管理的。所以當領導者是秦始皇那般的胸懷大志之人的時候,他也可以背靠大樹好乘涼,大家一榮俱榮。作為一個輔助君王的角色,他是很出色的。

但當秦始皇一死,掌權者變成趙高、胡亥之私慾膨脹者,他的致命缺陷也立即暴露無遺。首先沒有自己作為臣子的立場,不但沒能實行秦始皇的遺志扶助長子扶蘇為新君,更是參與了趙高、胡亥的陰謀而逼死了扶蘇。他是暫時的維持住了一如既往的榮華富貴,但得失之間又豈是一時間就能衡量出來的呢?趙高、胡亥之流本就是出於私慾而謀奪皇位的,在秦朝根基本就不穩的時候,讓此輩之人主宰江山,無異於殺雞取卵。果然好景不長,人民暴亂一觸即發,李斯卻再次地囿於個人得失而將本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秦王朝更加地推向了深淵之中。人民矛盾愈發地激烈,但統治者卻還在互相的爭權奪利。李斯在這爭鬥中失敗了,最終不但他自己淪為了階下之死囚,遭腰斬於市,還累家被夷三族。

在歷史的車輪裡,才華與人品到底哪個更重要?

如果李斯能夠有機會站在後世之人的角度去回顧下自己的一生,不知他是否會想要做出些更改?譬如如果決心遵始皇意立扶蘇為新君,秦國以及他自己的結局會不會有所改變呢?可惜如果只是如果,歷史的讓人扼腕之處也正在這些如果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