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寶珍:價值投資又逢春天,銀行股面臨歷史性低估

董寶珍:價值投資又逢春天,銀行股面臨歷史性低估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黃鑫 陳玉堯 見習記者 劉贇 文 記者 朱哲 攝影

9月1日下午,由證券市場《紅週刊》、央廣網、大河報·大河財立方、中原證券聯合主辦的“2018投資策略發展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

論壇邀請全國知名價值投資人登臺分享投資經驗,以“尋找弱市中的價值投資機會”為主題,為投資者搭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學習交流平臺。

知名價值投資人董寶珍在會上作了題為《價值投資又逢春天:銀行股面臨歷史性低估》的演講。

| 反者道之動 投資者應在熊市進場

如果用老子、莊子的思想來做投資,結果怎樣?對此,董寶珍給出了答案。

道家鼻祖老子曾說過“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董寶珍認為這和巴菲特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的投資理念一致,投資者正是要在股市跌下來時進場。

易經中提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本質就是一陽一陰交替,而且這種交替永不終結。股票市場一樣,跌得很慘,但從來沒有跌沒了不反轉的,股票市場就是陰陽交替。

董寶珍分析稱,目前來看,中國股市陰極的條件已具備,必要生陽。從近30年的中國股市來看,現在的估值水平和幾個歷史大牛市(1996、2005、2008、2014年)起點基本一致。

董寶珍:價值投資又逢春天,銀行股面臨歷史性低估

所以“反者道之動也”,現在正是價值投資者的春天。全球在資本市場和實業界投資成功者,都是在崩潰的時候買股的。

| 銀行股現投資機會 建議普通投資者買銀行指數基金

既然是價值投資,買股票買什麼?

對此,董寶珍表示,一定要買低估,買安全邊際。買誰,以什麼價格買,就決定終極命運。

董寶珍把投資標的瞄向了銀行,由資產質量下降導致的銀行業利潤下降是一次性的鉅額損失!其必然造成安全邊際,這就是董寶珍銀行研究的基本邏輯。也就是說,投資過程中一次性的不可持續的損失並不傷害這個企業的價值。

董寶珍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有穩定工作的醫生家裡被小偷光顧,偷走了金銀財寶,這個損失客觀上就是損失,但是這是一次性損失,並不影響這個醫生的價值,因為醫生靠看病掙錢的能力,根本不會因為小偷的光顧他的價值喪失掉”。

銀行也是一樣,銀行房貸的生意,因為把錢給了別人,所以一定會有人還不回來,這是避免不了的,而且這種還不回來的人,隨著經濟週期的波動,有的年份還偏多。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還不了的賬被記為壞賬。銀行業壞賬處理完之後,在之後的一個經濟週期十年內一般不會重複發生。所以銀行業壞賬帶來的損失是一次性損失,不會影響企業價值。

因為大家對壞賬的恐懼,導致銀行被低估。所以銀行股就有了安全邊際,有了投資機會。

董寶珍認為銀行業的經營決定於:貸款利潤率——淨利差和貸款質量——資產減值損失。目前銀行在這兩方面均已否極泰來,一方面是資產質量好轉,不需要計提那麼多減資損失,從而利潤得到好轉。第二是利差好轉,尤其是股份制銀行的利差好轉,銀行放貸的利潤率上升,利潤呈現增長,所以銀行股值得重點關注。

對於投資銀行股的方式,董寶珍建議普通投資者買銀行指數基金。因為銀行很複雜,普通投資者耗時耗力研究但效果卻不一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