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遺,十番呈現"閩西客家十番音樂海選賽永定專場舉辦

8月28日上午,文化龍巖2018群文活動之“國家非遺·十番呈現”永定區海選在城區春靄園文化廣場開賽,旨在弘揚民間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精神,增強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意識。

海選現場匯聚了來自永定區的9支十番音樂參賽隊伍,樂手們不分年齡,發揮所長,盡情演奏,配合默契,為觀眾們帶來了《將軍令》《懷古》等耳熟能詳的傳統閩西客家十番音樂,有幾支樂隊在傳統的音樂演奏中,還創新加入書法演繹、山歌演唱等方式進行表演,都獲得現場觀眾的喜愛,一陣陣清脆悠揚的絃樂聲伴隨著掌聲不斷。據介紹,本次海選是將從參加表演的隊伍中選拔出2支音樂隊,代表永定區參加龍巖市客家十番音樂比賽。

書法與山歌演唱結合的創新表演方式

最終,永定區三和春十番樂坊以9.53的成績獲得本次比賽第一名,永定區文化館十番音樂代表隊獲得第二名。

十番樂隊中少年樂手們彈奏嫻熟

“十番音樂在古時候是宮廷音樂,那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樂隊除二胡、揚琴、月琴、竹笛及小鑼鼓鈸等主奏樂器必須外,可以根據會

其它樂器的樂手的加入,使隊伍人數有增有減,可七八人,也可十五六人,形成靈活性、臨時性的演奏,因此它又發展成在普通人在生活中都能演奏的娛樂方式。”國家二級演奏員、閩西客家十番音樂省級傳承人張堂珍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還需更多的人來了解、認識、學習和傳承。”

孩童在十番音樂的背景下朗誦客家家規家訓

“閩西傳統客家十番音樂”,是閩西民間傳統文藝最主要的代表性項目之一。2006年5月20日我國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閩西客家十番音樂”榮登其中。這是被列入的少數幾個客家傳統民間文化項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客家十番音樂”,又稱“客家十歡”“打十般”“十樣景”“集歡”“吹五對”“國樂”。稱為“十番”,是因為樂隊演奏二胡、吊規、椰胡、板胡、月琴、三絃、揚琴、琵琶、竹笛、嗩吶等管絃樂器及板、堂鼓、堂鑼、小鈸、碰鈴等打擊樂器共十餘件樂器。另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演奏這些樂曲時,常會翻來覆去的重複演奏,故而稱“十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