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年間,到底是世宗皇帝把嚴嵩父子、徐玠、高拱這些人耍得團團轉,還是文官集團把朱厚熜玩弄於鼓掌之中?

管海玲


嘉靖皇帝中年以後好黃老之術,躲在深宮裡修仙練道,這給大明朝和大明百官蒙上了一層陰影。

黃老之術是什麼?戰國初期就有人使用黃老之術進行變法了,結果沒把國家變強,卻反而搞得上層統治者之間烏煙瘴氣,權力不斷拉鋸。這說的是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

黃老之術,看似是無為而治,那只是對低層百姓不管不問,在統治者那裡就是權謀之術。如果上層之間只知道玩弄權謀之術,爭權奪勢,對下面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統治,那麼這個國家是很難強盛起來的,所以韓國在戰國七雄裡最弱,變法也最失敗,搞得自己整天被周圍的強國欺負。

嘉靖帝少年入繼大統,充滿銳氣,面對的又都是厲害角色,但是通過幾次與百官的拉鋸,讓他有些志得意滿,覺得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到了中年,自己的自負達到巔峰,雖然躲進深宮精研黃老之術,卻還牢牢掌控著整個大明帝國的上層權力。

嘉靖帝從嘉靖十八年就開始不上朝了,到了嘉靖二十年,剛剛三十六七歲,嘉靖帝就躲進西苑的永壽宮,不願意出來,一切的朝政都交給內監和內閣去處理。他還搞出一個前朝和後朝兩個朝廷,前朝是管理國家大事,由司禮監的內監們出面幫他跟內閣和百官管理國家大事,後朝則是他圈養的一幫道士搞得小朝廷,他自立為群道的首領。

雖然他躲在深宮,但是他對於舉國的權力,仍然抓的緊緊的,一點也不放鬆。一切生殺大權他都牢牢的控制著,說殺誰就找藉口殺誰,可是,這都是最上層的事,對於下面,對於老百姓,對於億兆黎民,天下蒼生,他懶得管,懶得問,那是百官的事。只有朝廷裡的權力鬥爭和關乎國家安危的事,他才有興趣伸出他的利爪。

他不管具體的國事,總得有人管,所以這時候,內閣成了重中之重,明朝的內閣從來沒有像嘉靖朝這麼重要過,也沒有像嘉靖朝這麼刀光劍影,激烈拉鋸過。本來內閣輔臣只是皇帝的秘書,但是在嘉靖朝後期,竟然成了真正的宰相班子,所以差點演化成皇權與相權鬥爭的迴光返照。

為了爭奪內閣首輔的位子,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內閣的鬥爭異常的激烈,而為了贏得內閣首輔的位子,只靠百官自己爭鬥,很難有絕對的優勢,這時候必須拉出來嘉靖帝做後盾,狐假虎威一番。誰能得到嘉靖帝的寵信,誰才能坐穩內閣首輔的位子。而嘉靖帝卻恰恰利用這些大臣的這種心理,玩弄權謀之術,平衡各方力量,利用自己賦予權力的威嚴,將百官玩弄於股掌之上。但是群臣也不是傻子,他們利用嘉靖帝玩弄權謀之術的心理,打擊異己,爭權奪勢,為自己和同黨的高官厚祿謀取優勢。可以說,這幫君臣之間,是互相利用。

百官是幹什麼的,是幫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但是嘉靖朝的最上層百官,有資格進入內閣的那幫人,因為嘉靖帝的關係,他們的首要任務卻成了從嘉靖帝那裡攫取權力,每天絞盡腦汁去寫什麼青詞,而治理國家這樣的要事卻成了次要的。如果你不能從嘉靖那裡獲得權力,你就算再有治世才幹,也毫無用處。

明朝在北方的隱患韃靼,屢次騷擾劫掠,明朝君臣有心清除卻毫無辦法,嘉靖二十五年,陝西三邊總督曾銑上疏請戰,欲帶六萬大明將士和二千山東火槍手直搗韃靼的賊巢,但是群臣卻因循如故,找各種理由推脫戰事,遭到嘉靖皇帝訓斥,而訓斥群臣的詔書正是出自夏言之手筆,這時候正是夏言做內閣的首輔,曾銑得到夏言的強烈支持。

夏言以為這次國事可期,準備大幹一場,但是,嘉靖皇帝卻猶豫了。他本來就不喜歡夏言這個人了,上次因為夏言不肯戴御賜的香草冠,得罪了嘉靖帝,被罷免了首輔,逐出了內閣。夏言向來有些倨傲,皇帝派宮裡的小內監去夏言的府裡,夏言卻把這些小內監當奴才看待,而嚴嵩卻對小內監們頗為恭敬,還塞給他們銀子。這些嘉靖帝都看在眼裡。這次曾銑磨掌擦拳,夏言又雷厲風行,內閣重臣和邊關大將眉來眼去,嘉靖帝怎麼能不起疑心,又怎麼能放心的下。於是他猶豫了,他說,一個小小的曾銑的話怎麼能當真,他說打就打,天下的黎民百姓說不定跟著受苦呢。

嚴嵩突然發現嘉靖皇帝動搖了,便乘機說這次戰事絕不可行,夏言於是就針對嚴嵩說,上次皇帝讓群臣商議,你怎麼不提出反對意見,現在又提出來。剛才說過,夏言這個人向來倨傲,平時就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可是嘉靖帝更加自負,更加盛氣凌人,他早看不慣夏言這種傲氣了。本來嚴嵩就對夏言的首輔之位虎視眈眈,這次抓住機會,竟然把自己跟夏言的鬥爭引導成夏言跟嘉靖皇帝的鬥爭。

嘉靖不幹了,跟夏言徹底對立起來,於是曾銑和夏言先後被棄市,嚴嵩重新登上首輔的位子,這一干就是將近二十年。

從上面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嘉靖朝的君臣,是互相利用關係。而嘉靖皇帝統御百官的方式則是平衡術,設置首輔和次輔的分界,卻又讓這個分界很模糊,首輔對次輔沒有絕對的優勢。

嚴嵩做次輔,單單憑藉一己之力是打不倒首輔的,所以他一味地諂媚嘉靖帝,利用嘉靖帝,輕而易舉就解決掉夏言。而首輔雖然是百官之首,想搞掉次輔,也不是那麼容易,一切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

嚴嵩做了二十年首輔,可是徐階的次輔也是穩如泰山,沒有嘉靖帝的默許,徐階也做不到這麼穩。

嚴嵩諂媚嘉靖帝,靠的是寫青詞和揣摩聖意,雖然揣摩聖意這種事大部分是他的兒子嚴世蕃做的。徐階諂媚嘉靖帝的方式則是給嘉靖帝蓋宮殿,嘉靖帝躲避的西苑因為一場大火,永壽宮被燒燬,於是只能暫時住到玉煕殿裡,這玉煕殿又小又破又窄,跟永壽宮沒法比,嘉靖皇帝非常不高興,這時候徐階揣摩到了嘉靖皇帝的心思,於是對他說,最近蓋其他宮殿還剩下不少材料,要不再給您蓋一座修仙用?嘉靖帝非常高興,派徐階的兒子去蓋這座後來叫做萬壽宮的宮殿。

宮殿蓋好後,嘉靖急匆匆地就搬進去了,因此徐階父子加官進爵,徐階更是升為少師!

然而西苑大火這次事件,嚴嵩卻沒能揣摩出聖意,他竟然提議讓嘉靖帝搬回大內,他忘記了嘉靖帝當年差點被宮女楊金英勒死的事了?這件事還連累了嘉靖帝最喜愛的妃子曹端妃被皇后處死。嘉靖皇帝又害怕,又傷心,怎麼會願意回大內居住?

這次事件之後,徐階逐漸受到更大的寵信,嚴嵩的勢力開始慢慢沒落。

後來徐階利用御史,開始攻擊嚴嵩,並利用嘉靖皇帝的迷信黃老之術,讓嘉靖皇帝寵信的藍道士把徐階等人說成賢臣,把嚴嵩等人說成奸臣。經過一番佈置,聯合內監,御史,道士,徐階終於利用嘉靖帝鬥倒了嚴嵩,坐上了首輔。

看大明朝嘉靖帝這段時間內的內閣爭鬥,可以說除了皇帝,誰都沒有絕對的優勢,而想鬥倒對方,必須依靠嘉靖帝的決定權。

嘉靖帝就像一個棋手,雖然每步棋的走向,並不是他都能決定的,可是勝負的結局卻是他能左右的。群臣就像棋子,雖然自己不能決定勝負,但是在關鍵時刻,卻可以利用棋手的心理,佔據有利的位置,改變棋局的走勢。

後來的高拱,不也是依仗隆慶帝的寵信,才接連從內閣先後趕走徐階,李春芳,陳以勤,趙貞吉這些人嗎?至於張居正,如果沒有皇太后和內監的支持,高拱又失去了死去的隆慶帝的庇護,又何談成為首輔?在隆慶朝,他能保住自己在內閣的位子已經非常艱難了。


西堤君


權力的遊戲,是冰與火的碰撞和交匯,至於是冰破滅了火、還是火融化了冰呢?

嘉靖是一把烈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生,自詡一生駕馭群臣並玩弄於鼓掌間的朱厚熜同志,是非常自信甚至是自負的

深沉如冰的是嚴嵩父子、徐階、張居正、高拱等人,嘉靖皇帝自以為將他們燒成了一塊塊焦炭,殊不知他們不僅沒有融化,反而愈加堅固

當然,這些堅冰也絕非善茬,比如張居正就協助老師徐階,一舉搞垮了嚴嵩;而高拱則毫不留情的處理掉了徐階,最後張居正一舉拿下高拱,成為笑到最後的辣個男人


絕頂聰明的世宗朱厚熜,初登大寶就證明了自己的政治手腕

我們都知道,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即位,是個半偶然事件,若不是他堂哥朱厚照同志實在太不著調,玩女人出了名卻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皇位無論如何也不會落在還是興獻王的朱厚熜身上

時年十七歲的少年朱厚熜,是楊廷和眼中最適合當皇帝的人選,因為他年輕、且親緣關係和朱厚照比較近,當然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年紀小!這是個很厚黑的說法,官場老油條楊廷和不是什麼奸臣小人,也不會玩什麼把持朝綱、以下犯上的渾,但他卻希望自己能夠繼續權傾天下,故而選擇了少年朱厚熜

然而他錯了!朱厚熜根本就不是個省油的燈,當上一把手之後,他很快就展示了自己的卓越天賦——在政治鬥爭方面。通過大議禮事件,他搞倒了四朝不倒的楊廷和同志,並將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廷和之子楊慎也趕到雲南荒蠻之地流放,至此他完成了對官場的初次清洗,並開啟了自己的絕對控制時代

張璁、是大議禮事件第一功臣、官至當朝首輔,是嘉靖帝身邊的紅人、嫡系,可他也犯了錯誤,那就是站出來試圖挑戰嘉靖權威並試圖和皇權進行拔河

自以為有功的張璁,一度幻想著朱厚熜不會虧待他,但得到的答覆卻只有兩個字——滾蛋。自此開始,嘉靖朝的官員們便開始了水深火熱的生活

夏言的倒臺、嚴嵩的崛起,陸炳的懦弱,徐階和張居正的隱忍

要說嘉靖一朝出過的名臣,還真是不少;比如我們的海瑞海青天、還有剛直不阿的夏言,甚至說大奸臣嚴嵩也曾經是個正直無私的憤青。忠臣也好、奸臣也罷,嘉靖朝越是官職越高、越受寵信,一旦失寵犯事兒,下場都很慘,尤其是官至首輔的那幾個

能夠全身而退的,也就是最早的楊廷和了,還有張璁(雖然官場上一敗塗地、卻不至於命喪黃泉),其後的歷任首輔,都有過風光無限的高光時刻,卻也在長久或是短暫的耀眼之後黯淡無光、落魄慘淡

嚴嵩曾用計陷害夏言,導致這位出身微寒卻心繫天下的正直肱骨慘遭棄市,而其學生徐階和張居正,也等待多年才抓住機會,一舉扳倒嚴嵩,處死嚴世蕃

在這數不清的政治鬥爭中,不能忽略的一個細節就是——他們都利用了嘉靖皇帝,他們都看透了嘉靖皇帝的心思,這位自負的天才從來都是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是幕後的操控人,但實際上只是被人借刀而已,借刀者嚴世蕃、張居正、陸炳!

作為明朝歷史上最有權勢的錦衣衛,唯一位列三公兼三孤的陸炳,權勢滔天卻始終不願站在正義的一方,如果說張居正是用陰謀詭計扳倒的嚴嵩,但至少他的出發點是為了天下、是為了大明江山、是為了正義,而陸炳卻願意為了權勢而和嚴嵩和平相處

大致上,明嘉靖年間的天才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同嘉靖玩心眼

天才間的博弈,能臣間的爾虞我詐,嘉靖終究敗下陣來

嚴嵩之所以能鬥倒夏言、獲得嘉靖信任,離不開他的狗頭軍事,其獨子嚴世蕃。這個陰險毒辣的天才,曾將文武百官以及皇帝大人做了一個排名和分析,在他看來天下共計三位天才,若得其二,無事不成!

嘉靖皇帝算一個,錦衣衛陸炳是一個,他嚴世蕃本人是一個!這話說的沒錯,嚴世蕃的確有能力躋身這天才排行榜,只不過他漏了幾個人,其中就有張居正,也正是這個人,終結了嚴世蕃的天才之路

利用軍事問題上的漏洞,嚴世蕃協助父親扳倒夏言,借嘉靖之手殺死了這位正直的首輔,而且是在陸炳的幫助下(陸炳曾與夏言有過節,以此報私仇)

然後嚴嵩同志順利上位成為首輔,並把持朝政十幾年,在這期間,父子二人無惡不作、賣官鬻爵、貪汙腐敗,搞的烏煙瘴氣不說,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實力,並一定程度上坐實了“明朝之亡,實亡於嘉靖”的言論,而嚴嵩也榮登《奸臣傳》的第一把交椅

雖然厚積薄發的徐階、張居正師徒用同樣的手段,設計殺死了嚴世蕃,並陰謀搞垮了嚴嵩,但其行為的本質卻是為了大明江山,要知道置嚴世蕃於死地的罪狀,既不是結黨營私也不是貪汙腐敗,而是謀反!試想一下,他可能會這樣嗎?

但如若不是這個理由,嚴世蕃或許不會死,或許會被無罪釋放,因為無論嚴世蕃本人,還是張居正,都牢牢的抓住了嘉靖的要害和特點,並完成自己的借刀行為

嘉靖的才高自負,體現在什麼地方?

他不上朝、不見大臣,喜歡修仙問道、喜歡神秘感,但他對於整個國家的財政、政治、政策都瞭如指掌!不得不說嘉靖還是有水平的

但問題回來了,自以為控制群臣幾十年的嘉靖皇帝,洋洋得意,以為天下盡在他的掌握之中,可殊不知有兩個人徹底完成了對他的智商壓制

嚴世蕃曾利用嘉靖怕麻煩的心思,步步為營搞垮夏言,後來又利用他好面子的特點,試圖營救身陷囹圄的自己;可惜被張居正識破了不說,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嘉靖皇帝最在乎的權力來對嚴世蕃進行“惡毒”的攻擊,讓嚴世蕃獲得立斬的大禮包

聰明決定的嘉靖,就這樣在各路天才手中,一次次的當槍使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不存在誰把誰玩得團團轉,只是當時一種權力的平衡。在嘉靖時期,嘉靖是有能力,有手腕壓制住文官集團的。這樣來講的話,也可以說是嘉靖把嚴嵩父子、徐階、高拱玩得團團轉。大明嘉靖皇帝雖然天天躲在後宮煉仙丹,但是朝廷大權一直是牢牢握在自己手裡的。

嘉靖是以藩王身份繼承大統,可以說完全是孤身一人來到北京城做皇帝。那一年,嘉靖皇帝才十五歲。繼位以後的嘉靖,要面對的便是以張太后為代表的舊勳貴族,以司禮監為代表內廷和楊廷和領導的內閣外廷三個集團,而自己只有藩府裡面的從龍之臣。

在這種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嘉靖還通過大禮議事件打擊了張太后和內閣,確定了自己的權威,並且組建了自己的人事佈局。當然,嘉靖採取的方法也是非常受人詬病的。他首先把自己從藩府之中帶過來的隨從大量安插到錦衣衛中。當時帶過來的66人,有43人進入了錦衣衛。通過這種地位低,權勢重的特委機關加強自己的權勢。

大禮議決戰的時候,嘉靖利用自己最信得過的錦衣衛,直接廷杖了百官。隨著時間的積累,嘉靖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張太后為首的舊勳貴族繼續被打壓,楊廷和辭官。即使後來百官哭著進諫,嘉靖也毫不所動,先後廷杖死了十七人。

明朝皇帝禮節性的活動是非常辛苦的。嘉靖皇帝身體不好,經常生病,無法應付繁雜的利益和行政事務。加上他這個人非常怕死,總是想通過修道來得長生,到最後發展到他不與大臣會面,不理朝政這種地步。這種情況下,嘉靖自然希望能夠找到為自己遮風擋雨的人。

可以看到嘉靖早期權力鬥爭的方式是自己站在前面,用血腥暴力的方式鎮壓異己。這種方式其實是不大好的,畢竟有損自己的名譽。嚴嵩這些人可以為滿足嘉靖的需求,替嘉靖對付不聽話的大臣,而嘉靖自己躲在幕後,不擔半點干係。所以嚴嵩等人完全是嘉靖實施統治的政治工具。

當然,這不代表嘉靖可以一勞永逸。嘉靖也是需要在幕後平衡好朝局。他通過嚴嵩、徐階等人的矛盾互相爭鬥,互相牽制,這樣自己才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嘉靖時期的內閣,張璁、夏言等人都是在內各種進進出出的。嚴嵩進入內閣是對夏言進行牽制,而後來的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則是牽制嚴嵩。

這樣看那些大臣似乎很無辜,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方法。嚴嵩組成自己的嚴黨,人數遍及朝野,比如嚴世蕃、胡文華、鄢懋卿、胡宗憲等人。這些親信又都有自己的勢力。比如抗倭名將胡宗憲,他手底下有人戚繼光、俞大猷等一大批人才。

不過總體而言,嘉靖時期的時候,還是嘉靖厲害,完全能夠左右手底下那些大臣。正如《大明王朝1566》所說

沒有誰是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也由不得他們,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明朝嘉靖皇帝,是個修仙好道的皇帝,最終也是死於丹藥之毒。他在位期間四十五年,有20年不上朝,當然這主要是在嘉靖統治時期的後期,由於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嘉靖皇帝就有點飄飄然,認為自己將國家治理的這麼好,在一些術士道士們的慫恿下,開始追求長生不老。在嘉靖二十一年更是移居西苑,一心修玄,日求長生,不問朝政,使得嚴嵩專權20年,搞得朝廷烏煙瘴氣,官吏腐敗。

但是,如果大家覺得嘉靖就是個昏庸的皇帝那就錯了。他雖然好道,不過問朝政,但他絕不傻,對於朝廷的事瞭如指掌,這不,別看嚴嵩專權20年,嘉靖一道聖旨就將其罷免,後起用徐階為內閣首輔,國家又走上了正軌。可見嘉靖皇帝是個大智若愚的皇帝,他權力慾很強,對於權利的把控能力也很強。因此,即使20年不上朝權力也沒有旁落。其實嘉靖皇帝為人任性,霸道,怎麼高興怎麼來。因此,在大臣的任用罷免等方面也很隨意,看順眼的就任用,不順眼的就罷免或者殺掉。因此,他在位期間罷免和殺掉了許多人。因此,許多大臣都對嘉靖皇帝有所忌憚。

嘉靖皇帝在明朝還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嘉靖在位的早期,皇權高度集中,積極改革,推行新政,裁抑宦官權力,重用張璁、夏言等賢臣。經濟上嚴革貪贓枉法,清理勳戚莊田,鼓勵生產,重新整頓賦役,賑濟災荒,體恤民情,資本主義萌芽興起。文化上進行科舉制度改革。軍事上整頓軍隊團營,守兵東南,阻擋倭寇入侵。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嘉靖帝統治前期,出現“嘉靖中興”的局面。


樂樂愛收藏


文官集團把嘉靖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這樣的說法欠妥。終嘉靖一朝,將核心權力始終控制在自己手裡的只有嘉靖皇帝。內閣首輔幾度易主,但皇帝始終是嘉靖。

歷次改組內閣,雖然有文官集團內部派系之爭的原因,但別忘了,最後拍板的是嘉靖。有哪次是皇帝迫於壓力屈服文官集團而任免內閣人選。恰恰相反,嘉靖充分利用了文官集團內部派系之間的爭鬥適時出手,完成自己需要的人事任免。



看看幾任內閣大臣為了討好嘉靖皇帝,都無一例外的為嘉靖敬獻青詞,只因嘉靖對於入道修仙已然到了狂熱的程度。對於如此不務正業的皇帝,文官集團按常理要上柬規勸,但除了後來的海瑞那道治安疏批評嘉靖的不務正業外,身為內閣大臣有誰冒死進諫過?不是他們不想諫言,而是知道這位皇帝的手段,想想當年上臺時的大禮議,文官集團充分領教了教訓。這位皇帝可不在乎所謂的歷史名聲,你要不服打的你服氣。結果硬生生的廷杖死多人,所謂的文官風骨也是經不起一頓實打實的捱揍。到了嘉靖為了修仙論道而懶於上朝,內閣大臣們惟有恭維皇帝順著他的脾氣進獻青詞得以見其面,順帶將需要聖裁的政務請示。

嘉靖一朝,自始自終是把核心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並且不會拘泥於文官集團的條條框框,從來不怕殺人留下歷史上的所謂汙點,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的皇帝。所以,說他把文官集團玩的團團轉也不為過。


朕的心疼


“誰都不比誰傻,誰也不比誰聰明”,這是一種君臣間的政治妥協和權力平衡。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都知道,當年明月把嘉靖年間最聰明的幾個人:朱厚熜、張璁、夏言、嚴嵩、徐玠、高拱等人之間的政治鬥爭寫的緊張刺激,精彩絕倫,堪稱經典,也因此在讀者中形成兩種觀點:一是文官戲耍皇帝,二是皇帝玩弄文官。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有偏激。

嘉靖皇帝前期也曾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成效頗為顯著,但新鮮勁一過,時間一長,他的興趣發生了轉移,醉心於修道煉丹,追求長生不老,不再願意處理繁瑣的朝政,把大多數朝政交給了文官集團的代表——內閣。

明朝的文官集團有很多臭毛病,比如愛窩裡鬥,愛罵人,不但罵政敵,還罵皇帝,不但一個人單幹,還拉幫結夥罵,但相比宦官、外戚等群體來說,他們的文化素質是過硬的,除了罵人也知道幹活,整個帝國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他們,所以嘉靖想要實現既能專心煉丹又能穩坐江山的目標,必須要依賴文官集團及其代表內閣。

但嘉靖只是不想幹活,並不是不想當皇帝,更不是不要江山,為了既能專心修道煉丹,又能確保江山還是他自己的,他對內閣首輔人選是有慎重考慮的。

嘉靖選擇任用內閣首輔的標準,既不是能力如何、才華幾分,也不是憂國憂民,勤政廉政,而是是否對皇帝忠誠,是否值得自己信賴。

明朝時的文官集團勢力確實十分強大,但與此同時,君主專制也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內閣首輔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不是取決於首輔個人的意願,而是取決於皇帝的授權。

無論張璁、夏言、嚴嵩,還是徐玠、高拱,他們或許可以利用嘉靖不理朝政的特點,打擊政敵,獨攬大權,賣官鬻爵,貪汙受賄,奢靡享樂……嘉靖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如果誰要敢碰觸底線,試圖挑戰至高無上的皇權——比如謀反,一樣都得死。

嘉靖和文官集團之間的這場政治遊戲就像一場賭局,皇帝是賭場老闆,文官們都是賭徒,首輔位置就是坐莊的莊家。賭場老闆嘉靖允許文官中的頂尖人物輪流坐莊,默許他們明爭暗鬥,搶奪莊家位置,也縱容他們坐莊後耍詐賺錢。

但如果誰想把嘉靖老闆趕下臺,把整個賭場據為己有,那最終只有一個結果——OUT出局!所以這些聰明額莊家輪流上臺,看似把嘉靖玩得團團轉,但也不過是替嘉靖管理賭場,真正的老闆始終穩坐釣魚臺,你們越混亂,我越穩當。

那些文官集團中最聰明的人也都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不管私下搞什麼小動作,都對嘉靖老闆十分忠誠,不敢跨越這個底線。

嘉靖雖然可以隨時更換莊家,但他既不想、也沒有能力每天都親自坐莊操盤,所以他必須依賴文官集團特別是內閣的幫助,這也決定了他要適當向文官集團妥協。

綜上所述,嘉靖皇帝很聰明,文官集團和內閣首輔也很聰明,大家誰不比誰聰明多少,誰也不比誰傻多少,這是一種皇帝和文官集團間的政治妥協和權力平衡。


狄飛驚


說起明朝將群臣玩弄於鼓掌之間,身居大內幾十年,卻牢牢掌握朝政的皇帝,當屬嘉靖皇帝朱厚熜,嘉靖是一位公認極善權謀的皇帝。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在臨終前於病榻向兒子裕王交代後事,提及三位能臣,讓裕王次第用之,這三人分別是徐階、高拱、張居正。嘉靖皇帝還特別囑咐,沒有永遠的忠臣、賢臣,忠賢時用之,不忠不賢時黜之。

嘉靖皇帝的權謀手段從即位之初就已經顯示出來,通過大禮議,把楊廷和趕下臺,首輔換了一個又一個,他的政治平衡術越發爐火純青。楊廷和,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各個都是人精,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

他深居內苑,二十多年不上朝,卻能夠掌握天下大事,手段爐火純青。嘉靖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皇帝,他是以自己為中心的皇帝,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傲慢,中年以後雖然頹廢,但始終有一股熱血在。嚴嵩和其他所謂清流,他都用,用嚴嵩打壓群臣,同時滿足自己的私慾,用徐階高拱等人則是得處理朝政的需要以及為未來皇帝留人才。


生說


嘉靖被稱之為明朝最聰明的皇帝,可不是白說的,在位四十五年,三十多年時間不理朝政,不管小事,大事總還是管的。

他對於手下的臣子,都是採取利用為主,讓他們相互牽制,將大臣們當成牽線木偶。

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處於把控群臣的地位,時常給徐階和嚴嵩用密語傳遞小紙條,傳達自己實際的意思,一旦出了偏差,就有可能與嘉靖意見不合,出現變動。

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被群臣把控的,嘉靖朝著名的香葉冠事件便是其一,嘉靖常年修道,親手做了幾個香葉冠送給近臣,夏言和嚴嵩便是其中的兩個人,夏言得到香葉冠之後,不僅不戴,還告訴嘉靖不要再戴這種東西,搞得亂七八糟,嚴嵩卻是天天戴,終於有一天,他等到時機去找嘉靖說這件事,添油加醋一番,最終導致夏言被撤職,人頭落地。

所以可以說,嘉靖和群臣是互相控制的,中前期的時候,嘉靖脾氣陰晴不定,對群臣可以掌握,到了中後期,脾氣被幾個聰明人如嚴嵩和徐階掌握,嘉靖便成了黨爭的工具。


回形針行動


嚴黨之時,也是嘉靖為所欲為極盡荒唐之能事得時候,在互取所需的時候,大明的這口鍋也差點玩完,這隻管眼下,不記長遠,是其短視,為一己之私,縱容嚴家胡作非為。是其有失帝責。這是權術的成功,國家治理的失敗,也是朝政的黑暗,嘉靖就個人而言是成功的,就其事業而言是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