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數效應拉低CPI同比——2018年1月份CPI預測

基数效应拉低CPI同比——2018年1月份CPI预测

CPI翹尾因素及同比走勢

預測機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

(BFRC)

聯繫方式:021-32169999-1024

預測人員:

連 平(首席經濟學家)

唐建偉(首席宏觀分析師)

1月份CPI預測:進入一月份以來,因為冬季低溫影響農產品生產及供給,食用農產品價格出現持續上漲。

商務部公佈的每週食用農產品價格指數顯示,1月份前三個星期中,食用農產品價格在前兩個星期持續上漲,在第三個星期才有小幅回落。預計第四個星期隨著全國性大範圍雨雪天氣的出現,蔬菜等農產品的價格可能再起一波漲勢。根據以上分析,預計本月食品價格環比將明顯上漲,預計上漲2.6個百分點左右。非食品價格方面,由於1月份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創下近三年以來的新高,國內成品油價也因此出現兩連漲,可能帶動非食品價格有所上升。綜合來看,預計本月非食品價格同比漲幅與上月相比可能小幅回升至2.5%。本月翹尾因素為0.81%。因去年1月份的CPI同比是去年全年最高點,基數效應可能導致今年1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走低。綜上,初步判斷2018年1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在1.2-1.6%左右,取中值為1.4%,漲幅相比上月有明顯回落。

未來趨勢判斷。2017年CPI持續在2%以下運行,全年平均水平在1.6%,保持低通脹狀態。從2014-2017年,我國通脹率已經連續四年維持在平均2%左右的水平運行。進入2018年,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復甦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而同時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及環保政策的持續收緊,我國工業品價格漲勢未消。加上2017年較低的基數效應,市場對於2018年的

通脹預期明顯抬頭。因為通脹會影響貨幣政策從而影響資產價格,所以新一輪通貨膨脹會否在2018年捲土重來成為市場比較關心的問題。如果仔細分析,我們認為以上的擔心並沒有太大必要,2018年物價仍將溫和運行,通貨膨脹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很小。

我們通過分別測算CPI同比中的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來預測2018年的CPI同比。根據上年數據,我們測算2018年CPI同比中翹尾因素全年平均為0.88%左右,略高於上一年的0.64%。新漲價因素方面,在2013-2017這五年中,CPI同比中的新漲價因素平均值為1.2%,最高是2013年的1.63%,最低為2017年的0.63%。假設在2018年新漲價因素不出現大的變化,仍維持在過去五年的運行區間,則2018年CPI年度同比的區間在1.8-2.5%之間,平均水平在2%左右。而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認為2018年新漲價因素並不會有明顯上漲,高於2013年高點的可能性很小,維持在過去五年平均水平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預計2018年CPI同比全年平均在2%左右,雖然同比漲幅高於2017年的1.6%,但仍將明顯低於3%的政策目標,更談不上是高

通脹

此外,考慮到金融與實體經濟去槓桿防風險的政策背景下,流動性緊平衡、經濟增速也將趨於下行,需求端也難以支持CPI的大幅走強。2017年以來,M2增速創下歷史新低,同時M1增速也在持續走低,預計貨幣供給低增速的趨勢將在2018年維持,流動性環境也不支持CPI同比的大幅上升。

因此2018年物價並不是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仍不是貨幣政策需要重點關注的主要目標,也不是制約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而物價運行整體溫和,一方面為經濟由高增速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提供了較好的環境,也為宏觀政策操作留下靈活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