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深圳地铁,治好了我多年的密集恐惧症

感谢深圳地铁,治好了我多年的密集恐惧症

感谢深圳地铁,治好了我多年的密集恐惧症

没有在深圳挤过地铁的人,不算真正来过深圳。

如同平安大厦代表了深圳速度,深圳地铁则代表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刚来深圳时,朋友要我谨记:在深圳,住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围有没有地铁站。换而言之,只要你住在地铁站附近,你就手握了前往深圳各区各地的通行证

这个道理在我好几次面试迟到的惨痛经历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在深圳,只有地铁,能够让你在精准计算过的预期中准时到达目的地。

当然,上下班高峰期除外。

排队进站15~20分钟,排队上车8分钟,车上30分钟,排队出站7分钟。

这是一个深圳普通白领的上下班日常。深圳高峰期的地铁,从不让人失望。从排队进站到排队上车,如果你够幸运的话,排队的时间,可以赶超你坐地铁的时间。

在这里,排队过安检,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你还要经历排队上车,拼命挤进车厢等一系列步骤。

深圳,容不下没有野心的人,深圳的地铁,也是。在深圳,没有挤地铁的觉悟,是拿不到公司全勤奖的。

那句“车辆即将进站”响起时,就是大多数人心跳最快、情绪最高昂的时刻。

不过尽管拥挤的地铁让人恨的牙痒痒,但你不得不承认,比起仿佛胶着了的路上交通,地下地铁至少让你看到了前进的曙光。

更何况,深圳也不是每条地铁线,都这么拥挤。

在深圳,你若问哪条地铁线最挤?那肯定非4号线莫属。红色的4号线是连接香港的地铁线,在深圳地铁总图中异常显眼。这条有着“你能挤上去,就是勇士;你能平安下车,就是烈士”传说的地铁线,被大家吐槽为“全深圳最可怕的一条线”

在4号线上,你能看见因为打着农药被小朋友强势围观而坐过站的上班族,刚从香港shopping回来、眼里透着满足感的港货店夫妇,以及拿着保温杯翻阅报纸、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企业领导。

而与4号线形成强烈对比的,自然是地铁2号线。

2号线仅跨过南山福田,周边的办公楼较少,豪宅又相对较多,上班族鲜少涉足,被调侃为“土豪专用列车”

在这条线上,你看到得更多的是拎着水桶包、画着精致妆容的白富美姐妹,发色不一、却穿着精致的歪果仁,以及带着礼帽、拖着高级行李箱还不忘手挎Gucci包的贵妇。

至于华侨城里的那些隐形富豪们,比起地铁,他们更愿意坐私家车。

也因此,就算在上下班高峰期,2号线的车厢也不会被塞满,运气好点的,还可以捡个座位。

不过,深圳的地铁,没有无缘无故的拥挤。每条线路、每个站点的拥挤程度,对应的都是不同价位的房租。

就像没有2000预算根本不可能在2号线沿线租到一个像样的单间,同样地,拥挤的4号线回报给大家的,是能让人喘口气的房租。

花钱买舒适这个道理,亘古不变。

“喂,刘总啊……10亿那个项目不行……20亿那个可以考虑一下……行,那你们再改下合同,我们下周再谈……”地铁里,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们一边打着一分钟几个亿的电话,一边小心翼翼地护着自己手中刚从地铁口小摊处买来的煎饼果子。

这种现象在比肩接踵的地铁车厢里并不少见。

在深圳,有两个地方,藏着深圳上班族最真实的一面。一个是自己蜗居的小单间,另一个是上下班的地铁车厢内。

拥挤的车厢就像一个照妖镜,不管你出门之前多精致体面,在迟到被骂的危机之下,也会转瞬化为乌有。就像无论你喷多名贵的香水,下了车之后永远会变成混合香水。

除此之外,拥挤的地铁也藏着上班族们最真实的情绪。挤地铁的那一刻,是习惯了一面表情的职场人士们一天中表情最丰富的时刻,惊讶、恼怒、无奈……在这周围尽是陌生人的场合中,上班族们终于可以放弃表情管理,愤怒地瞪上一眼后面推搡着上车的泱泱人群。

但这只是暂时的。出了地铁以后,你还是那个手提公文包、谈着几亿业务的金融精英,我还是那个手拎LV、裹着Burberry的高级白领。

只有在狭小的地铁车厢里,我们才都是为了生活的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