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戴的「鳳冠」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各個朝代皇后的鳳冠有什麼區別?

驟雨拂初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

衣冠服飾是中國封建社會等級差別的重要標識。

皇后,作為朝代中最最貴的女人,全套的行頭肯定是最漂亮的。但不同的朝代,根據習慣、民族、社會發展等因素,樣式肯定差別巨大。

現在還可以看到實物的包括隋煬帝蕭皇后的鳳冠、定陵兩位皇后的鳳冠以及清代的鳳冠。

隋 蕭皇后鳳冠

2013年,隋煬帝楊廣和蕭後墓在揚州被發現,蕭後墓中發現一具腐蝕嚴重但保存完整的冠飾。採用仿製復原了蕭皇后的鳳冠。這個鳳冠就應該是隋代和唐初的規制。

明代,鳳冠是皇后在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

定陵共出土鳳冠四件,分屬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其中九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屬於正宮孝端皇后王氏;三龍二鳳冠和十二龍九鳳冠屬於追封皇后孝靖皇后王氏。4頂鳳冠製作方法基本相同,冠均為漆竹胎,冠上皆嵌飾龍、鳳、珠寶花、翠雲、翠葉和博鬢,只是具體數量、重量不同。這四頂鳳冠龍鳳的數目都不相同,但龍鳳的總數很有意思:龍都是15條,鳳的數量是正宮皇后比追封的多了一隻,12對11。

這四頂鳳冠分別入藏了故宮博物院(一頂、孝端皇后的六龍三鳳冠)、國家博物館(一頂、孝端皇后的九龍九鳳冠)和定陵博物館(兩頂)

清代

以滿族服飾為基礎,同時借鑑漢族冠服的形式制定了冠服制度。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冠圓式,貂皮為地,綴朱緯,頂以三隻金累絲鳳疊壓,頂尖鑲大東珠一,每層之間貫東珠各一,鳳身均飾東珠各三,尾飾珍珠。朱緯周圍綴金累絲鳳七隻,其上飾貓睛石各一,東珠各九,尾飾珍珠。冠後部飾金翟一隻,翟背飾貓睛石一塊,尾飾珍珠數顆。翟尾垂掛珠穗五行二就(橫二排豎五列),中貫兩面金累絲“心”形結,珠穗飾有金累絲與珊瑚製成的墜角。

點翠嵌珠后妃朝冠

在頭條中有更為詳細的明代鳳冠的介紹,歡迎查閱。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中國人對於女性禮服最廣為人知的概念,莫過於“鳳冠”。不管是新娘還是后妃,鳳冠已經成為了標誌性象徵。但很多朋友也許不清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鳳”並不是中國最高等級的女性禮冠的主要題材,模擬自然的“花樹”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那麼鳳又是怎樣登上冠頂,最終獨領風騷的呢?


唐以前的花樹冠

唐以前鳳尚未完全成為高貴女性身份的象徵,而對自然環境元素的直接模擬,便成為了禮服冠的主要裝飾構成手法,頭上往往是一派花草樹木、鳥語花香、飛禽走獸場景,其中最真正的核心組件就是由步搖發展而來的“花樹”。

∧女史箴圖中的步搖,以及魏晉北朝墓葬出土步搖實物,上面垂著搖動的葉子。


在花樹的基礎上,歷代添加元素,發展成為極盛大隆重的禮服冠。漢代皇后首飾採用假結(髻)、步搖、簪珥模式,魏晉南北朝陸續增加鈿、博鬢,並將步搖改稱花樹;隋唐在漢晉南北朝以來各朝制度的基礎上,確立了花樹、鈿、釵、博鬢的組合模式,並且以花樹、鈿的數目區分等級。比如皇后為十二花樹,對應皇帝冕十二旒;太子妃為九花樹,以下依次遞減。

∧隋煬帝蕭皇后墓出土禮冠上的一株“花樹”,皇后一般有十二株。

∧隋煬帝蕭皇后墓出土花樹冠,前方有十二水滴形的“鈿”,兩側有“博鬢”。

∧隋唐花樹冠復原,頭上滿頭都是金燦燦搖動的“花樹”。


宋代開始在花樹冠上增添龍鳳

中國的禮服制度守舊性很強,一項基本服制形成後,往往能因襲上千年,常常不輕易受朝代更替影響,但會在如何釋讀和實際操作細節上做文章。作為最高級別的女性首飾,花樹冠也不例外,但在千年歷史進程中依然會不斷疊加新的元素。北宋在隋唐制的基礎上,出現了一個重大變化,便是在冠上添加了龍、鳳。


北宋初沿襲唐五代花樹冠之制。北宋中期,因為著名的劉太后攝政,出現了“九龍花釵冠”。宋仁宗年幼繼位,由章獻明肅皇太后劉娥代為秉國,年號天聖,隱含“二人為聖”之意。由於皇太后地位提升,相應的冠服制度也受到提高。章獻皇太后是北宋第一位攝政太后,是當時實際上的統治者,在其花釵冠上添加“九龍”,應是為了有別於皇后、皇太妃,顯示皇太后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


北宋後期,由議禮局議定后妃命婦首飾制度,形成宋代定製延續至宋亡,這時在高等級的太后、皇后、妃等禮服首飾上添加了龍鳳成為定製,並且增添了王母仙人隊、各種鳥雀裝飾。有時直接稱呼為“龍鳳花釵冠”、“九龍四風冠”、“九龍十二株花釵冠”。但依然保存了花樹、鈿、博鬢的基本元素。


∧宋代皇后九龍四鳳十二株花釵冠,可以看到在花樹的基礎上,添加了龍鳳、和冠沿的“王母仙人隊”。

∧北宋皇后冠上添加的部分示意圖。


仔細觀察歷代宋後畫像,可以看到除了基礎的大小花株滿布全冠,博鬢也增加為左右各三扇,飾以珠翠龍紋,垂珠結;冠頂所添加的九龍,包括左右八條小龍和中央一條大龍,大龍口銜穗球;四鳳有時背乘仙女,有時數目還增到到九隻;唐代花樹間偶見的小人與鳥雀,則發展為浩浩蕩蕩的“王母仙人隊”以及各種雲鶴、鸂鶒、鷺鷥、孔雀,場面更加盛大和具體。


明初后妃禮服冠基本繼承宋制,皇后使用九龍四鳳冠,妃使用九翬四鳳冠。宋制的王母仙人隊、雲鶴等則不再添加。在實際操作中,也如宋代一般,龍鳳的數目往往有所增加。在萬曆皇帝定陵中,我們便可以看到明代皇后禮服冠的實際情況。

∧明代皇后禮服冠(結構示意圖:擷芳主人)


但我們現在所說的“鳳冠”,則是另一種“常服冠”。


以上以花樹、或者龍鳳為主題的冠,屬於禮服冠。而我們現在一般說的單純以鳳鳥為主題的“鳳冠”,在古代則屬於“常服冠”。起先並非用於禮服,而源自於隋唐時期的另一種常服首飾。兩者並行不悖,演著兩條路線各自演變了上千年。


∧唐代女性頭上戴的鳳鳥簪釵首飾。


唐代婦女平時在次一等級的場合時穿的常服或者盛裝,頭上中央有時則會插戴鳳鳥首飾。鳳鳥也逐漸成為貴婦象徵,越來越多出現在首飾上。這些首飾儘管華麗,但是搭配的服裝依然是裙、衫、帔,而非禮服。


到了宋代,這種服裝發展為大袖衫、霞帔、長裙,進入制度,成為后妃的“常服”。明初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后妃的大衫、霞帔“常服”制度,頭上所帶的“常服冠”,繼承了唐代的盛裝模式,包括了各種類型的鳳鳥,以及左右插戴的鳳簪,簪首垂下長長的珠結。冠制也進一步簡化,統一為“翟冠”,各品級以翟數不同區分。翟即野雞,形態上和鳳鳥很接近。這樣就形成了后妃使用鳳冠,命婦使用翟冠的模式,延續至明末。


∧明代皇后常服雙鳳翊龍冠,身穿黃大衫、龍霞帔。《孝貞純皇后像》

∧明代一品命婦五翟冠,身穿紅大衫,仙鶴霞帔


與皇后相比,一般命婦的冠將金鳳改為金翟,珠鳳改為珠翟,不同品級使用不同數目的珠翟。由於翟的形態與鳳太過接近,民間口語中逐漸也用鳳冠稱呼翟冠。


到了清代,所有的傳統宮廷后妃服飾,不管是禮服還是常服均消亡。但民間漢族命婦依然延續了明代翟冠傳統,在結婚等大禮時穿著。並且不論是樣式上還是稱呼上,都完全改為鳳鳥,“鳳冠霞帔”也正式成為漢族女性婚禮服的代名詞。 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鳳冠”了。

清代的命婦全套鳳冠霞帔。


∧清代的鳳冠,大多為金胎點翠做出鳳鳥形,垂珠旒蘇,清末還會裝飾絨球。


揚眉劍舞


出土最早鳳冠實物是隋朝蕭皇后的鳳冠,下面是它的復原圖


因為只有這麼一個復原鳳冠,具體的服飾制度也不清楚。

唐朝的鳳冠,,,恩這是武則天的畫像,這時候的鳳冠已經有藍色成分了。


(歷史教科書上也是這個圖,應該沒毛病)

宋朝的鳳冠:九龍四鳳冠(冕服冠),沒有實物出土,只有畫像記載。


明朝初期也延續了九龍四鳳冠


(不知道這個圖對不對,但好像是常服冠)

後來到了神宗,在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來自於兩個皇后。




(圖片來源於網絡,恩就是頭條……)

為什麼一個皇后有兩個冠呢?因為鳳冠分兩種:常服冠和禮服冠

禮服冠在祭祀立後等正規禮儀場合穿,與翟衣相配,這一身裝扮對應皇帝的冕服。

常服就是鳳冠霞帔,霞帔就是那條“紅披肩”,皇后在不太重要又不能隨便穿的場合穿這個,象徵身份。

明朝的漢服體質還是很完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