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有幾個朝代?

夢境揭秘

這十三朝分別為: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時期)、後梁、後唐、後晉。

  夏、商定都洛陽,大家沒什麼異議。

  歷史上,夏朝曾定都陽城、陽翟、斟鄩(zhēn xún)、綸城等,其中的斟鄩遺址,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二里頭遺址。

  商朝都城遺址,學界一般認為有3個,一個是偃師商城遺址,一個是鄭州商城遺址,一個是安陽殷墟。偃師商城遺址即西亳遺址,西亳乃商朝開國君主湯即位後確定的都城。

  西周定都洛陽,許多讀者表示不太理解,西周的都城不是鎬京嗎?不錯,但鎬京只是其中之一,西周實行兩都制,鎬京是西都,洛陽是東都。歷史上,周成王派周公營建新都洛邑,並在建成後遷都洛陽。

  1963年,陝西寶雞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宗室的祭器,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何尊。何尊記述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洛邑之事,銘文中有這樣的句子:“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yì)民。”翻譯過來就是:“我以此地(洛陽)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

  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均建都洛陽,這沒什麼疑問,至於洛陽是隋朝的都城,又有人質疑了,隋朝的都城不是長安嗎?

  跟西周一樣,隋朝實行兩都制,長安是西都,洛陽是東都。

  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將作大匠宇文愷等人營建東京(後改為東都),一年不到,東都建成,隋煬帝東進入洛,並長期在洛陽主政。

  唐時仍以洛陽為東都,唐高宗、唐玄宗更是長期在洛陽處理政務。武周時期,女皇武則天將洛陽改為“神都”並長期在此執政,洛陽取代長安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唐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時期的後梁、後唐、後晉都先後定都洛陽。

(洛陽晚報 付璇)


洛陽晚報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 時間最長,跨度最大的城市。自古以來,這裡墨客騷人云集,因此有“詩都”之稱,而牡丹香氣四溢,又被冠以“花都”的美譽。

洛陽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但是關於洛陽到底是幾朝古都,這個問題一直有存在爭議。在之前的《奔跑吧,兄弟》節目中洛陽站,節目組打出洛陽十三朝古都的字眼後,網絡上議論紛紛。有人說洛陽是九朝古都、十二朝古都,但對於第十三朝古都就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洛陽的建都歷史也是非常長久的,從夏朝開始,到五代時期,在洛陽建都的朝代也是非常的多。

天子駕六

周朝(東周)

先說說周朝。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來引來了犬戎入侵關中,新繼位的周平王,見到鎬京戰亂不停,所以將都城從鎬京遷移到了洛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自從遷都於洛陽的周朝,在歷史上就被稱為東周。東周的歷史從春秋初期一直持續到戰國末年才被秦國所滅。

漢朝建都在洛陽的歷史也是十分的長久,自新朝滅亡後,劉秀重新恢復了漢室。在大臣的要求下,劉秀定都於洛陽。此時的漢朝在歷史上被稱為東漢。

西周地圖

曹魏

三國時期曹魏的都城,就定都於洛陽。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於洛陽。

西晉

司馬氏代魏之後,仍舊定都於洛陽。

北魏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在北魏國內推行改革。將國都從今天的大同遷到了洛陽。

洛陽龍門石窟

隋朝

隋文帝楊堅代北周,而建立了隋朝。將國都定於長安,隋煬帝時期,開鑿了京杭大運河,而洛陽就是其中關鍵一處地方,隋煬帝楊廣感到在長安無聊,故多次乘坐龍舟,下江陵遊玩,隋煬帝也曾多次的居住在洛陽。洛陽也就成為了隋朝的陪都。不過隋朝的都城還是一直在長安城。

唐朝

在唐高宗時期,因為關中地方狹小,所以唐高宗在武則天的建議下,率領百官到洛陽辦公,此時的洛陽也是唐朝的陪都。這就是隋唐時期著名的“兩京制”。而在唐朝末年,在軍閥的逼迫下,唐朝皇帝被迫放棄了長安都城被迫遷都於洛陽。

白馬寺

武周

武則天代唐建立了周朝,史稱武周王朝,武則天定都於洛陽,並改洛陽為神都。在洛陽修建明堂等建築,洛陽成為武周時代的政治中心。

五代時期

在五代時期,先後有後梁、後唐、後晉三個國家,紛紛在洛陽建都。

如果只算正式的都城,那麼此時的洛陽先後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武周、唐末、後梁、後唐、後晉十個朝代。

偃師二里頭遺址

夏朝

據考古學家考證,夏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偃師二里頭,而偃師市就靠近於洛陽市,所以有些人認為應該將夏朝的都城也劃歸至洛陽。

商朝

商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奇特的一個朝代,商朝一代有許多的都城,先後遷都於多個地方。其中一個都城就是亳州,因為亳州靠近洛陽,所以也有些人提出應該將亳州都城劃歸於洛陽,所以這樣洛陽的建都歷史上就增加了一個商朝。

龍門石窟夜色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舉兵伐紂,大敗紂王於牧野,殷紂滅亡,周朝建立。周朝建立後三年,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在周公的輔佐下登基。之後管叔蔡叔聯合武庚爆發了叛亂,周公率領大軍平定了這場叛亂,並且在洛陽新築了一座城池,被稱為“成周”。在一定意義上,洛邑也被稱為西周的陪都。

如果說加上各個時期的陪都,加上靠近洛陽的一些其他古都,洛陽被稱為十三朝古都是沒有疑問的。

洛陽為什麼會成為這麼多朝代的都城呢?

洛陽(現今)地處九州腹地,河南省西部,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

境內東北部為伊洛河平原,其餘大部屬豫西山區。周圍有鬱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佈,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

山環水繞、是洛陽基本的地貌特徵了,按說山水多些應該交通便利才對,事實也的確如此,自古洛陽依靠天然的山、水環繞,交通極為便利,但是交通便利的同時,也代表著無險可守。

放在地圖上觀看一下“八關都邑”,這八處還只是比較大的關隘,扼守的是進出洛陽的八條主幹道,還有四處小關隘扼守的是小路,至於披荊斬棘,繞過關隘的險路,就不可查了,但是歷史上,進攻洛陽多是從大道上直接殺入的,足見關隘雖多,然無險可守!

東漢時期,洛陽關隘分佈圖。

洛陽全部十二處關隘分佈圖。

就是用腳趾頭想想,作為一朝都城,需要派十二隊士兵分守十二處關隘,才能確保敵人從大路上進攻時會有預警與防禦,這樣的地方防守起來太難了,預備隊放在哪?敵襲來臨時兵力如何調配?一處關隘被突破後,後續如何協防?從冷兵器軍事戰爭角度看,洛陽這種地理地貌對於防守者來說糟糕透了!

但是為什麼前前後後還會有這麼多朝代痴迷於此呢?

原因有二。

洛陽河流分佈圖

第一個原因就是山水環繞帶來的天然交通,上圖是環繞洛陽的河流分佈圖,什麼都不用講,光看這廣域的河道分佈,就可以想象在那個開山需要火燒水澆的年代,這樣便利的天然水利系統,是多麼便捷的出行方式、貨運方式、郵遞方式、軍事調動方式。

這還只是河流,前文提到的十二出處關隘,代表的十二條進出洛陽的陸上通道,天然的交通道路,省下多少人力、物力。越是在那個消息傳遞速度緩慢地年代,這種水陸交通便利帶來的戰略地位就越高,政令可以第一時間下傳,治下有警,會以最快捷的方式上傳給君主,這對於統治階級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舉個這個道理的反例,因為現在信息傳遞方式與時間上極為快捷,所以我兔家把戰略火箭軍專往大山溝子裡藏,有事情一個命令,拉出來就能打,就是因為現在信息的傳遞與時間,將原本的交通因素降到最低了(火箭軍調動都是走我們平時大家走得道路,並不會為他們特別修建道路,那樣的話間諜衛星一掃就知道火箭軍在哪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古代人自己總結出的風水學中的龍脈一說了。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在風水學中不是具體的神物,而是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山是龍的脈絡,水是龍的血液,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

按崑崙山衍生出的山脈看:正北阿爾泰山脈,正南喜馬拉雅山脈,正東阿爾金山脈,正西喀喇崑崙山山脈;東南唐古拉山脈,東北天山山脈,西北阿拉套山脈,西南岡底斯山脈,標準的八方出脈。再看崑崙山脈總體走勢,自西向東經長安,一路東出至中原洛陽,開枝散葉般四向而生(東、西、南、北),各分散的山脈名稱各有區別,但是老祖宗都是崑崙山。

按崑崙山衍生出的河流看:山脈是龍的脈絡,那麼河水便是龍的血液,龍脈,能否成勢,河水很重要。中國境內孕育的三大河,長江、黃河、珠江,除珠江外都是經崑崙山脈孕育出來的,源頭都在崑崙山脈裡了,換句話說長江、黃河,那麼多支流,都算崑崙山的孫子輩。

洛陽自身是山環水抱之地,外加正處在“中龍”東進之勢上,然後開枝散葉,所以風水是極好的,以洛陽城北的邱山為例,歷史上素有“生於蘇杭,葬於北邙”之說。在邙山幾十公里的主地段內,僅皇家陵園就有五處,分為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五個皇陵區,埋葬著漢光武劉秀、蜀後主劉禪、南陳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等帝王,以及賈誼、班超、李密、薛仁貴、狄仁傑、杜甫、石崇、孟郊、顏真卿等名流。是不折不扣的風水寶地。

綜上,交通便利及風水寶地,讓洛陽得以成為王朝之都。說完洛陽,咱們再看長安。

咱們還是先看交通:洛陽是無險可守,長安恰恰相反:易守難攻!《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漢代張良對西安的讚譽:“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進而,天府之國也。”


哈哈哈哇哈哈

洛陽曆史悠久,文化厚重,前前後後通常認為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它們分別是: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

需要說明的是,夏朝的存在在考古,文史研究以及中外一直存在著爭議,所以建都洛陽說服力勉強!

周朝,天子駕六;東漢,劉秀陵;西晉,金谷園;北魏,龍門石窟雛形;隋朝,含嘉倉;唐武則天,天堂明堂,龍門石窟現狀!這些出土文物和歷史遺蹟足以說明這些朝代曾經在洛陽的建都和以及它的興衰更迭!

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佔個樓

落陽


多少朝歷史不清楚,但講一個真事。

一個朋友老家是隴海鐵路邊陝西渭南某農村的,他講當年有一家河nan災民逃荒挑著擔子帶著一家老小逃難來到了他們村,給他爺爺奶奶說“叔,嬸,讓俺們在你家門口窩棚借住住吧“,他爺他奶人老實心善,就讓住下了,家裡東西糧食也會分他們一些!這一住就是幾十年,解放後,人家慢慢在他家前院蓋了好幾間房整個都佔了,後來他爺奶死了到他爸這輩去說讓人家騰搬個地方(就是生產隊重新批個地蓋),人家根本不搭理,還說這是解放後生產隊當年已經分給他們家的地!據說在文革中還舉報過他爺他奶家裡地多是富農!朋友後來一提說河nan人,就“哎……“!所以老輩陝西人總結的是河nan人粘不成,而且有陝西河nan不結親的訓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