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網四鑽商家售賣「山寨創維」 拼多多已下架

河南商報記者 程亞龍 實習生 郝楠楠 文/圖

淘寶網四鑽商家售賣“山寨創維” 拼多多已下架

拼多多上市不過兩天,再次因售賣假貨遭品牌商聲討。

28日,創維集團旗下RGB電子公司聲明“拼多多購物平臺上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一事兒,引發關注。一時間,關於拼多多“低價策略”和“賣山寨品”的討論和質疑刷屏朋友圈。

河南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拼多多平臺上,還存在其他侵犯相關正品品牌權益的商品。而在老牌的電商平臺淘寶網上,也存在創維聲明中的“創維美”“創維嘉”等仿冒品牌。

從電商巨鱷淘寶到後起平臺拼多多,“假貨”似乎從未停止其擴張售賣的渠道。如何打假,也是擺在眾多電商平臺面前的一道坎。

淘寶網四鑽商家售賣“山寨創維” 拼多多已下架

事件

創維聲討拼多多“售假” 假冒品牌不止蹭創維一家

7月28日,創維集團旗下RGB電子公司發佈聲明稱,拼多多購物平臺上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品牌權益。

聲明中稱,“拼多多”平臺上部分假冒創維品牌的有:創維先鋒、創維雲視TV、創維嘉、創維美、創維酷酷、創維雲視聽、創維e家、創維等。

28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在拼多多平臺搜索發現,創維聲明中提到的“創維先鋒”等假冒創維的品牌,已不顯示對應商品。但以“電視”為關鍵詞搜索,出現多個諸如“松下智能”、“康佳新品”等品牌,價格大多低於1000元。

淘寶網四鑽商家售賣“山寨創維” 拼多多已下架

河南商報記者以顧客身份詢問售賣“松下智能”店鋪的客服,是否為松下正品,對方回應:我們是自主品牌“松下智能”。河南商報記者在國家工商行政總局商標局網站查詢發現,“松下智能”商標於2018年6月29日申請,目前還處於“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而售賣“康佳新品”的店鋪客服,也稱,他們並非康佳公司,而是品牌名稱為“康佳新品”。河南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康佳新品”商標於2018年6月份才申請,如今處於“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7月31日下午,拼多多公關部工作人員回應河南商報記者稱,拼多多一直堅持打假,並對售假商家制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但對於平臺上依然存在假貨問題,對方未直接回應,表示稱,創維電視早於2018年6月17日入駐拼多多平臺,並開通旗艦店,又於7月26日未經事前溝通,離奇地關閉了其在拼多多平臺上的旗艦店,28日又發佈聲明,原因令人費解。

調查

仿冒創維的多個品牌 在淘寶網亦有售賣

在拼多多之前,淘寶曾因“假貨”遭受詬病。儘管每年花費10億元,動用2000人打假,依然未能遏制假貨滲入平臺銷售。

29日,河南商報記者在淘寶網搜索創維聲明中提到的幾個仿冒品牌,發現“創維嘉”、“創維美”品牌,在該平臺仍有售賣。而除此之外,以“創維視聽”“創維酷雲”為名的電視品牌,也有多名淘寶商家售賣,其中不乏鑽石級信譽的商戶。

淘寶網四鑽商家售賣“山寨創維” 拼多多已下架

售賣“創維視聽”電視的四鑽商戶“日升電器城2”客服介紹稱,他們所售品牌並非創維,但質量可以保證,一年包換,5年保修。

對於平臺出現疑似仿冒品牌電視的事兒,淘寶客服也表示稱,這些品牌可能是自己註冊了商標,只要能開出正規發票,後期若發現問題,可通過相關渠道維權。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國家商標局網站查詢發現,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兩家廣州的公司申請註冊“創維視聽”商標。但前者處於“等待實質審查”階段,後者的申請被駁回、不予受理,商標無效。

淘寶網四鑽商家售賣“山寨創維” 拼多多已下架

“創維酷雲”商標,在2016年和2018年,也分別有兩家廣州的公司申請註冊,均處於“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創維全國客服熱線諮詢,客服人員也表示稱,未聽說過創維酷雲。如需購買創維品牌的電器,可到旗艦店購買。河南商報記者通過創維官網查詢,也未發現其旗下產品有“創維酷雲”品牌。

淘寶網四鑽商家售賣“山寨創維” 拼多多已下架

延伸

多個電商平臺重拳打擊商家售假行為

從淘寶到新興電商拼多多,“假貨”似乎從未停止擴張售賣的渠道。商家牟利,卻給平臺造成損失。

馬雲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每賣出一件假貨,阿里巴巴會損失5個客戶。

2017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市場學助理教授張凱夫用來自60.3萬名淘寶消費者、縱跨5個月的購買數據做了一個計量經濟學分析:購買到一個1000元的假貨或劣質商品,會導致在之後的12周內,一個消費者在淘寶平臺上的消費下降3570元。

據瞭解,阿里巴巴於2015年底成立平臺治理部,向假貨和一切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宣戰。截止到2017年7月,已有2000多名員工專職負責打假,年投入10億元。

即便國際電商平臺亞馬遜,也遭受假貨的侵擾。2017年亞馬遜將打假列為重點目標。而今年5月份,英國《衛報》調查,亞馬遜上關於假冒產品的投訴仍在繼續,以規模較小的製造商為主。

除此之外,新興電商平臺拼多多更因假貨氾濫遭受質疑。因對商家作出鉅額罰款,今年6月,拼多多總部被商家圍攻。

創始人黃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拼多多之所以對商家設置鉅額處罰,是因為在當下市場環境下電商賣假貨可以牟鉅額利潤,“甚至你把我店關了,我可以繼續開一個店。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說法

律師說法:明知售假而不採取措施 平臺應負連帶責任

消費者不滿,平臺打擊,但假貨卻從一個擴張至另一個平臺。

有家電產業從業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假品牌都是想著撈一筆就走,即便最後敗訴罰款,前面掙得也夠了,一些商家出事後甚至直接跑路了事,找都找不到。

30日,國內某知名家電品牌“打假部”工作人員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稱,傍知名品牌,銷量及價格往往都要比自創的小品牌價格要高,銷路好,但其刨除品牌宣傳費用且質量無保證,利潤可觀。

該工作人員介紹,打假把證據坐實,存在一定的難度。近兩年,隨著電商平臺的逐漸規範及嚴查自審,有些電商平臺,已經很少能看到假貨了。但假貨代理商及售賣方,也會想法設法的通過一些監管、審查不太嚴格的平臺賣貨。電商平臺若能加強自審,假貨自然會減少。

北京京師(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秦明介紹稱,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應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