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江湖|扫地僧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扫地僧,金庸笔下的神秘人物,一个隐形大佬。

不知其俗家何处,姓甚名谁,也不知其因何而来。

在寺庙之中,一人一帚,究竟追求的是什么呢?

01

人的追求,基于其需求,说到需求,不得不提到亚伯拉罕·马斯洛。

他于1943年在《人的动机理论》文中提出了闻名多年不见其衰的需求理论。

闲话江湖|扫地僧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他认为,人类需求由低到高主要能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种由低到高的需求升级很符合人的发展。

中国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如是。

02

在自我实现之上又是什么呢?

却鲜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

简单而言,自我实现,是指实现人生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一种个体对追求未来最高成就的人格倾向性。

这种高级的需求,其满足越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虽然长远,却也有实现的那天。

追求天下第一的人,有一天也会独孤求败。

扫地僧当年也必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闲话江湖|扫地僧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03

独孤求败,顾名思义,孤独地站在高处,跪求一败。

一败之后呢,继续追求天下第一,再求败。

这个境界,怕还是没有真正的自我实现。

闲话江湖|扫地僧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再观扫地僧,他能一眼看出鸠摩智的小无相功,也能窥视萧远山和慕容博的一举一动而不被察觉,更能一掌秒杀这俩人以后再让他们起死回生。

这等功夫、这等眼光、这等阅历,必是早已“自我实现”了的。

但是,这等人物却早已归于平静,成了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

他的日常则是「拿著一把扫帚,弓身扫地」。

扫地自然不是他的需求,他的需求乃是回归平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伴以青灯古佛,食以淡饭粗茶。

闲话江湖|扫地僧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04

马斯洛曾反复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最健康的人”,而自我实现者对他来说就是最健康的人。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人格,也应当是能够在生活中推而广之的人格,换言之,如果大家人格都是如此,必然导致一种高协同作用。

基于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不断实现、不断发展,人格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也就会逐渐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这类人,最大的特征是“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接受不平凡,也接受平凡,接受高高在上的呼啸风雷,也接受默默无闻的落地尘埃。

所以,在自我实现之上,必是返璞归真的境界。

自我实现之人的需求,乃是人类最基本最本质的需求。

这也是最高层次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