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为何却还要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

涣量iMyy2912


这个问题由风月笑平生来为您解答

我想题主问这个问题一定是受了小说《西游记》的影响,首先要说明的是,《西游记》中所写的是错误的,吴承恩老先生为了突出书中天庭类似于封建皇朝的设定,特意突出了玉皇大帝的地位。而在真正的道教中太上老君的地位是要高于玉皇大帝的(基本共识,有的教派也认为玉皇高于三清)。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两位尊神。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作为道教“三清”之一,道教公认的始祖,也称“太清道德天尊”。道教认为太上老君“万物之所尊,在圣为众圣之尊,在真为万真之先,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在法界为无上法王,在教为万教之祖。”

又认为太上老君“随世立教,历劫之师,开辟天地,分判阴阳,劫劫分身下世,开化人天,事竟则隐。”从道教创世纪的第一世纪“洪元”起,太上老君就屡屡分身下世,教化世人。如伏羲时,老君化身下世号“无化子”又号“郁华子”教伏羲推归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黄帝时为帝师广成子等。而作《道德经》以教化天下的老子不过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而已。由此两点可见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地位之尊崇。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道教中出现的就比较晚了,早期道教所奉祀的天帝是从上古就流传下来的“昊天上帝”或者“东皇太一”。与此同时道教也在将天帝的形象进行不断的演化发展,终于在北宋年间发展成熟形成了“玉皇大帝”这个天帝形象。并被宋真宗皇帝下旨加入国家祭祀的体系。

道教经典记载:玉皇大帝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开天执符,主承太上无极大道之法旨而含真御历,金阙四御辅助,北极四圣佐护,神霄九宸大帝拱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统领万圣。所以也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由此可见,玉皇大帝能成为玉皇大帝是因为“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承太上无极大道之法旨”,也就是说得到了“三清”的承认。才得以“统御诸天,统领万圣。”

但是由于玉皇大帝在民间的影响极大,同时民间认为的太上老君基本就是战国时期的老子,加上我开篇说的吴承恩老先生的写作需要,所以,读者们也可以将《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当作道德天尊的第十八尊化身老子来看待。这样《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地位稍稍低于玉帝也就好理解了。

【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影视形象,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为风月对题主问题的回答,风月才疏学浅,有什么疏漏之处欢迎读者大大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也请您点赞关注,风月拜谢了!!!


风月笑平生


如果按照封神榜的说法,最开始是没有神,只有仙人的,但是后来来了一位昊天上帝,要让仙人对他称臣,还空出了三百六十五位神的编制,供其调用。

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

也就是说,要有很多的仙人必须要舍去逍遥仙体,成为受天庭约束的神。这个昊天上帝的来头非常神秘,但是既然能够异军突起,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都为之计划封神榜,应该是应运而生,得到了鸿钧老祖的首肯。所以后来太上老君对昊天上帝称臣也不奇怪。

如果不考虑小说,从宗教发展的趋势来说,宗教体系人间化、结构化和官僚化,是道教一贯的趋势。最早创立道教的张道陵,给「老子」作注,叫做「老子想尔注」,这个时候的道教的神仙尚且没有任何的组织,而到了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有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基本上就和释迦牟尼诞生很像了,说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叫做净德王,王后叫做宝月光王后。他们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


这一祈祷,就梦太上道君抱着一个婴儿赐予王后,醒了之后就怀孕了,一年之后生下太子。这位太子长大之后继承了皇位,但是却热爱修道,不久之后就舍弃天下,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然后又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经过亿劫,始证玉帝。

根据考证,这个传说大约是在魏晋时期,佛道合流的时候渐渐衍生出来的。一方面是佛教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人间的复杂影响了宗教的演化,在传教的过程中,老百姓也希望天上有一位公平而又法力广大的皇帝,于是玉皇大帝就这么诞生了。

行政上有了玉帝,太上老君就变成了抽象的教主、国师的角色,自然到了后人写的西游记里面,国师毕竟大不过天子,也要向玉帝称臣了。


经史通义


首先在正统道教体系中,“太上老君”并不是道教的始祖,而是道教的“道祖”。道教始祖是“黄帝”,复兴“公孙”,所以被后人称为“轩辕皇帝”。而道教共有三祖分别为“道祖李聃,又称(太上老君)始祖黄帝,又称(轩辕皇帝)教祖“张道陵”.又称(祖天师)。

其次“太上老君”并未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能说出太上老君向玉皇大帝俯首称臣一定是网络小说或西游记看多了。在正统道教体系里,并没有玉皇大帝这位神,西游记里玉皇大帝的原型,全名叫"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

在“太上开開天執符”中里面清楚写到:“大道为妙无之体,玉帝为妙有之身。建皇极于妙有真境之始,尊帝号于太无玄元之先。大道化成万物,三清退藏,玉帝奉元始开天符命统理诸天,宰制万化,为诸天之主,为万圣之师,至尊至贵,至高至大。”所以在道教体系中大家所理解的“玉皇大帝”的原型玉皇上帝是奉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开天符命统理诸天,也就是说玉帝也是三清给任职的。

综上所述:太上老君并不是“始祖”而是道祖,“轩辕皇帝”才是道教始祖。而太上老君也并没有像玉帝俯首称臣。


金吾文化


大家真的觉得太上老君是在向玉帝俯首称臣吗?太上老君真的是排三清之末吗?

我可不这么认为,我现在来说说我的想法吧,先说说那所谓的三清之末。

三清分别为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他们是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既然他们有个总称,那么可以说你们三人本就为一体,那为什么会分先后呢?其实只是他们所代表的大道不同而已。

元始天尊的全名叫做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为什么在他的名字中会有“盘古”这两个字呢?其实在道教正统典藏中,不存在“盘古魂魄化为三清”的说法。元始天尊在开天前就已经存在,盘古才是其诸多化身之一。而作为开天之神自然位列首位了。

接着我们再说说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

《封神演义》大家肯定很熟悉,里面还有个通天教主,我想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三清里的灵宝天尊,这其实是不对的,小说是编出来的,我现在为大家讲解一下灵宝天尊的神称和地位。

先说“灵宝”二字在道教里的解释——在天为灵,在地为宝。所谓“道生万物”,万物生于天地间,以此来讲,这世间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灵宝”。这样说来,灵宝也算是“道”的一种称谓,所以灵宝代表着万物生化之道。

灵宝天尊解释完后接下来就是道德天尊了,其实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对道德天尊很熟悉,比如《道德经》就是道德天尊教化世人的,所以道德天尊主教化。

直观点说就是,元始天尊坐在神坛上,是道的象征;灵宝天尊则是万物生化;道德天尊直面世间万物,作教化证道的先师。他们都是道的不同体现,并没有先后之分。

说完三清我们就来说说玉皇大帝。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大道为万物之主。万物化生之后,大道化为三界十方万物之真宰,维持时空秩序和乾坤纲纪,故尊称大道为:上帝。大道为万物之主宰。”这里的上帝就是玉皇大帝,所以玉皇大帝也是大道的化身,是道另一个不同的体现。

元始天尊(创世),灵宝天尊(万物生化),道德天尊(教化),玉皇大帝(统管)。他们各司其职,又互相辅佐,并没有高低之分。

至于大家所说的神仙争权都是看了一些小说瞎编的,好好的中国古神话都被负面化了。我们中国神话大到女娲补天,小到城隍、判官,都是以仁、善为本,为地方作出贡献才被人们立神像崇拜的,到他们口中就变成争权夺势,然后挖出子虚乌有的争权夺势,把他们负面化了,感觉他们有些过分了。


小人物的三观


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皇权社会,世俗的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宗教的神权都要听命与皇权。玉皇大帝作为世俗皇权在天庭的镜像,太上老君作为神权的象征,当然老君要向玉帝称臣。


再拿佛教举例子。

古代佛教有俩老问题,第1个是僧人要不要跪拜皇帝,第2个是皇帝要不要跪拜佛祖。

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年)译成的佛典《梵网经》卷下载:“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但解法师语。”

但佛经的要求显然与中国的传统封建伦理不符。经过很多年和世俗的碰撞,终于在宋代时,僧人拜皇帝已经被所有僧人接受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做法了。

而第2个问题在宋代也有了答案,而且是宋太祖定下的规矩。

太祖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曰︰“不拜。”问其故。曰︰“现在佛不拜过去佛。”上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引自:欧阳修《归田录》


道教也同样如此。道教的天师都是皇帝亲自册封的,当然也要向皇帝称臣。


虾客谈


不请自来,对于西游记原著的故事,本人来认真的回答。


西游记中的关系一定要符合西游世界制定的规则。

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西游世界是一个文明重启的系统,每隔12960年一次轮回,每一次纪元的结束,文明随之消亡,无论是太上老君还是其他神仙和生物都会消亡,然后另一个纪元再开始。

明白了吗?说白了西游世界没有真正的长生不老,只有尽量的延续生命。

第二:太上老君是西游世界里法力最高的神。

西游记原著里,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住在最高天离恨天的兜率宫里。

他打败了以前的老大,成为了三界最高强的法力者。

老君能够炼制丹药,注意是特别稀有的丹药,老君有金刚圈,非常厉害,各种法宝无数,还打造了三界最厉害的兵器九齿钉耙,一手创建了佛教。

第三:玉皇大帝是修为最高的,是神界的统领。

为什么太上老君要俯首称臣呢?因为玉皇大帝才是名义上那个长生不老的神。

玉帝经历了1750次纪元的轮回,什么概念呢?

就是玉帝活了1750个类似于西游世界这样的纪元里。

太上老君是西游世界这个纪元里法力最高的神,但是玉皇大帝却是经历了1750个纪元。

从本质上来说,玉皇大帝是孤独的,因为1750个纪元里看透了生命的轮回。

总之,太上老君是要尊重玉皇大帝的。


李稼润


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在天地未开的混沌时期就已经成就大道。有诗为证:

混沌从来不计年,开天辟地我居先。天地玄黄自有理,任你通天望眼穿。


可见修成大道的时间比盘古还要早,无量劫以来,每逢人界大难就下世渡人,教化人类,使人心智开化,凡有根器者,渡其成仙。所以,在民间,人们对太上老君都有极高的尊崇,信仰者数量不计其数,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只知老君,而不知道教。

太上老君,原始天尊,以及灵宝天尊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也有说是仙,)是大道的代表,共同代表道家。


至于说太上老君要向玉皇大帝俯首称臣,这种说法只存在于小说之中,在现实中恰恰是反过来的。明朝时,玉帝是人间皇帝的象征,皇帝是人间的独尊,所以玉帝在神界也是至尊地位,三清必须对玉帝俯首称臣,否则《西游记》一旦发行,传到皇帝哪里,吴承恩就犯了对皇帝的大不敬之罪,若皇帝因此大怒,吴承恩脑袋不保。



在民间,玉帝是儒家思想代表,就是百姓常说的“老天爷”,“上天”,三清是道家思想代表,由于儒学在古代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再加上帝王的宣传,所以百姓就认为玉帝为天了。



事实上,三清要尊于玉帝,玉帝见到三清要行礼问好。


灵竹子


问题楼主没有说是那里写老君向玉帝称臣。但明显是指西游记吧。如是西游记,那楼主的问题就是问错了,在西游记当中并没有太上老君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与玉皇大帝同时出现在同地点时:他们俩的互动,西游记是用这么字眼描述的,太上老君对玉皇大帝是:“施礼”、“领旨”。玉皇大帝对太上老君是:“请”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而非君对臣的宣召。所以在南天宫内他们明显是出于礼貌上互相礼待!



当然这些有点咬文嚼字的味道吧!最关键还是要看他们所处的位置平台及其完整的故事情节。因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远比这种咬文嚼字来得有说服力!这里首先要有点道教知识才易明,道教的天并非单是一般人概念中的唯一的一个天,而是很多个(重)天,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所居的是南天,这个天的天宫叫南天宫。好比西方佛陀所居天叫西天,这里的宫殿叫大雷音寺。这里明显南天与西天是同一级别的平台。再看太上老君所居处叫:三十三天离恨天,这个天的天宫叫兜率宫。西游原著:孙悟空闹天宫时,在玉皇大帝所处的南天宫去兜率宫偷金丹还要直上三十三天离恨天!

于是明显:不论佛陀所居的西天,抑或玉皇大帝所居的南天,均不及三十三离恨天高层级!为何老君如此历害,所处地位高于玉皇大帝与佛祖呢?西游记中写得很明确:太上老君是天地混沌初开是已经存在之神,此时各方神佛还没出现,所以太上老君地位比玉皇大帝高是顺理成章的。


洪范书斋


整体浏览了一下,以上回答的思路基本都是在神话框架内,寻找小说里的蛛丝马迹反复推敲。。。这种在玄学角度把大家绕到五里云中的思维水平简直不能太低?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其实这个问题的全部答案就隐藏在第一句话里。

对,这是一部“小说”。

吴承恩作为生活在明代的一名小说家,在50岁左右写作《西游记》的时候,他的知识结构、思维框架已经基本成熟,我在这里不详细地讲当代哲学的最新理论如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视域融合”等等来绕圈子,简单说,伽达默尔的核心意思是人不可能不受到他的生长环境影响,人的知识结构基本是被他的文化环境决定的,虽然有一些具备反思意识的哲学家会在此基础上生发出不同的理论,但基础也还是那个基础。从我国古代小说家的这个群体来看,他们基本上不具备像哲学家一样的反思思维。有的读者在这里可能要谈《三体》、《北京折叠》等当代小说,当代小说家很多具备了一种类似科幻的大脑洞的思维,但思考方式不够哲学,说白了就是科幻终究还是幻想。

言归正传,对于此题很多回答者去认真考究的三界、道教系统、佛教系统中各个派别之间权力大小的关系,可能吴承恩本人都没有这么认真的钻研过原典,因为他就是个小说家。

所以我们还是先还原一下吴承恩所处的明代的文化环境:在中国古代,不论道教还是佛教,虽然理论构架比较完善,奥义精深,但都属于宗教范围,包括后来逐渐传入我国,但水平类似于乡野宗教水平的基督教。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最务实的,宗教所形成那一套忽悠人的理论(可以参考欧洲中世纪的政教合一的黑暗历史),最终碰到现实的权力系统都不得不俯首称臣,可以参考唐代的几次灭佛运动。但是这套现实中的权力系统并不仅仅以野蛮的权力作为其核心,它的核心是一整套的较高端的儒家思想作为内在支撑。

接下来再看吴承恩本人: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大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1551年(嘉靖三十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也就是说,吴承恩到了五十岁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但是大家不要把功名利禄庸俗化,儒家系统里,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其实体现了一种对黎民苍生的情怀。

虽然1558年吴承恩仕途不顺,被人诬告,丢了官。但是这种仕途上的打击并不足以消灭他的儒家信仰。

所以,吴承恩作为小说的作者,在他的信仰体系与潜意识里,已经默认了儒家的思想,至于那些存在于想象中的宗教权力系统自然要为现实的权力系统让路了。


东方国学


按大宋境界论,《西游记》原著对天上众佛诸仙的构成做了分门别类。天上众佛诸仙,分为三大系统:西天极乐世界,天庭主流世界,神仙逍遥世界。

这三大系统,可以与人间的佛教、儒家、道教三大系统一一对应。

这三大系统各有分工,以一带三。

比如,在度化世人方面,三大系统全部服从于西天,以如来佛为尊。

在自我修炼方面,三大系统全部服从于神仙逍遥世界,以太上老君为尊。

而其它方面,比如天上人间的行政管理、人事措施等各类杂事,则由天庭统一管理。三大系统都服从天庭主流世界,以玉帝为尊。

所以,太上老君虽为道教始祖,在神仙逍遥世界是老大级别,但在行政管理方面,还是要服从玉皇大帝。

但不要以此以为太上老君俯身了、委屈了。神仙的心理你还理解不了。实际上,太上老君只是在行政管理方面以玉皇大帝为尊,但在人身的修炼方面,玉皇大帝反而是要以他为尊的。

如来、观音,和玉帝的关系,也是同样。当面对的天上人间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务时,如来和观音也要听玉帝的,但如果是度化世人方面的事。则反过来,玉帝要听如来和观音的。

这就是天上三大神佛体系的关系。

按大宋境界论,熟悉掌握这些关系,对我们人生境界的提升,大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