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刘墉的小楷那么漂亮,算是馆阁体吗?

惊龙轩


刘墉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却被民间视之为包公式的人物,民间轶闻颇多,著有《石庵诗集》。




刘墉的书法的取法路径在包世臣《艺舟双楫》是这样总结的:“文清少习香光,状迁坡志,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说明刘墉早年学的是董其昌,壮年追求苏东坡,与古稀之年复精研北朝碑版这样一个由碑入帖的学习书法过程。

这里包世臣也肯定了刘墉书法因学识丰足而呈现的超凡脱俗的书法艺术境界。在康熙乾隆时代,董其昌和赵孟頫的书法为帝王所钟爱,天下莫不以此为主流认同,但刘墉的书法,明显不固守董其昌和赵孟頫的藩篱,特别是中年之际,以其相对成熟的艺术思想,断然改师法苏东坡、颜真卿,跳出了董其昌的淡墨为书和用笔轻巧的技法,反而出现一种粗壮浓肥的笔情墨趣,因此与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并驾齐驱,成为时代的一面书法旗帜,也因此得到“浓墨宰相”的雅称。



刘墉的书法不走董其昌和赵孟頫的唯美书风,乍看肥粗绵软,甚至聚墨成图,时常笔姿不清,唯见笔势。但是我们如果仔细阅读刘墉的书法不能发现,其书明显可见颜真卿和苏东坡书法意韵,笔墨丰肥而筋骨内含,气象雍容儒雅又有意兴悠然之况味,也似乎还有几分慵怠的精神状态在其中,这也许正是刘墉古厚简单的用笔所体现出的那种儒家的“温良恭俭让”的人格理想和智圆行方的处世宗旨。


从整体上看亦或历史上的评价,没有人说刘墉的书法是馆阁体。


翰墨书道


刘墉我们大部分人都比较熟悉,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火遍大江南北。这个刘罗锅就是刘墉。

刘墉字石庵,山东潍坊人,乾隆十六年的进士,他生于官宦世家,祖父祖父刘棨也是一位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他的夫父亲刘统勋更是大名鼎鼎,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可以说是家世显赫。

他的书法在当时非常的著名,以善于运用浓墨著称,被称为“浓墨宰相”。至于他的书法是不是馆阁体,我觉得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馆阁体。

馆阁体其实是一种考场通用的字体,它因为科举考试而产生,在明代的时候被称为台阁体,代表书法家如沈度。这种书法的一点就是三个字:乌、方、光。

后期的馆阁体,经过一代代人的总结,字体乌黑发亮,结构标准统一,笔画干净利索,大小方正统一,这种字体很适合考试,考官也认可这种字体,卷面分得的高,是当时考生的一种必备书体。

刘墉作为乾隆十六年的进士,是经过一层层的考试选拔的,他必定是写过馆阁体的,馆阁体对于刘墉的书法,尤其是小楷肯定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学了几十年的东西是很难甩掉的。

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刘墉的书法成就,他个人在书法上的成就是很好的,尤其是他后期的书法,他以赵孟頫入手,后来又接着学习了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人的书法,书写的格调立马上了一个层次。

加上他自身的创新能力,融汇贯通,汲取北魏、六朝金石书法的营养,自成一家,与清代翁方纲、铁宝、成亲王并称“清四家”,对于清代后期的碑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你觉得呢?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对于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或者书法家来说,对馆阁体的确是有偏见的。当然,也有对馆阁体持肯定态度的书家,比如启功先生和田蕴章先生。我个人认为,虽然馆阁体是伴随科举考试而生的,其“乌、光、方”的特点几乎全是针对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定的,其艺术底蕴大打折扣是必然的。但是,不能排除擅长馆阁体的书法高手也不乏其人。最出名的当属“台阁体”的祖师爷沈度,很少有人敢否认沈度是一位书法大家。



至于刘墉的小楷书法算不算馆阁体,我们暂且不去争论。被称为“浓墨宰相”的刘墉,具备相当高的书法水准却是毋庸置疑的。不然刘墉也不会与成亲王、翁方纲和铁保一起被称为清朝四大书法家。


刘墉学富五车,政治、经史无不精通。刘墉是清朝帖学的代表书家,其书法不仅颇得钟、王神韵,更有颜真卿和苏东坡的风骨。观其小楷,体态丰腴,不乏筋骨,颇有神采。不仅有魏晋风流,又不失谨严法度,功力非同一般。能达到如此书法水准,是不是馆阁体似乎也并不重要了。

当然,在众多丑书名家的审美思维中,王羲之的书法尚且不屑一顾,直接被划拉到了俗书的行列,更别提有馆阁体之嫌的刘墉书法了。


我要说的是,书法毕竟是门艺术,历经几千年淬炼出来的审美标准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书法风格。但是,如果脱离了最基本的传统审美习惯,有如时下流行的所谓丑书,可以称其为艺术,却不能称其为书法。


惊龙轩


我认为刘墉的书法不是馆阁体,相反的他比馆阁体更具有个人特色。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馆阁”。

馆阁,顾名思义,就是长期的生活在宫廷苑囿、亭台楼阁地方的文人。他们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有个特点,那就是没有真情实感,显得苍白文弱,喜欢堆砌辞藻,重视技巧、外形,而忽略内在。

其创作范围、主题都在宫廷台阁一角,没有一个较为宽广的视野,题材狭窄而且往往重复。

那么书法中的馆阁体自然就是这些人写书法时候用的书体了。

通俗一点讲,馆阁体就好像一个整天爱臭美的人,喜欢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外表光鲜靓丽,其实内在一点没有内涵,基本上一张嘴就知道是个没有教养的人,而且面对任何事情,他只有一个反应,没有一点真实感,好像一个机器人。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二田书法就有很多人诟病是馆阁体书法,但是到底是不是,目前尚无定论。只能说有这个嫌疑。

那么。刘墉书法到底算不算馆阁体呢?我认为不算。

首先一点,刘墉书法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虽然整体上比较稳定,但是还是有差异的,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自己内心的感触来书写,仅凭这一点,刘墉的书法就不是馆阁体书法。

第二点,刘墉书法之所以会让人产生馆阁体嫌疑,我认为和他情感的表达极其内敛、克制有关,但是刘墉在书法中表达自我比较巧妙隐晦,并不能就此说明刘墉的书法没有真实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有清一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压暴政,清朝人大兴文字狱,对于文人痛下杀手。


那么同样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刘墉,不能对此不加以防范。他没有父辈那样慷慨之言的勇气,只有小心翼翼的行事。

而正是这样明哲保身,小心翼翼的处世哲学,让他在书法上善于伪装自己,甚至用很肥硕的笔画来包裹笔法,让人感觉每一个字都写的小心翼翼,不敢让人一眼看穿他的心思。

但是别人看不透,不代表他没有啊。因此将刘墉书法完全归类于毫无真实感的馆阁书法,我认为有失偏颇,并且创造了这么漂亮造型的刘墉书法,也不能仅仅用馆阁体就可以定义的,其更多隐藏在笔墨背后的情思,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探讨。


松风阁书法日讲


首先,馆阁体古已有之,只不过在明清之前不叫馆阁体,明清时期才开始以馆阁体称之。所谓馆阁体是科举考试的产物,在以前高古而具有艺术气息的小楷的基础上,加以规范,为适合科举考试大量书写、快速书写要求,而简化其艺术表现出现的一种小楷。

所以,馆阁体的艺术性相对不如魏晋唐时期的知名小楷,比如中游的《宣示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13行,赵孟頫的《道德经》等等。但是也不能说完全否认馆阁体,馆阁体毕竟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并且馆阁体具有严格的规范,所以对书写者来说也是需要相当强的书法造诣。



现在有一部分丑书书家,为了掩盖其书法功底的薄弱,大力表现所谓的自由艺术,完全否定馆阁体,这是需要我们加以鉴别的。



回头再来说说刘墉的小楷,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是清朝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有着很深的造诣。作为从科举考试而入仕的才子,其书法肯定受馆阁体的影响,但是并不能否认其艺术价值。所以,不管其书法是不是广告体。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你上回答,不知妥否?


水墨蘭亭


刘罗锅的字可不是馆阁体。

他的书法早年学赵孟頫,得其流美,中岁以后出入各家,且临帖重神轻形,追求书者之精神风采,自成一家面目。

他不同于董其昌的欲淡反薄,而是以意淡笔重造其古厚之境。他运字活,字势圆,字之结体直追钟繇。

他的造诣在清朝书家中无疑是杰出的大家。他的精力全都用到字形上去了,因之结构的巧丽令人叹服,过于其笔法的方面。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刘墉,书法在清中期相较之“馆阁体”代表人物如:张照、董诰、汪由敦、翁方纲等,还是比效有自家面目的。


包世臣记载过一则趣事:刘墉的学生、翁方纲的女婿戈仙舟,互问刘、翁两人书法,翁讥笑刘:“问汝师那一笔是古人?”刘则反驳:“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

刘墉书法于清代还是比较有创造性的。记载称他:初从习松雪、中年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又说他:少习香光,壮迁坡老,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

他的小楷法钟繇、颜真卿,临“黄庭”、“洛神”,行草宗智永及《淳化阁帖》中各家。在题跋中他曾言:“本不求似,亦无一笔似”。

仔细玩味其书,似有赵孟頫的圆润,董其昌的生拙,苏轼的丰肥,颜真卿的浑厚……。字画中截尤其丰实,骨络分明,这点非常难得。

传说他写字是卧腕而写,但从不承认,还自夸喜高腕而书,所以向来不在人前作书,一日被人撞见趴桌而书,十分尴尬。他还专用狼毫硬笔,喜在光滑蜡笺上写字,字体又很丰肥,这就使其书更显柔和饱满,不露筋骨,墨色浓重而沉郁,拙中藏巧,富有“静”趣。

至晚年,变得更超脱极瘦。由于某些字写得过肥腻,也被世人诮为“墨猪”。从上特点看,似乎不能称为“馆阁体”吧!


临池管窥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谥文清,成长在名门相府,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刘墉早年书法学赵孟頫、董其昌,笔法稚嫩妍美,正如徐珂《清稗类钞》所云:“文清书法……其少年时为赵体,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中年书学苏东坡、颜真卿、钟繇等,笔法雄深雅健,骨肉相兼,气苍韵遒,独具一格。《清稗类钞》云:“中年以后,笔力雄健,局势堂皇,迨入台阁,则炫烂归于平淡,而臻炉火纯青之境矣”。以考取进士入仕,是清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峭直敢谏闻名于世。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另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说刘墉的小楷是馆阁体,没错,大部分以考取功名入仕为官的官员,全都能写上一手好的馆阁体字,虽然是为考取功名而学书馆阁体、并且有书卷气,这是对所书人的肯定!



使志安宁之秋


馆阁体是书法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是小楷。当代一些书家为了证明自己的书法高古,搞所谓的创新,贬低馆阁体,一些人也觉得练馆阁体是低级的事。我感到馆阁体是书法中的精华,应该大力提倡。


白桦林1518357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