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是一篇虚假报道?司马迁真的骗了我们?真相原来如此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从太史公司马迁笔下流传下来的荡气回肠了两千多年的《垓下歌》,连同“霸王别姬”的凄美故事一起,牢牢地刻下了中华文化史上西楚霸王项羽悲剧英雄的形象。

霸王别姬是一篇虚假报道?司马迁真的骗了我们?真相原来如此

对于霸王别姬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和司马迁那样一个震古烁今的史学巨匠,如果我们说这种悲壮形象完全是假的,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可能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荒谬绝伦,认为除非是又出土了什么爆炸性的竹简帛书才有可能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论断。其实并非如此,从司马迁《史记》的字里行间,只要不带偏见地仔细寻觅,就完全可以把事情的真相还原出来。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四个与霸王别姬有关的场景。

首先是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快吃完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在四周唱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道:“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然后是霸王别姬:项羽夜里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于是项羽慷慨悲歌,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别姬是一篇虚假报道?司马迁真的骗了我们?真相原来如此

第三是项羽突围:“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最后是乌江自刎:“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这些史料表面上看起来跟我们所熟知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分别,其实除了虞姬自刎这一个小细节之外,霸王别姬的故事也正是源自这些史料。但是,有一个细节,却被司马迁成功地隐藏起来,同时也被后人们视而不见达两千多年之久。

在场景一和场景二中,项羽身在楚军垓下大营,虽说“兵少”,但也只是相对汉军的重兵而言。《史记·高祖本纪》中说垓下之战时“项羽之卒可十万”,虽然经过此前与汉军的拼死搏杀会有所损失,但到被围时为止,汉军还没有对楚军构成歼灭性打击,因此守卫在垓下大营的楚军至少还有数万,否则汉军也不用唱什么楚歌了,直接一拥而上灭了项羽即可。而且后来知道项羽率八百骑出逃后,汉军只派了五千骑去追,若不是垓下大营中还有大量楚军英勇奋战,刘邦是不会如此不把项羽放在心上,让五六十万大军在营中睡大觉的。

霸王别姬是一篇虚假报道?司马迁真的骗了我们?真相原来如此

然而,到了场景三和场景四,项羽“直夜溃围南出”时,身边却只带了“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那么,其他在垓下大营的几万楚军到哪里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被项羽抛弃了。就在司马迁浓墨重彩、绘声绘色地描绘项羽和他那几百亲信如何在汉军重围之中杀入杀出时,对于这几万楚军被统帅遗弃后的遭遇,却耐人寻味地缄口不语,只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说整场垓下战役中,汉军“斩首八万”。考虑到楚军一共也就是十万人,可以说基本上全军覆没,除了个别侥幸逃走和数千至万余人被俘之外,其他都血洒疆场了。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极高的战斗意志,在主帅弃军而逃、被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围攻的情况下,败军一方是很少有如此之高的死亡比例的。垓下一战中,十万楚军竟然死了八万,而又没有任何刘邦杀俘的记载,足见楚军战斗之英勇顽强。

与英勇的楚军官兵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表现得如此怯懦的项羽。要知道,在垓下大营中的项羽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手下还有数万精锐之师,江东还有广阔的天地,汉军的围困看起来也不太严密,否则不会直到天亮才发现项羽突围,因此他是完全可以率军突围,再谋求卷土重来的。曾经一度英勇无敌的项羽为什么在垓下表现得如此不堪,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项羽一生纵横疆场、所向无敌,虽然楚军在其他战场上吃了许多败仗,但项羽自己统率的部队还从未大败过,因此他也从来没有过经受挫败的经验。然而,在垓下,他平生第一次兵败被围,这肯定会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四面楚歌和与虞姬离别的刺激,当众“大惊”和“泣”的项羽很可能已经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一曲《垓下歌》充分反映出了他绝望的内心世界。一向偏爱感情用事的西楚霸王,终于完全丧失了理智和勇气,做出了弃军而逃的决定。而项羽最终“不肯过江东”,也正反映出他开始为自己的卑劣行为感到悔恨,他所说的无颜以对江东父老,很可能就是针对自己弃军而逃这一行径而言的。

霸王别姬是一篇虚假报道?司马迁真的骗了我们?真相原来如此

分析到这里,霸王别姬的真相已经很清楚了,简而言之,就是一场项羽在战事不利的压力下、在汉军心理攻势面前,精神崩溃,弃军而逃,最终自刎谢罪的丑剧。然而,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生花妙笔之下,通过突出局部(别姬、突围、自刎)、无视整体(弃军而逃的性质、剩余楚军的命运)的方式,竟把一场丑剧装裱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以“无韵之离骚”为载体,深深铭刻进了中华文化之中。当然,司马迁这样写是有他个人原因的。史学界许多人认为司马迁因为受到汉武帝的冤屈,所以在《史记》中特意抬高项羽、贬低刘邦,霸王别姬的这一幕可能也就是因此而产生的。然而,太史公的一介个人恩怨,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懦夫成了英雄,真正的英雄却被遗忘,那八万抛头颅洒热血的楚军将士若地下有知,则情何以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