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泰格·伍茲,會誕生在哪一項體育運動中?

下一個泰格·伍茲,會誕生在哪一項體育運動中?

互聯網+體育 ID:jipangtiyu

作者 | 歌舒

紀胖說:他是高爾夫運動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手,沒有之一;他是所有體育項目中第一個賺取10億美元的運動員;他使高爾夫賽事的單站獎金從數十萬美元直升千萬美元;他是泰格·伍茲,以一人之力,重塑了一項體育運動。

擁有600年底蘊的高爾夫在進入20世紀下半葉後,儘管一度湧現出以阿諾·帕爾默、傑克·尼克勞斯、加里·普萊爾為代表的“高壇三巨頭”,但它緩慢的比賽節奏和紳士味兒十足的比賽氛圍,最終讓這項運動被扣上了一頂“老年人運動”的帽子。

面對這種局面,憂心忡忡的皇家古典高爾夫球協會(R&A)和美國高爾夫球協會(USGA)一度哀嘆,再這樣下去,高爾夫運動將再也無法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如果沒有奇蹟出現,高爾夫在21世紀極有可能面臨後繼乏人的局面。

1-他讓高爾夫人口激增2000萬

奇蹟出現了!

1996年,20歲的泰格·伍茲宣佈成為職業球手。一年後,他在大滿貫賽事——美國大師賽(The Masters)上問鼎冠軍,成為這項賽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球手。兩個月後,年僅21歲的伍茲站在了高壇世界第一的峰頂,此時距離他成為職業球手,僅僅過去了一年零兩個月。

迄今為止,泰格·伍茲在各項巡迴賽上已累計獲得冠軍106個(美巡賽79個、歐巡賽8個、日巡賽2個、亞巡賽1個,其他賽事16個);盤踞世界第一寶座的時間累計達683周;榮獲大滿貫賽事冠軍14個……

比這些數字更令皇家古典高爾夫球協會和美國高爾夫球協會感到興奮的是,伍茲的出現令高爾夫運動全球愛好者數量,從1996年之前的不足3700萬激增至2013年的6000萬。高爾夫產業亦以每年4%的增長率穩步提升。僅在美國,2018年高爾夫產業就將超過900億美元。(數據來源:世界高爾夫基金 World Golf Foundation)

“無論誰都替代不了伍茲,是他使高爾夫第一次成為了全球化的一項體育運動。”與伍茲抗衡多年且始終處於下風的維傑·辛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坐上世界第一寶座後,面對媒體的採訪也不得不承認,是伍茲讓高爾夫走向了世界,在全球範圍得以普及推廣。

維傑·辛的發言在2018年得到了驗證。

泰格·伍茲是高爾夫運動百年來出現的一位天才球員,如果不是因為在2009年因為性醜聞爆發個人形象瞬間崩塌,其後又因傷病纏身讓他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遠離賽場,他人很難撼動泰格·伍茲的霸主地位。

不過,王者終將歸來。2018年7月份,當伍茲出現在英國公開賽爭冠行列中後,英國公開賽週日收視率創下了這項大滿貫賽事自有電視直播以來的歷史最高,比2017年整整提升了38個百分點。

即使伍茲已經42歲,但他在高爾夫領域內依然具有其他任何一位球手難以匹敵的號召力。

美巡賽前官員蒂姆·芬臣曾坦承,因為伍茲,更多人願意親臨賽場觀看比賽。

2-伍茲現象

從1997年橫空出世到2008年拿下第14座大滿貫賽事冠軍獎盃,泰格·伍茲用10年時間,將高爾夫從一項“老年人運動”變成了全世界賽事獎金最高的體育項目;贊助商、媒體紛至沓來;球迷成倍數級增長,凡此種種,令人困惑。

一名運動員竟能擁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成因何在?

首先,不能迴避的是運動員本身的魅力。泰格·伍茲在高爾夫運動上所具備的天賦,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滿貫賽事冠軍獲得者,並累計保持世界第一長達13年,伍茲的高爾夫素養在這個星球上無出其右者,這是伍茲成為高爾夫運動第一人的先決條件。

其次,高爾夫運動本身所擁有的深厚底蘊不容忽視。儘管高爾夫運動在伍茲之前並未能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普及,但600餘年的沉澱和積累,使其具備了厚積薄發的可能。

更為重要的是,高爾夫發源地(英國)和20世紀初的盛行地(美國)均是當時世界經濟的中心,為高爾夫日後向全球普及推廣準備了必要條件——經濟基礎不僅決定上層建築,同時也能決定哪些體育運動可以大行其道,今日體壇三大球類運動(足球、籃球、排球)均發源於歐美國家。

第三,可複製的成熟運作體系。美巡賽與歐巡賽作為當今高爾夫巡迴賽系列中最成熟的賽事體系,擁有從賽制到比賽場地、工作人員到贊助商的完善配套,保證了高爾夫運動一旦走出歐美,可以迅速在全球各地衍生出本土化的賽事體系——日巡賽、南非陽光巡迴賽、亞巡賽、澳巡賽、中巡賽,無不是依此誕生。

第四,電視的普及和電視轉播的技術的成熟。早在20世紀50年代,高爾夫比賽便首開電視轉播先河,成就了當時的“高壇三巨頭”。不過真正將電視轉播的功效放大到極致的恰恰是泰格·伍茲。在他成名的年代,電視機已經普及——俊朗的外表、優美的揮杆姿態、比賽場上的絕對統治力,即使無法親臨現場,觀眾也可以通過電視一睹巨星風采。

3-哪項運動會誕生下一個伍茲?

體育明星對於體育運動的普及推廣所起到的帶動作用毋庸置疑。在國內,陳中之於跆拳道、劉翔之於110米欄、李娜之於網球、丁俊暉之於檯球,無不顯示出了這樣的明星示範、引導風潮。但不論是陳中還是劉翔;李娜還是丁俊暉,都沒能達到伍茲的高度,劃時代的體育巨星。

隨著國務院46號文件的出臺,體育產業在2025年總規模超過5萬億這一目標,刺激著無數人的神經。一時間,各路資本爭相登場,期冀在這一輪風口占據有利位置——足球、籃球、拳擊、水上運動、馬拉松……每一條賽道都人潮洶湧,但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敢輕言成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探討伍茲現象,對於體育產業投資者來說,具有現實意義:如果能提前預知下一位“伍茲”如今身在何處,那麼佈局其所在的領域,將是好機會。

可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這樣的運動員是否存在?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1984年籃球領域出現了邁克爾·喬丹,2001年網球中一戰成名的羅傑·費德勒,他們均為各自所在的體育項目帶來了無數擁躉和綿延不絕的商業利益。他們的成功與泰格·伍茲在高爾夫領域的成功之路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憑藉極強的個人天賦、悠久的行業沉澱、完備的賽事體系和現代化傳播路徑的高效運用。據此可以推測的是,行業巨星一定會出現,且出現的週期會越來越短。

接下來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是,下一位巨星會誕生在哪個領域?

回答這個問題,不妨使用排除法。

第一,這樣的體育巨星不大可能出現在當下已經相當成熟的體育項目領域,如足球、籃球等項目。原因是,這些項目雖然還會不斷湧現超級巨星,但由於此類運動在全球已十分普及,商業化程度已經非常高,繼續深入開發的空間非常有限。

第二,賽事贊助回報不明顯的體育項目很難誕生超級巨星,如卡巴迪、舉重等。所謂賽事贊助回報不明顯,是指該體育項目所覆蓋人群的消費能力如何。換言之,目前從事該體育運動的人群主要年齡段分佈、人均年收入等指標是不可忽視的參考數據。

第三,技術門檻過高的體育運動,也很難誕生超級體育巨星,如跳水、平衡木等項目。這種必須依賴專業訓練才能體驗項目樂趣的體育運動,先天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參與熱情,即使誕生了極具天賦的運動員,也很難憑藉一己之力將該項目廣泛推廣。沒有群眾的參與,商業價值會大打折扣。

第四,受地理位置、氣候條件限制而無法在更廣闊的緯度空間開展的體育項目,如高山滑雪、沙灘排球等。

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說,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果單就體育產業投資而言,並不是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具備投資價值。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穩步增長,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鍛鍊身體、健康生活成為了一種共識,這為體育項目、產業的發展、升級準備了充分的民意基礎。在此基礎上,哪一個體育項目能率先造就行業巨星,它所能吸引到的參與者就越多,行業發展前景,自然也就越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