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到底是否應該保證結果?

(1)

我記得之前看《流量池》一書的時候,其中提到創業者前期面對營銷有一個困惑,那就是該做品牌,還是直接買流量做效果,非常難以抉擇。

做品牌,主要是傳統廣告投放為主,廣告看得見、摸得著,但是擔心沒有效果。

買流量,則可能是飲鴆止渴,流量越來越貴,而沒有品牌,自然沒有品牌溢價,只能不斷的促銷、降價。

而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則有一個適中的說法,“流量佔據通路,品牌佔據人心,補貼和品牌可以兩手抓,補貼和流量相當於促銷,而品牌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在現實生活中,據我接觸到的,尤其是中小企業,則基本完全放棄了品牌,而把所有的投放都聚焦於流量上,按照CPC、CPA、CPS各種不同的計費方式。

教育的本質到底是否應該保證結果?

(2)

今天上午我跟一家職業教育公司聊戰略合作與投資事宜,將上述困惑類比在教育這件事上,教育應該保證內容還是結果,真的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當然,最好的方式,內容、結果兩手抓,可是資源往往是有限的。

對於去接受教育的人而言,有一個大多數的共識,那就是看重實質結果,比如問到很多人讀大學的目的,很自然的答案就是為了找工作;而針對大學生的,一些熱門培訓,如四六級、公務員、考研、留學等,都是為了後續一個赤裸裸的分數結果。

這也就逼著教育培訓公司,需要更加註重結果,不然就無法招募到更好的學生,於是給予學生的教育成本中,越來越大的比例,以結果而目的。

我之前談過,在職前教育中,不少機構對大學生提供保offer的服務,收取比較高額的價格,但這些費用並不是花在了教學之上,而在打點企業關係中花費的更多,最後的培訓不過是草草走個過場。

相反的注重培訓內容的公司,由於並不能100%的保障學生的就業(畢竟企業招人有多重的考慮因素,也是雙方互相選擇的過程),逐步的被前者所驅逐。

這也讓我常常反思,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到底是否應該保證結果?

(3)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曾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在耶魯大學畢業時,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將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

真正的教育,是擁有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以及獲得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是,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過真教育的標準。

教育的本質到底是否應該保證結果?

在當下,很多人質疑國內大學教育脫節、跟不上時代的時候,我真的挺想讓大家看看理查德·萊文的論點,大學教育本就是傳授技能的,那就自然談不上脫離時代。

關於教育是否該保證結果,我認為是應該,但保證的不是分數、不是一個崗位,而是讓我們自身變得更好。

(8月2日 晚 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