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的起源:中西差異和一些難解之謎

匠人,以製作器物而謀生存的人。人類從最初荒野求生中學會製造工具,一些人由於天賦或傳承成為了專門製造工具的人,就是最初的匠人。這些能工巧匠通過雙手感知和推動著歷史發展,不管中國,還是西方,後人都將他們傳頌成了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和西方的匠人逐漸走向了不同的路。

中國:利於人謂之巧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异和一些难解之谜

百工,是中國古代對匠人的稱呼。《考工記》是中國最早的專門記載手工藝技術的文獻。該書編撰於春秋末至戰國初,為齊國官書,作者是稷下學宮的學者。西漢時期,將《考工記》作為《冬官》篇補入《周禮》。《考工記》記載:“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工匠根據五材(石、土、木、金、革)的形狀和屬性,結合實際需要進行處理,製作成可供使用的器物。隨著中國古代集權社會的發展,匠人在社會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典籍記載了中國古代匠人的工藝水平,其中以《天工開物》最為著名,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考工記》記載:“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輿。”也可以認為遠古時期的部落領袖都是優秀的匠人,距今4000多年前夏王朝初期的奚仲正是由於發明了馬車而受封於薛。奚仲造車的故事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已不可考證,中華民族認可的木匠祖師魯班卻是有許多史籍記載,他與墨子鬥法的故事也被許多典籍記載了下來。

魯班,姓公輸,名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能工巧匠。他出生在工匠世家,從小就參加了許多土木工程。在大量的實踐過程中,他發明了鋸、刨子、鑽、曲尺和墨斗等手工工具。除了建築工程中使用的工具,魯班還發明瞭雲梯等戰爭工具。由於魯班高超的建築技巧和實用的發明,後世尊魯班為木匠和建築匠的祖師,更將記載建築技術的書籍命名為《魯班經》。現在,魯班獎成為中國優質工程的最重要獎項之一。世人皆知魯班為木匠祖師,卻忽略了同時期的另一個巨匠——墨子。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异和一些难解之谜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异和一些难解之谜

墨子,姓墨,名翟,與魯班生活在同一時期的魯國。墨子出身微賤,先學儒家,後因不滿其繁瑣的禮儀和華而不實的思想,自創墨家學說,併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當時與儒學並稱為“顯學”。墨子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以實踐著稱的科學家。《墨子》中記載了豐富的力學、光學和聲學知識,這些知識使墨子成為了一個木匠和發明家。生活在同一時期和同一個地方的兩個偉大木匠終於相遇了,相遇即鬥法。

“止楚攻宋”是墨子和魯班鬥法的一個事跡,在《墨子·公輸》中有記載。善於發明的魯班為強大的楚國製造了攻城利器——雲梯,楚國打算利用這一新式武器拿鄰近的宋國開刀。祖籍宋國的墨子聽說後,秉持著“兼愛、非攻”的信念,從魯國日夜兼程,跋涉十個晝夜,終於到達楚國都城郢,見到了魯班。

墨子首先勸魯班不要攻擊宋國,魯班藉口已經答應了楚王,不好更改。於是,墨子求見楚王,對他講非攻的道理,但是楚王自恃有魯班的雲梯,一定要攻取宋國。墨子無奈,於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沙盤推演展開。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异和一些难解之谜匠人的起源:中西差异和一些难解之谜

墨子作為守城一方,利用腰帶為城牆,木片為器械。魯班模擬雲梯,連續九次架設變更攻城器械,均不能攻破城池。最終,魯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城工具有餘。魯班不甘心失敗,對墨子說:“我知道怎麼攻進城去,但是我不說。”墨子也說:“我知道你怎樣才能攻進城去,我也不說。”回過頭來對楚王說:“魯班的意思是,只要殺了我,就可以攻破宋城。但是,我有禽滑釐等弟子三百多人,已經掌握了我守城的技巧和機械。”於是,楚王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魯班和墨子的這次交鋒以墨子勝利而告終,魯迅曾經將這個故事改編成小說《非攻》,收進《故事新編》中。在《墨子·魯問》及《韓非·外儲說》中記載了魯班和墨子的另外兩次鬥法。

春秋時期的楚越之爭,因南方水道,不利車馬,就採取舟戰的形式。楚國順流而下,利可進,不利難退;越國逆流,利則進,不利速退。魯班到楚國後,為楚國發明瞭鉤、鑲等裝備戰船。交戰中,越國船退則用鉤勾住,船進就用鑲推開,楚國憑藉優勢多次戰勝越國。魯班向墨子炫耀自己的工藝技巧,墨子則向他闡述以“義”為鉤、鑲而達到“非攻”的意義,魯班慚愧不如。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异和一些难解之谜

魯班後來用竹子削成一隻鵲,在天上連續飛了三天。墨子做木鳶,三年才成功,飛了一天就落下來了。魯班向墨子炫耀自己的竹鵲,墨子卻辯解稱,魯班的竹鵲不如匠人做的車轄。匠人用三寸木頭一會兒就能做成車轄,還可以承擔五十石重量,“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可知,墨子的判斷標準為實用性。此事成為荀子批判墨子的論據之一,認為他“蔽於用而不知文”,沉迷於實用主義,而不知文教精神。到了西漢,儒家獨尊,墨家不再是顯學,隨之邊緣化的是墨家所推崇的實用科技。

此後,中國古代匠人們逐漸分化為兩種,一種是具有高超技藝為王室和政府服務的官匠,另一種就是民間器物製造者的民匠,這些民間匠人逐漸發展成為了古代手工業的主體。

西方:匠人即詩人

《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埃阿斯使用一塊銅盾,“七層牛皮的銅盾,提基奧斯為他製造,那人是最好的皮革匠,家住許勒城邦。他為埃阿斯用肥大公牛的皮革製造了一塊七層牛皮的發亮盾牌,第八層鋪銅。”除了埃阿斯的盾牌,《荷馬史詩》中還有許多關於匠人發明創造的描寫,大多是英雄們在戰鬥中使用的武器。

赫菲斯托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工匠之神,他不僅為人間提供精美的器物,諸神也喜歡他的發明創造。宙斯的長矛、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阿基琉斯的盾牌和厄洛斯的金箭都是他製造的,除了製造兵器他還裝修了天后赫拉的臥室、製造出哈爾莫尼亞的項鍊,最為著名的是他用黏土製作出了美麗的女人——潘多拉。作為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的技術在給人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災難的隱患。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凡人也擁有高超的技藝。雅典的代達羅斯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建築師和雕刻家。傳說他的雕像是有靈魂的創造物,以前雕刻的石像都是閉眼的,他雕刻的石像卻睜開眼睛,充滿活力。後來,他的外甥塔羅斯向他學藝,天賦比代達羅斯還高,發明了陶工旋盤、鋸子和圓規,很快出了名,代達羅斯由於嫉妒殺害了塔羅斯。代達羅斯因為被雅典法院判有罪,而逃到了克里特島,並很快成為了國王米諾斯的朋友。國王委託他為牛頭人身的巨怪米洛陶羅斯建造一所住宅,使人迷失方向。迷宮建好後,巨怪就深藏在裡面,等待雅典進貢的七名童男童女。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异和一些难解之谜

代達羅斯雖然在克里特島獲得了讚譽,但是國王米諾斯並不完全信任他,封鎖了他回到雅典的水路交通。思鄉情切的代達羅斯開始收集羽毛,用麻線將羽毛連接起來,末端用蠟封住,做成翅膀的樣子。翅膀做成後,他和兒子伊卡洛斯將翅膀綁在身上,漸漸地飛上天空。飛行讓伊卡洛斯感到興奮,他向高空飛去。太陽的強光將蠟融化,羽毛開始鬆動,鬆散的翅膀終於從他的肩膀脫落了,伊卡洛斯掉進了汪洋大海。渾然不知的代達羅斯回頭時,一切都已經晚了,他懷著悲痛的心情飛向了西西里島。由於他的藝術天才,西西里人熱情款待了他。他在西西里興修水利,建造了人工湖,又在陡峭的山峰上建造了一座堅固的城池。他為西西里島培養了許多藝術家,成為這裡土著文化的奠基人。

武器工藝的精湛也反映了古希臘器物的精美與華麗,這在古希臘考古發掘的古文物中有很多的體現,在柏拉圖的著作中也有很好的反映。《會飲篇》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說,“創作的種類不止一種,因此每一種創造的技藝都是詩歌,每一位匠人都是詩人,只是他們不採用詩人的名稱”,甚至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匠人造床”比“畫家畫床”有更高一層的理念真實性。

英文中artisan意為匠人,以前有藝術家和美術家的含義,現為英文廢語。可見在過去匠人被認為是將藝術理念轉化成可以感受的藝術器物的人,這種含義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得以體現,正是這些匠人通過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創造精神,將沉睡在黑暗中世紀的歐洲帶入了光明時代。

從古希臘開始,西方的匠人始終同藝術創造結合在一起。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畫家之一,也是一名愛好機械設計的巨匠。他留下多張飛行器的草圖,甚至被一些人稱為“直升機之祖”。在西歐漫長的中世紀裡,這些匠人保存著文明與藝術創造的火種,在中世紀末期點燃了文藝復興的火焰,成為照亮西方中世紀的曙光。

古代匠人的器物與謎團

匠人的技能理應是代代相傳,這似乎是東西方古代社會的共識。在古代為匠人立傳者甚少,帝王將相以文治武功立傳,文人雅士以文章傳世,匠人社會地位較低,他們則以精美的器物傳承至今。現代研究古代歷史往往以歷史文獻為線索,以考古發現論證歷史真偽。但是,在大量的考古發掘中,卻出現了許多現代人難解的謎團。

1985年發現的安徽凌家灘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這些有五千多年曆史的出土玉器製作工藝達到了高度發達的水平。這些玉器的硬度與石英相當,有的孔眼直徑僅有0.07毫米,並且在顯微鏡下這些鑽孔擦痕十分規整,這是考古界普遍認為的竹鑽孔或骨鑽孔技術所不能達到的。凌家灘出土玉人身高7.7釐米,肩寬2.1釐米,厚0.8釐米,雙臂各帶6個玉環,腰間飾以三斜條紋腰帶,玉人背後有一隧孔,經七道工序才鑽出來。隧孔打法十分科學,先在兩端打出直徑0.07毫米的豎孔定位,然後斜鑽貫通。這種打法常見於現代過江隧道的設計和施工,五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完全超出了想象。凌家灘出土的一枚指甲蓋大小的玉喇叭,底部中心有一單面鑽孔,壁有砣具切磨痕。喇叭壁薄如紙。

古代器物的發現,大多是在古墓發掘中作為陪葬品出現,比如金縷玉衣、陶器等。1965年12月,在對湖北一座春秋時期古墓的發掘中,發現了一把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銘文的青銅劍,被認為是越王勾踐的寶劍,由於劍身塗了一層金屬鉻而千年不鏽,這種金屬的熔點在1907攝氏度,可以推斷當時的金屬冶煉技術已經相當高超。另有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的一批青銅劍,劍身有八個稜面,各面誤差不超過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出土時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經測試,劍身表面塗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這種方法直到1937年才被德國人發明。關於這批青銅劍,網上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版本:一把青銅劍被一尊150公斤重的陶俑壓彎,彎曲程度達到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後,青銅劍竟然瞬間反彈平直,當代科學家夢寐以求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墓中,成為當時的難解之謎。

古代的匠人依靠長期的實踐,創造了許多引起現代人驚歎的器物。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物件是他們留下的遺產,也是物證,使現代人一次次修正對歷史的認知。

“人們原本就像野獸那樣住在山洞裡。但如今他們向名聞遐邇的赫菲斯托斯學會了許多技術,所以他們整年都能夠在自己的房子裡過著祥和的生活。”這是一首歌頌工匠之神的荷馬式詩歌,實際上也是在歌頌歷史上那些給人類帶來和平與創造文明的匠人。

人類是自身的製造者,匠人以其精神塑造著人類的文明,桑內特說:“只要擁有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願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匠人。”專注於工作的每個人,都在傳承著匠人的精神。

匠人的起源:中西差异和一些难解之谜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