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還可以承載我們多久?

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可能會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遭受熱浪襲擊,甚至於無法居住

根據一份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的來自麻省理工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除非採取限制氣候變化的嚴厲措施,否則,中國華北平原地區作為中國人口最多,農業最重要的地區,可能會在本世界末遭受最具破壞性的熱浪影響,甚至於嚴重影響人類居住。

研究表明,中國華北平原與美國中西部相比,由於這裡相對乾燥但高度肥沃,所以這裡的密集灌溉致使熱浪的風險顯著增加。由於灌溉暴露了更多的水蒸發,致使空氣中的溼度比其他情況下要高,並且加劇了溫度的生理壓力,這就增加了對熱的脆弱性。

祖國還可以承載我們多久?

埃爾塔希爾解釋說,決定炎熱天氣生存能力的關鍵指標包括熱量和溼度的結合,這是由一種叫做溼球溫度的測量方法決定的。它是通過在溫度計的燈泡(或傳感器)周圍裹上溼布來測量的,這樣水的蒸發就可以冷卻燈泡。在百分之百的溼度,不可能蒸發的情況下,溼球溫度等於實際溫度。這種測量反映了極端溫度對室外的人的影響,這取決於人體通過皮膚的汗液蒸發來散發熱量的能力。

研究表明,在35攝氏度(95華氏度)的溼球溫度下,一個健康人在戶外可能無法生存超過6個小時。新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況下,在2070年至2100年之間,在國家控制委員會地區,這一門檻將被多次突破。

Eltahir教授說:“這個地方將成為未來致命熱浪的熱點,尤其是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研究顯示,這種未來的跡象已經開始:在過去50年裡,NCP的極端熱浪已經大幅增加。在這段時間裡,該地區的變暖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每十年0.24攝氏度,而不是0.13攝氏度。2013年,該地區的極端熱浪持續了長達50天,有些地方的最高溫度達到38攝氏度。主要熱浪發生在2006年和2013年,打破了記錄。2013年,中國東部最大城市上海打破了141年的氣溫記錄,數十人死亡。

為了得出他們的預測,Eltahir教授和Kang教授對NCP區域進行了詳細的氣候模型模擬,在過去的30年裡,NCP面積約為4000平方公里。然後,他們只選擇了最適合過去時期實際觀測條件的模型,並使用這些模型來預測本世紀末未來30年的氣候。他們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未來情景:一切如常,沒有新的減排措施;通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方案,適度減少排放。每個版本都有兩種不同的運行方式:一種包括灌溉效果,另一種沒有灌溉。其中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是灌溉對這個問題的顯著貢獻——平均來說,增加了大約半攝氏度的氣溫,使整個地區的氣候變暖。這是因為,雖然空氣中額外的水分在地面產生一些當地的冷卻效果,這是足以抵消增加的生理壓力由溼度越高,額外的水蒸氣和事實本身強大的溫室氣體,導致總體變暖的空氣質量。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底線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性,以減少這種極端情況的可能性。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目前是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貢獻者,這可能會對中國人民產生嚴重影響:延續目前的全球排放模式,可能會限制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最多的地區的可居住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