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商搶著「買買買」的清人,散盡家財,保住了中國文物的輝煌

与外商抢着“买买买”的清人,散尽家财,保住了中国文物的辉煌

1866年,羅振玉出生在江蘇淮安,5歲入私塾學習經史,16歲中秀才。少時,他對經史訓詁、金石名物特別感興趣,20歲又開始致力於研究古碑貼,寫得一手好字。後來,他在家鄉的私塾,本本分分地當起了教書先生。可甲午戰爭的爆發,讓羅振玉感到,要強國就必須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並決定從農業入手。羅振玉先後在上海創立“學農社”,創辦“農報館”,創刊《農學報》,以翻譯日本農業書籍為主;隨後又創立“東文學社”,教授日文;先後任職湖北農業局總理兼農務學堂總監、上海南洋公學虹口分校校長等職,直到1906年,羅振玉調往北京,在清政府任學部參事兼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正是這一次調動,讓他開啟了“買買買”的收藏之路。

自從1899年甲骨被發現後,全國就颳起一陣甲骨收藏風,為了謀取暴利,古董商以及許多外國人想盡辦法收斂。

國學底蘊深厚的羅振玉到北京後,很快就發現甲骨不僅是古物這麼簡單,通過研究他判定,甲骨上的卜辭屬於殷商時代,甲骨文字更能代表中國文字來源,對於研究中國上古歷史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通過調查,他指出甲骨的出土地為河南安陽小屯——殷墟遺址,也是殷朝的國都。

与外商抢着“买买买”的清人,散尽家财,保住了中国文物的辉煌

這一重要發現,讓羅振玉覺得不能再任由珍貴文物如此流失,他立即派人前往小屯,大量收購甲骨。並本著“古卜用龜,輔以獸骨”的文獻記載,除了甲骨,還收集許多不被古董商人注意的化石等出土物。通過買買買,羅振玉收集的甲骨近2萬片,成為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然後,他又對甲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著有《殷虛書契考釋》等著作,成為甲骨學研究的領路人,奠基者。

正在收集甲骨時,羅振玉又有了另一個重大發現。一次,他拜訪一位法國友人伯希和,看到伯希和家裡有許多經卷,通過詢問才得知,這是伯希和從敦煌莫高窟帶回的,除了這些,還有被他運回法國的各種織物、木製品和一些法器等幾千件文物。

羅振玉為這些流失的文物痛心不已,當得知莫高窟的藏經洞裡還有部分經卷時,他再也坐不住了,第一時間督促學部電令甘肅總督立即查封石室,將剩餘書卷全部運回北京,藏於京師圖書館保護起來。

与外商抢着“买买买”的清人,散尽家财,保住了中国文物的辉煌

然而,在此之前,已經有多位外國人明目張膽地從莫高窟收購走大批寶物,而留在國內的也有部分被官員私吞、損壞,流失在所難免。

對於流散的國寶,羅振玉又籌措資金出手買買買,並將購存的文物整理、影印,加上流失海外藏卷的照片,彙編成《鳴沙石室佚書》、《敦煌石室遺書三種》等多種著作,羅振玉成為敦煌學的奠基人。

在學部期間,除了甲骨、敦煌瑰寶以外,漢晉木簡,金石拓本,歷史檔案等都成為羅振玉買買買的對象,常常“盡廉俸所入,搜求古物書畫,雖資力有限,不敢和洋商巨賈相競爭,但破銅爛鐵,在所不遺,往往批沙得寶,又人棄我取。”羅振玉收集到很多珍貴文物。

當時由於時局混亂動盪,藏有《實錄》、《聖訓》等許多重要史料、檔案的內閣大庫總是被盜,在羅振玉的東奔西走交涉下,這些寶貴資料被移往國子監收存,然而辛亥革命後,它們又差點遭到損毀,羅振玉知道後,不惜以高出原售價三倍的價格全部收回,珍藏起來。辛亥革命爆發後,羅振玉成了清朝遺老,擔心被“革命”而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間,他也沒忘記保護文物,時常買買買,收購了許多古籍,其中就包括《永樂大典》殘本數冊。

与外商抢着“买买买”的清人,散尽家财,保住了中国文物的辉煌

1920年,羅振玉回國後在天津建居所,專門設置幾間房屋用來存放大量藏品。1922年,原歷史博物館大賣舊書9000麻袋15萬斤,羅振玉花費重金全部買回來,特意建起“庫書樓”收藏。

羅振玉一生收藏包括書畫、青銅器、古籍、簡牘、明器、清宮檔案等,可稱做“山海之富”。收藏之餘,他還著書立說,引領古文物研究,成為中國近代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等等,中國近代考古奠基人。解放後,羅振玉的長孫羅繼祖將經過劫難的藏書、文物等無償捐獻國家。

然而,羅振玉晚年卻因入職偽滿州國而大節有虧,又因與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的私人恩怨而備受置疑,甚至就連末代皇帝溥儀對他也頗有微詞,但不管怎麼說,羅振玉一生不惜散盡家財,鍾情於“買買買”,不僅保護無數中國珍寶,對中國文化、科學、學術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功勞不該被遺忘。

与外商抢着“买买买”的清人,散尽家财,保住了中国文物的辉煌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