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學校辣條食品安全怎麼樣?看西北農大學子社會調研實踐

中國食品報四川訊 為進一步瞭解成都市周邊鄉鎮小學辣條售賣狀況,瞭解其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落實情況,8月15日到8月24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由3名大三學生、6名大二學生組成成都學校周邊辣條安全調研隊,在成都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一起來看看學生們的調查情況。

成都學校辣條食品安全怎麼樣?看西北農大學子社會調研實踐

8月19日,溫江區永寧鎮。

對周邊小學進行走訪調查。調研隊學生在成都溫江區永寧鎮,通過實地走訪售賣辣條的攤販,調查取樣的方式,對永寧鎮小學附近所售賣的辣條數量與種類進行統計。並通過隨機採訪商家店員的方式,瞭解小學生的辣條購買情況和口味偏好。

在調研過程中,隊員們發現,與城市小學相比較,永寧鎮小學附近售賣辣條的攤販數量明顯增多,其所售賣的辣條數量與品種也更多,且大多為小作坊生產的低價辣條。問詢得知,在開學期間,有部分小學生會自行前往購買,而其所購買的辣條品種不一,基本無特定偏好。此外,調研隊還對隨機採買的辣條進行細緻檢查,發現大部分辣條包裝完整,具有明顯生產日期與保質期,QS等食品生產許可證完善。但仍有小部分辣條存在漲袋,包裝袋破損漏油等不衛生情況。對此,商家表示,此類情況並非經常出現,會盡快整改。

經過一天的調研,調研隊對成都市各小學附近的辣條售賣情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並通過開會總結分析,拓展了調研思路,增加了調研方法。“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調研隊將不忘初心,繼續利用所學關注並解決食品問題,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做出貢獻。(文/劉思岑)

成都學校辣條食品安全怎麼樣?看西北農大學子社會調研實踐

8月20日,成都成華區。

調查當地小學周邊商販所售賣的辣條質量安全問題。走訪了成華小學、雙慶小學、實驗小學成華校區等5所學校,向學校周圍的“得力文具”、“綠谷超市”、“舞東風”等商家打聽了有關辣條的出售情況,並採樣購買了包括“賢哥”、“名嘴”、“周扒皮”、“衛龍”等7種辣條。據瞭解由於該時期處於暑假,學校周圍人流量小,大部分店家並沒有進新貨,辣條的種類也較少。據商家透露,上學期間辣條一天可以賣一百多包,十分受歡迎。購買辣條的學生大多有自己的零花錢,絕大部分家長老師並不知情其購買情況。甚至有一些店員表示自己也很喜歡吃辣條,經常購買食用。

在所調查的幾家商店中,有不少是文具店,他們的辣條一般裝在小籃中,並且大多數價格低廉,種類較雜,而在超市中出現的辣條大多數是“衛龍”等老牌辣條,種類較少,價格也相對較高。我們甚至瞭解到,小學隔壁的幼兒園也存在不少來購買辣條的學生。(文/常佳昊 何文婧)

成都學校辣條食品安全怎麼樣?看西北農大學子社會調研實踐

8月19日,成都青羊區。

因為青羊區學校地域分佈較分散,團隊決定採用多線並行的策略,第一組隊員通過實地走訪、樣品採購等方式,圍繞生產廠家、保質情況、銷售情況等信息,初步獲取了關於青羊區小學周邊“辣條”的信息。第二組隊員以問卷的形式,調查小學生與學生家長關於“辣條”的態度,更深一步得知了辣條群眾性。結果顯示,小學生們普遍不食用“辣條”,學生家長大多也不允許孩子接觸“辣條”。 (文/常佳昊 何文婧)

8月17日,成都武侯區。

本次團隊共調查了武侯區6所小學情況。調查發現,不同規格的便利店或超市所賣辣條的價錢、種類不同。學校門口的小文具店所賣辣條大多較便宜、包裝較簡單,並且辣條的品牌雜多;規模較大的便利店,其所賣辣條的價格較文具店高,且大部分都是些耳熟能詳的辣條生產品牌。在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存在幾種辣條的外包裝油膩不乾淨,像放過很長時間,但其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卻均為近期,這也給調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調查便利店及超市的同時,團隊還分發了家長版和學生版的調查問卷,分別對家長和小學生對辣條的看法進行了瞭解。問卷顯示,家長普遍排斥自己的孩子食用辣條,有的家長認為辣條製作過程不夠衛生,也有的家長認為辣條的材料不夠合格;小學生對辣條的態度各不相同,主要分為喜歡和排斥兩個相對對立態度。在訪問中我們調查到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她說到辣條口味很好,經常食用,一次會買三到四包。(圖/藍熙,,文/王璐凱 何文婧)

綜合調查情況:成都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對市場管理很嚴格,宣傳工作做的很到位,學生、家長以及售賣店都知曉相關管理規定要求。(綜合整理/中國食品報四川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