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古裝劇一直擁有強大的受眾基礎,是每年“劇王”最重要的候選人,上半年古裝劇缺失,市場溫水煮青蛙效應明顯,暑期檔迎來古裝劇鏖戰,首發的《扶搖》已然落幕,《延禧攻略》《如懿傳》正面battle號角已響,在暑期爭奪戰中,觀眾在意劇情、看重人設,對服化道的挑剔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暑期古裝劇鏖戰,服化道誰更勝一籌?

讓觀眾從去年等到今年的《如懿傳》自開播以來便話題不斷,劇中的服化道更是引發了眾多討論,大家對#如懿傳米老鼠##如懿傳服化道##乾隆的綠馬褂#等話題各執一詞,褒貶不一,隨著劇情不斷髮酵,周迅、霍建華、張鈞甯、董潔等超強卡司陣容能否力挽狂瀾?讓人拭目以待。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在此之前,《如懿傳》最強勁敵之一——《延禧攻略》曾因服裝道具精美,突出崑曲、刺繡、打鐵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與歷史的有機結合,得到了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官媒的背書。兩部戲相同題材的劇,在故事背景上大同小異,相似的人物設置讓觀眾“串戲”,檔期又“正面剛”,難免一決雌雄。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服化道是一部劇的顏面,也代表了它的審美高度。基於歷史改編的“清宮戲”,劇情上應該尊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服化道更需要在還原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創作。那麼,對於一部架空歷史朝代的古裝劇來說,它的服化道是否可以不拘一格,任性些?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事實上,在時間、地點已然架空的模式下,如果劇情給力,那麼製作精良的服化道就是錦上添花,如《琅琊榜》;如果劇情“一言難盡”,那它的服化道越優秀,就越諷刺。服化道若不能輔佐劇情,不能展現歷史,充其量不過是華麗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蝨子。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正在熱播的《天盛長歌》雖在收視上欠些火候,但娓娓道來、古香古色的劇情卻值得反覆咂摸,電影畫幅和質感引無數自來水打call,陳坤、倪妮的“電影臉”經受住了小屏幕的考驗,從畫面呈現來看,人物的臉部有明顯的血色,不再是為了追求無暇的面部而使勁磨皮、加濾鏡的劇,高級感與真實感兼備。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同樣是架空歷史的《扶搖》,雖在暑期混戰中取得了首發先機,雖在服化道、特效可圈可點,但千篇一律的劇情、萬年不變的人設,致使缺了些新鮮感,不敵去年火遍四海八荒同為楊冪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也說明,如果劇集陷入了同質化窠臼,那再美再好再仙的服化道也無法“大爆”。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另外,《香蜜沉沉燼如霜》聽名字很低幼,卻憑藉甜虐的敘事、走心的特效與服化道成為暑期清流,穩居黃金檔收視與話題榜首,對於古裝偶像劇來說,愛情是核,古裝是殼,不然當年服化道簡單粗鄙的《太子妃升職記》又怎會火得一塌糊塗?

古裝服化道審美緣何從“詩性”到“任性”?

不光古裝劇看重“臉面”,任何類型都一辭同軌。畢竟,服化道是一部劇給觀眾的第一印象。現代戲積壓往往會產生服裝造型過時的惡果,就拿《遇見愛情的利先生》和《守護麗人》來說,兩部劇均積壓了三年才播,前者被吐槽“八十年代影樓風”,後者被批 “太浮誇”、“辣眼睛”,有時古裝劇也難逃此厄運。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以古代服飾和妝容配飾為標誌的古裝劇,類型眾多,而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服飾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在古裝劇服化道的發展過程中,有人遵古炮製,有人醉心改編,有人標新立異,湧現了不少“品相”上乘的劇作。上世紀80年代,內地第一部古裝電視劇《武松》,該作品服飾雖粗糙,但細節值得考究。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87版的《紅樓夢》,其服飾水準放到現在也不過時,不僅考證了諸多關於服飾的規範和禮儀,並通過運用一定的形制、色彩和紋樣向觀眾傳達角色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徵,這個時期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古裝劇作,服飾妝容精緻華美,真實厚重,與如今許多綠幕摳圖戲比,它一步一景有故事,一草一木總關情。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90年代的服化道更重寫意化的表達,既有《雍正王朝》等歷史正劇,也有《還珠格格》《鐵齒銅牙紀曉嵐》等戲說歷史劇,更有《春光燦爛豬八戒》《新白娘子傳奇》等神話、傳說,此階段的服飾在布料的選擇上更多元化,服化道不再被當作單獨的存在,而被視作與古裝劇融為一體的元素,牽一髮而動全身。

到了21世紀頭10年,觀眾對電視劇的需求劇增,高產量的輸出使得這一時期古裝劇精品不斷,《康熙王朝》《貞觀之治》《漢武大帝》不僅劇情環環相扣、奪人眼球,場景的佈置、服飾化妝、生活習俗等方面對歷史的還原度也相當高。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尤以《大明宮詞》為例,莎士比亞風格的臺詞、戲劇的形態,背景音樂的烘托乃至一些小道具、小飾物的裝點,無不彰顯它的精巧與用心,形式美、聲韻美、意境美,詩性與哲思兼具,極具東方古典主義美感。它也代表了這一時期的古裝劇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拘泥古制,更注重視覺效果。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伴隨著古裝劇百花齊放的本世紀第2個10年的到來,服化道審美從“詩性”走向了“任性”,奼紫嫣紅的“奇觀化”可以說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古裝劇的寫照,良莠不齊,粗製濫造的劇作將古裝劇引向了“土味”、“雷味”等槽點,於正的阿寶色和花哨配飾曾讓人詬病不已,《將軍在上》《熱血長安》等劇颳起的“日本風”,更暴露了日本服飾對於古裝劇的影響,遠比想象中更甚。

古裝劇服化道有多重要?一見皮,再見骨

如今的主流受眾,是看著英劇美劇日劇長大的一批人,他們的觀劇審美和文化內涵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於古裝劇服化道的要求早已更上一層樓。但遺憾的是,吐槽聲的重壓下,國產劇的服化道尚且還在匍匐前進,似乎過去的經典更值得緬懷?

為什麼今天的古裝劇不像以前那麼古典有味道?老版《紅樓夢》的化妝造型師楊樹雲的回答也許能引發一些思考:“我看了多少古代繪畫,臨摹了多少作品,翻閱了多少史料與資料,吸收了多少姊妹藝術的造型精髓。現在的人,不會也不願意下那麼大的功夫,對中國五千年的傳統熱愛欠缺。”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熱錢大量進入影視劇市場,一部古裝劇動輒幾億,《贏天下》《如懿傳》《天盛長歌》《武動乾坤》《扶搖》《烈火如歌》等古裝頭部劇集“均價不菲”,但觀眾並不會因為你“身價高”就為你貢獻流量和話題,“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怪誰?明星高片酬一限再限,但限制只是手段,規範行業才是根本,只有當製作的費用在一部劇中的佔比得到質的提升,服化道的水準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這些年,隨著香港幕後製作人的陸續北上,給服化道行當的審美提升帶來了莫大契機,陳顧方的《仙劍奇俠傳》《步步驚心》分別開創了仙俠、穿越各自的時代,陳同勳的《蒼穹之昴》《甄嬛傳》都是清宮戲的佳作,葉錦添的《那年花開月正圓》詮釋了東方美學主義下的清末陝西,還有張叔平、吳寶玲……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服化道不光是“皮相”上的乍見之歡,“美人在骨不在皮”的道理同樣適用於電視劇,服化道對演員性格的塑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人物的承前啟後有著“深入骨髓”的影響,《甄嬛傳》中的“甄嬛”、《花千骨》裡的“小骨”、《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扶搖》裡的“孟扶搖”,女主們“黑化”後不僅性情大變,連妝容也“由淡變濃”。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在陳同勳看來,“服化在電視劇的視覺、風格的體現上,是僅次於美術的存在,畫面靠美術和造型,造型便是人物塑造,人物在流動當中,給你提供支點,美術就是給演員提供支點的地方,所以服化道在畫面上構成整個戲的風格。”服化道如此重要,但很多從業人員對它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快錢的熱潮退卻後,能否沉下心來打量服化道成為考量一部戲“匠心”與否的重要指標。

一見皮,再見骨,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此外,服化道是否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創作?這其實與古裝劇能否不完全按照史實來編寫是一樣的。電視劇本身就是藝術創作,在遵循正確的創作理念的基礎上,天馬行空自由揮灑又何妨?觀眾需要正劇,也需要不完全還原歷史的戲說劇,與現代、時尚結合的古裝劇值得推崇,與之相匹敵的創意性服化道審美同樣呼之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