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古裝劇“涼涼”?在海外火熱著呢!

古裝劇“涼涼”?在海外火熱著呢!

源丨娛樂獨角獸 文丨胡洋

剛剛結束的上海電視節回顧了中國電視劇60週年發展歷程,從1958年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播出至今,國劇已經走過了一個甲子。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多部現實題材聚焦上半年電視劇市場。在政策及市場的風向扭轉下,電視劇題材無論是當代劇、都市劇、校園劇,乃至古裝劇,都在緊靠政策,力求打造出具有現實溫度的品質大劇。

自年初開始,古裝劇市場便屢遭不順,甚至一度被觀眾唱衰“涼涼”。不過,《2018年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顯示,僅今年5月份備案古裝題材數量便達20部、944集,分別佔據公示總數18%和 20.46%,成為僅次於當代題材的第二大題材類型。“受冷”和“火熱“並行,古裝市場究竟何去何從?

古装剧“凉凉”?在海外火热着呢!

數據往往最能揭露問題。在上半年收視頻頻難破1的市場當中,“古裝大劇”缺失成“爆款劇”遲遲未來的重大原因。筆者查閱諸多資料,將從古裝劇發展歷程等多維度覆盤古裝市場,揭秘古裝劇在中國影視產業鏈中潛藏的巨大價值。

從四大名著到古裝鉅製

國產古裝劇的工業化進階之旅

作為一個重要品類,古裝劇歷史由來已久,從早期的港臺武俠劇到內地古裝劇,古裝題材在電視劇市場一直佔據重要比例。近年來,隨著內地製作成本的不斷攀高、影視劇工業水準提高,古裝劇在題材類型上也逐漸遍地開花,發展可期。

八九十年代初期,我國古裝劇題材大多還聚焦在古裝正劇、香港武俠以及四大名著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觀眾審美逐漸提高,古裝題材也逐漸衍生出古裝宮鬥、古裝權謀、古裝玄幻、古裝仙俠等多領域垂直細分題材。

事實上,古裝劇也一直是市場的寵兒。藝恩網數據顯示,在2016-2017劇集播出TOP15榜單中,古裝劇強勢佔據7席,前五名中霸佔4席,以46%的數量撼動60%的流量,其中《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躋身400億俱樂部,一騎絕塵。

古装剧“凉凉”?在海外火热着呢!

2011年《甄嬛傳》大熱,帶來古裝劇全新熱潮,而其中大到清朝歷史小至後宮妃子日常穿戴,都嚴格按照史實考核;2015年《花千骨》《琅琊榜》先後火爆,前者以虐心情節稱霸周播劇場,後者除了精彩復仇故事外,也以畫面質感帶動古裝劇再度邁上新臺階。

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爆開年,之後《軍師聯盟》和《琅琊榜2》接連播出,也延續了《琅琊榜》的黃金比例構圖、服化道精美等風格。由於古裝劇的製作流程與環節較為複雜,對特效團隊的要求也非常高,劇組動輒上千人,對製作公司的流程化模塊化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這一品類的影視產品,在全球範圍內也被公認為是提升影視工業化的重要依託。

可以看到,國內的古裝鉅製在這兩年的發展中,也已擺脫早年“粗布麻衣”、“簡單造型”、“五毛特效”的標籤,向電影質感看齊,迎來“精品時代”;與此同時,古裝劇也加入了影視劇“走出去”的潮流,開啟了出海熱。

從“出海”到喜迎“黃金週”

古裝劇在“出海”中扮演何種角色?

在剛剛結束的上海電視節中,華策影業、檸萌影業等多家影視劇製作公司圍繞著“國劇出海”進行了一場深度交談。論壇中流露出這樣一組數據頗引人注目, 2017年中國生產了電視劇數量13470集,同年全國影視內容產品出口的總量和服務出口總量已超4億美元,其中電視劇出口額超過8500萬美元,佔據1/5份額。

國劇“出海”早已不是新鮮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紅樓夢》為首的四大名著相繼傳送至海外市場後,曾在東南亞地區掀起一股“華流”。

據外媒報道,當時新加波、越南、泰國當地的主流電視臺均在熱播國產古裝劇,且收視亮眼。

古装剧“凉凉”?在海外火热着呢!

2011年《甄嬛傳》掀國內古裝熱的同時,也帶動了新一輪國產古裝劇出海熱。《琅琊榜》《陸貞傳奇》《甄嬛傳》等一批古裝劇相繼出海,成為多個國家觀眾的心頭好。

2017年是國產古裝劇出海大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先後走上出海征途,後者更是被披露海外版權費已升至2015年時《花千骨》的3倍左右,在政策的引導和市場刺激下,從東南亞起始至一帶一路沿途,再到秘魯、墨西哥等拉美國家,乃至覆蓋到全球地區,國產劇足跡遍佈世界,古裝劇出海迎來“大飛躍”。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大部分古裝劇出海多是依託國內火爆,然後漂洋過海“先紅後賣”的路徑,2017年另一部古裝劇《擇天記》嘗試了國內外同步播出的模式。國內熱議該劇時,海外亦然,並且最終成為了2017年首部海外上線集數最少、最先邁入千萬級流量的國產劇。

到今年,暑期檔首發的古裝大劇《扶搖》,其海外發行模式再次升級。《扶搖》早在國內開播之前就將版權賣至北美、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多個國家及地區,並初步實現“全球同步”觀賞模式。據悉,該劇目前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地區掀起追劇熱潮。

古装剧“凉凉”?在海外火热着呢!

縱觀古裝劇出海的多個歷程,從最初的“四大名著熱”,到之後的“先火後賣”乃至當下《扶搖》的全球同步觀賞,一次次的進階背後,古裝劇真正吸引海外友人的其實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名人和生活方式,換言之中華文化在全球各地有著自己的獨特魅力。當然這也和古裝題材包羅萬象的“容納性”息息相關,既可以滿足海外友人的獵奇心理,同時也具備電視劇所要求的趣味性,真正做到了學習觀賞兩不誤。

“出海”背後:向世界傳遞中國精神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是近年來提出的文化目標,國劇60週年上海電視節上更是重磅推出了特別論壇。究竟何為中國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一言以蔽之,正是每一個好故事背後都有的觀照現實、關懷社會的中國精神。這一點,在古裝題材尤為突出。

縱觀“出海”的諸多作品中,不難發現古裝劇是最能代表中國形象的一類作品。一方面是因為其中所蘊含的獨特中國文化魅力和東方美學;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近年來的古裝劇製作,除了達到工業化製作水準以外,更多的注入了現實表達。

如果說去年的《擇天記》《楚喬傳》以主人公的曲折成長和華美大氣的中國傳統美學吸引海外觀眾,那麼目前正在國內外同步播出的《扶搖》則更近一步,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和思潮演變。該劇中“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核心思想根植於中國古代先賢,而面對困境時越要打壓越要變強的決心和勇氣,是當代中國年輕一代的心聲。

古装剧“凉凉”?在海外火热着呢!

實際上,自今年開始,國內古裝劇市場已逐漸向“現實溫度”靠近。儘管觀眾還是會將悉數古裝劇貼上“大女主”標籤,但從內容來看,這些所謂的“大女主”已逐漸擺脫“金手指”、“萬能人生”的模式,像扶搖、陳長生等角色,逆天改命、自強不息,必要時寧願“犧牲自我、成全大我”,具有強烈普世價值觀的突出體現,才是古裝劇“出海”,受國內觀眾、海外友人喜歡的真正原因。

國劇發展60週年,從單一鏡頭到多角度變化、從類型同質化到百花齊放、從IP流量湧現到逐漸迴歸理性化、從“賤賣”海外到平等交易,觀眾正在見證著一個日漸龐大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儘管當前,古裝劇正面臨著來自市場和監管的多重考驗,但可以肯定的是,更好的正在來的路上,跨越了多重“考驗”的古裝劇勢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原文標題:古裝劇“簡史”:從同質化走向工業化,“出海”浪潮最終流向現實

E N D

公司、項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rene0602

編劇經紀業務聯繫 ◇ zqy24680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一點資訊

界面 | 企鵝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