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上将

张自忠曾经接受过日本的邀请访问过日本,并与日本有一些“暧昧”的关系(为了保住地盘),张自忠自此背了一个“汉奸”的骂名。

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上将

张自忠将军

卢沟桥事变之后,第29军番号撤销,其中张自忠的第38师扩编为第59军,张自忠为军长。为了洗掉自己“汉奸”的骂名,张自忠积极与日军作战。

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上将

张自忠

台儿庄战役时,张自忠亲率第59军驰援与自己有过节的庞炳勋。张自忠命令各级军官,一律到前线指挥作战,师长要到团部指挥,他本人则到师指挥部。第59军的及时增援,沉重打击了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张自忠因功升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次年随枣会战时,张自忠一面命名正面部队死守,另一面派两个师的兵力迂回到日军的后方,两面夹击日军,一举收复了枣阳、桐柏等地区,赢得了“鄂北大捷”。

张自忠一直有着心理包袱,特别是外界的舆论认为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洗清自己。张将军是一心求死,1940年枣宜会战时,张自忠仅率2000余人截击从襄阳沿汉水南下的日军。日军调集重兵,并得到飞机、大炮的支援,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张自忠的部下多次劝他离开这里,但却得到了张自忠的拒绝,最终身中数弹,于1940年5月16日下午壮烈殉国

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上将

位于西南大学旁边的张自忠墓

张自忠牺牲后,日军厚葬了他,并在坟头上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蒋介石听闻张自忠以身殉国之后,命令第五战区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张将军的遗体。继任第59军的原第38师师长黄维纲亲率官兵渡过襄河,与敌人血战两昼夜,在付出200多人的代价之后,终于抢回了张将军的遗骸。

在从宜城到宜昌的过程中,民众自发为张自忠送行,当时日军飞机在上空盘旋,没有一人逃跑或躲避,日军飞机也没有开枪和投弹。

日军如此敬重张自忠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军一向欺软怕硬,崇拜强者。张自忠多次与日军交战,并挫败日军,在日军眼中张自忠就是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