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殺四萬燕兵的拓跋珪晚年被兒子殺死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是代國國王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寔之子。代國建國三十九年(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滅代國,拓跋珪被其母親賀蘭氏攜帶流亡,在獨孤部的劉庫仁麾下長大。

復國登基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堅於淝水之戰中戰敗,其後國中大亂,原先被前秦統一的各部族政權紛紛復國,北方重陷分裂。這時獨孤部劉庫仁助秦軍對抗新立的後燕,但遭慕容文夜襲殺害,其弟劉頭眷代領其眾。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劉庫仁之子劉顯殺頭眷自立,又想要殺拓跋珪。拓跋珪與舊臣長孫犍、拓跋他等人乘夜逃至母族賀蘭部。

坑殺四萬燕兵的拓跋珪晚年被兒子殺死

登國元年正月六日(386年2月20日),拓跋珪在賀蘭部為首的諸部支持在牛川召開部落大會。宣佈即位代王,年號登國。之後拓跋珪任用賢能,勵精圖治,使拓跋氏復興。不久移都代國原都盛樂,並推動農業,讓人民休養生息。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稱王后四年,北魏擊敗大部份強鄰,國力大增,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實力最強大的政權之一。為之後不久其入主中原準備了條件。

燕魏爭霸

鮮卑慕容部復興的後燕比北魏早兩年復國,時後燕強而北魏弱。兩國本為世婚之邦,而拓跋氏復國之初的歷次內亂與對外攻伐,後燕大多曾出兵支援,故拓跋珪與後燕結好,每年派使者往來。

隨著國力日強,雄心勃勃的拓跋珪已開始廕生滅燕之心了;後燕亦想控御住拓跋氏;雙方的關係實際上很微妙。

登國九年(394年)六月後燕帝慕容垂出兵進攻西燕,西燕帝慕容永向北魏求援,可是援軍尚未趕到,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將三十多人都被誅殺,西燕亡。

坑殺四萬燕兵的拓跋珪晚年被兒子殺死

華北一帶只剩北魏與後燕兩國互相對峙,魏燕之戰一觸即發。登國十年(395年)本已年邁不欲征伐的慕容垂在諸子與其弟慕容德的請求下,於同年五月派其太子慕容寶率其諸子弟統步騎九萬八千人伐魏。

拓跋珪知後燕大軍前來,率眾到河西避戰。燕軍於七月到五原後收降魏別部三萬多家人,又徵收穀物及造船打算渡河進攻。拓跋珪亦進軍河邊,與燕軍對峙。

北魏一方面派許謙向後秦請求援兵,一面派兵堵截燕軍與後燕都城中山的道路,並抓住取道去前線的燕國使者。

坑殺四萬燕兵的拓跋珪晚年被兒子殺死

因著慕容垂在出兵時已經患病,而堵截道路令慕容寶久久都不知道國內消息,拓跋珪於是逼令抓到的使者向燕軍謊稱慕容垂的死訊,成功動搖燕軍將士的軍心。燕魏兩軍自九月起隔河對峙至十月,燕軍終因內亂而被迫燒船撤退。

其時黃河河水未結,魏軍未能及時渡河追擊。但次月大風令河面結冰後,拓跋珪即下令渡河並派二萬多魏軍精騎追擊燕軍,在參合陂大敗燕軍,俘獲大量後燕將士及其宗室官員。

拓跋珪除了選用有才的如賈閏、賈彝、晁崇等人留下外,打算將其他官員都送回後燕,但之後聽從中部大人王建的建議將四萬降兵全部坑殺。史稱參合陂之戰。

坑殺四萬燕兵的拓跋珪晚年被兒子殺死

登國十一年(396年)三月,燕帝慕容垂為報參合陂之恥,親率大軍再度伐魏,可是慕容垂因見參合陂堆積如山的燕兵屍體而發病,無奈退兵,並病逝於上谷。

皇始三年(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裁定國號為“魏”,七月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營建宮殿、宗廟、社稷。[30] 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元天興,即皇帝位。

不得善終

拓跋珪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剛愎自用、猜忌多疑,更常因想起昔日的些許不滿就要誅殺大臣。大臣們大都惶恐度日,影響辦事能力,以致偷竊等行為十分猖獗。

天賜四年(407年)至天賜六年(409年)間,拓跋珪先後誅殺了司空庾嶽、北部大人賀狄幹兄弟及高邑公莫題父子。

坑殺四萬燕兵的拓跋珪晚年被兒子殺死

天賜六年十月十三日(409年11月6日),皇次子拓跋紹母賀夫人有過失,拓跋珪幽禁她於宮中,準備處死。到黃昏時仍未決。賀氏秘密向拓跋紹求救。

拓跋紹與宮中守兵及宦官串通,當晚帶人翻牆入宮,刺殺拓跋珪。拓跋珪在拓跋紹來到時驚醒,試圖找武器反擊但不果,終為其所殺,時年三十九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