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述勇:我曾經是個媒體人

長城汽車集團日前宣佈,任命寧述勇為集團副總裁,負責新能源和皮卡兩個事業部,工作職責包括銷售、渠道、品牌和市場傳播等,向長城汽車集團總裁王鳳英女士彙報工作。作為從IT轉型汽車的記者,我對寧述勇這些年"勇往直前"走過的道路可謂瞭如指掌,也對他從一名記者到跨國人才和business leader的轉型點贊。掌聲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辛勤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學習與追求。

寧述勇:我曾經是個媒體人

這些年,媒體人轉型到企業的例子不勝枚舉,不愛央視愛"奇葩"專注視頻內容的馬東;告別主持人身份的張泉靈已是基金投資領域高手;身家億萬的"文化商人"吳曉波也曾是一名新華社財經記者。同樣在汽車圈,《中國日報》出了兩朵汽車玫瑰:先奔馳CMO後林肯亞太總裁的毛京波和現任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裁的鄭傑,而不為人知的是她們兩位和寧述勇是Rutgers EMBA同班同學。縱觀這些成功轉型的媒體人,他們大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做時代的引跑者而非跟隨者。

媒體人做品牌傳播具備天然優勢

從媒體到企業身份的切換,有新聞機構從業背景者比普通入行者有更多天然優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理解,對國家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的把握,品牌定位與傳播路徑,邏輯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最後是媒體資源,這些都是企業品牌建設最核心的要求。

"1993年,我畢業後入職新華社,第一份工作是凌晨三點上班,早上八點將全球最新消息分發給全國媒體,我和當時的小夥伴們應該是中國最早知道全球最新動態的媒體人,包括當年中國駐前南大使館被炸和以色列和談,我是全中國第一個獲知這個消息的記者,併火速上報了社領導。"寧述勇說。在新華社的六年工作,培養了寧述勇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意識,快速應變的能力和良好的中英文寫作素質。1996年,被派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負責報道總統府、外交部和經濟部新聞,可謂'上能見總統,下能刷馬桶'。"每次回憶自己的職業履歷,寧述勇都對新華社充滿了感恩之心。

寧述勇:我曾經是個媒體人

正是新華社的工作經歷,為寧述勇走入企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99年底,他被當時中國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摩托羅拉選中,擔任公共事務部經理,9個月後升任部門負責人。那時中國的汽車行業還沒有崛起,摩托羅拉、愛立信和諾基亞三分天下,蘋果後來才出現,小米還沒有成立,很多的互聯網門戶剛剛成立。寧述勇在摩托羅拉參與的最得意的三件事:在成都建立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即摩托羅拉軟件園;中國WTO入世後策劃CEO訪華和未來摩托羅拉投資戰略;參與MOS17半導體工廠在天津西青投資落戶。可惜這麼多年下來,中國在半導體芯片上還是沒有多大的建樹。

不能只做中國區副總裁

"為什麼中國人多擔任中國區負責人,卻很少像新加坡、印度人那樣擔任跨國公司亞洲區甚至全球的商業高管呢?"當寧述勇發出這個疑問時,是他37歲升任索尼愛立信中國區副總裁之後。15年前,索愛手機是市場上很受歡迎的潮牌,由寧述勇及其團隊主導開發的拍照手機和音樂手機一度引領通訊領域發展趨勢, 把索愛扭虧為盈。

有了這個夢想,就要努力去實現。寧述勇對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先後到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Rutgers商學院攻讀攻讀EMBA,到全球名校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商學院學習市場營銷。所以,當後來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寧述勇:我曾經是個媒體人

寧述勇擔綱陶氏化學亞太區傳播與市場負責人時,統領分佈在13個國家和地區及各業務單元的市場與產品傳播,著讓他收穫了日本、澳大利亞和東盟各國豐富的多元文化和多業務管理模式,培養了他的全球視野。

從通信到汽車的跨越

在放眼全球的同時,寧述勇注意到國內汽車領域的巨大機會。畢竟伴隨國內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我們用十年時間產不多走完了歐美三十年的路,加上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又呈蓬勃發展之勢,他發現,汽車產業未來大有可為。

2010年春天,寧述勇偶然從新華網上看到吉利要併購沃爾沃的消息,"中國要開始擁有自己的全球豪華汽車品牌了?"這個消息令他非常振奮,同年5月,他毛遂自薦加入吉利控股集團,一名新銳汽車人就此誕生。此後8年,他義無反顧投身汽車行業,打造沃爾沃品牌科技感和迴歸"人本"價值觀,不僅幫助沃爾沃中國在併購後平穩過渡,而且對新沃爾沃的建設添磚加瓦,觀察與使用IT行業經驗,創造性提出了"車內空氣質量"這一沃爾沃全新軟實力標籤,並在中國第一個實現實際道路自動駕駛。

寧述勇:我曾經是個媒體人

加盟觀致汽車後,寧述勇積極佈局5G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加強與車主CRM關係的溝通,積極走訪經銷商,並在預算很小的情況下,創意性通過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打造品牌傳播項目,並試水汽車新零售。敏感地意識到汽車和金融行業的快速融合後,他又自掏腰包到上海交大的高級金融學院(上海高金)學習金融EMBA,希望在汽車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上有所作為。

汽車圈的媒體朋友,很多人都說很容易和寧述勇溝通與交流,寧述勇在圈子裡素有"山東暖男"的稱號。即使是剛入行的年輕記者,給寧述勇打電話也可以進行交流。有次一個主流財經媒體的實習生說,寧述勇是他採訪到的第一個汽車企業高管。用寧述勇自己的話說:"我曾經是一名記者,知道做記者的艱辛和他們對新聞的渴望。和媒體老師在一起,我會不自覺地感到和他們很親近,希望能給他們提供信息或幫助,希望和大家做朋友。"

寧述勇以"媒體人"身份叩開商業公司大門,多次跨界轉型成為國際化管理人才,但在概括自己過去20年的職業經歷時,他顯得很謙遜:"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我一直堅持腳踏實地,用歸零的空杯心態不斷學習,用靠創造價值安身立命。"正所謂"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說的是成大事者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實學,從極細微處開始積累,堅持不懈,必然成就一番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