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國經濟的底氣與A股的底部

無論是從常識上說,還是從價值理念上講,股票投資先講基本面。說到A股,就首先要看中國經濟這個基本面了。

從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看,我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6.8%,已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區間運行,失業率和通脹率維持低位,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8.5%。主要宏觀調控指標都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成效正在顯現。目前,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4.3%,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5%,“壓艙石”作用更加鞏固;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蓬勃發展,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30%,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在國內外形勢不確定性逐漸增強的背景下,這一成績單充分彰顯了國內核心領導層駕馭複雜局面的智慧和能力,也展示出中國經濟內在的韌性和張力。

A股是中國經濟的縮影,也是優秀企業群體的聚集地。在中國經濟基本面有底氣保持穩健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及掛牌企業也保持了高質量發展勢頭,業績持續改善,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一季度,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實現歸母淨利潤0.5萬億元,同比增長25.0%;民營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資回暖,投資增速從2017年的30.9%提升到今年一季度的45.0%,創2016年以來的新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強化金融監管的作用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正在加強。

在這一綜合基本面下,A股市場近日仍跌跌不休,股價和市盈率不斷走低,這雖然不乏外部因素持續影響的衝擊,但更多的是市場積累的不理性成分的宣洩,在這種氛圍中,一些理性的行為反而被市場忽視或漠視,A股形成“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局面。

一方面,外資一直在持續加大對A股市場的配置。2018年以來,滬股通和深股通累計淨流入資金分別達1088億元和811.62億元。今年前7個月中,滬股通有6個月出現淨買入,其中3個月單月淨買入規模均超過了200億元;深股通7個月全部淨買入,其中有4個月單月淨買入規模超過了100億元。從持倉來看,北上資金增持A股的數量和個股持倉比例也連續攀升。2018年以來,已有1000只個股獲得北上資金增持,增持個股佔比達70.52%。從行業分佈來看,綜合增持、減持的情況,包括房地產、公用事業、醫藥生物等行業,依舊是北上資金的重點加倉領域。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度業績的披露,QFII的二季度持倉也逐漸浮出水面:目前已有14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QFII身影。

另一方面,外資機構正在積極拓展在中國的業務。近日,貝萊德在中國發行的首隻私募基金產品——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亮相。有關統計顯示,自2017年1月份至2018年7月底,已有14家外資機構先後獲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有10家發行了產品,已經備案的外資私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16只。

毋庸置疑,外資機構加速在華佈局,其背後的潛臺詞自然是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穩定和成長預期,以及當前低市盈率水平下的A股投資機會。數據表明,當前A股市盈率不足16倍,這一水平與2005年6月份、2008年10月份、2013年6月份以及2016年的1月份四次底部時的市盈率水平相近,完全符合底部時期的特徵。

顯然,在中國經濟的底氣和A股市場的底部面前,有人看到的是機會,有人看到的是風險。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說,“風險本質上是機會”。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