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洛溪大橋建橋背後,竟隱藏著這樣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

如今的洛溪大橋兩側是令人豔羨的一線江景房,但如果將時光倒回到30年前,這裡卻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和綠油油的田地。在連接番禺至廣州的珠江水域上,要排隊經過大石和洛溪2個渡口,動輒需要四五個小時,甚至大半天時間,而洛溪大橋建成通車後從番禺城中心到廣州車程只需20分鐘即可快速抵達。

廣東洛溪大橋建橋背後,竟隱藏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飲水思源、憶苦思甜,在洛溪大橋建橋背後,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廣東洛溪大橋建橋背後,竟隱藏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提及30年前的洛溪大橋,洛溪大橋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黃勇志在其1988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當時北岸是一片白茫茫的蔗林,南岸都是蔥油油的稻田和一些荒水凼。”而這隻有“咫尺”之遙的洛溪一水,卻致使番禺與廣州隔“海”相望,等同天塹,商旅不通。在等候大石、洛溪渡口之際,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會感受到望江興嘆的無奈。

廣東洛溪大橋建橋背後,竟隱藏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何穗鴻(現為番禺區文廣新局黨組書記、局長)回憶,當時由市橋去廣州有兩種途徑:一是水陸聯運, 從市橋坐車到大石客運碼頭,再轉輪船到廣州,時間起碼要3小時;另一種途徑是從市橋乘車直達廣州,不要以為這種方法好,那時由大石到廣州要過兩個輪渡口,加上路窄,經常塞車,往往從市橋出發要六七個小時才能到廣州。“那時大石碼頭和大石渡口、洛溪渡口人們焦急等車等船的樣子,到現在還歷歷在目。”何穗鴻苦澀地說道。

廣東洛溪大橋建橋背後,竟隱藏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不僅何穗鴻如此,霍英東、何賢也有切身經歷

那是1979年的一天,香港知名人士霍英東回家鄉番禺,下午5時從市橋趕去廣州,由於在大石和洛溪兩個渡口受阻,結果到廣州已是晚上9時多了。歷經此事,霍英東嘆息道:“回鄉(番禺)交通實在不方便,太誤時誤事了。”而此前,何賢等港澳知名人士返回家鄉番禺時也深有同感。

採訪中,原洛溪村委書記郭志明向小e講述了這樣一則傳聞:

改革開放初期的洛溪渡口,渡船緊張,人滿為患。有一次,霍英東、何賢欲過渡口,霍英東忽然內急想要方便,卻發現這裡根本沒有廁所,後來他對同行說“方便也不方便”。不方便的不只“方便”,還有“聚腳”,想想也是,番禺當時連間像樣的酒店都沒有,談何“方便”?(後來,霍英東提出修建番禺賓館,一時成為番禺標誌性建築。)

小e覺得,也許最不方便的應該還是番禺至廣州的交通。正所謂“路通、橋通、財通”,如果路橋不通,其他一切都白搭。不過這一切即將迎來新轉機,因為鄉民期盼已久的洛溪大橋興建有了新眉目,這與兩段美談佳話有關。

廣東洛溪大橋建橋背後,竟隱藏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美談:豆腐花加糖

何賢喜歡吃豆腐花,等候渡船間隙,每人要了一碗。那鄉民十分熱情,把已放糖的豆腐花送到他們手中後,接著又問:“老闆,夠不夠甜呀,要不要再加些糖呀?”“豆腐花加糖”雖然是件小事,但霍英東和何賢很感動,這不僅是因為家鄉美食豆腐花好吃,他們還從中看到了家鄉人民的商品經濟意識和內在智慧力量。以後在多次會議上,霍英東都特別提到“豆腐花加糖”的故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後來,霍英東和何賢一拍即合,積極倡議並支持共同興建洛溪大橋。

廣東洛溪大橋建橋背後,竟隱藏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佳話:一個西瓜成就一座橋

除了“豆腐花加糖”的美談,在洛溪大橋的建橋緣起中,還有“一個西瓜成就一座橋”的佳話:

1981年春,全國“兩會”期間,祖籍番禺、時任澳門中華總商會副主席的何賢和霍英東都住在北京飯店。一天晚上,時任番禺縣副縣長劉檀添和縣僑辦主任鄭德捧了一個西瓜來見何賢。寒暄中,何賢把鄰屋的霍英東找來,磋商一下建洛溪大橋的事,邊吃西瓜邊聊。霍英東一向熱心國事,關心家鄉建設,聽了何賢捐車建橋的籌款計劃後,當即應允。從此,有“洛溪飛虹”美譽的洛溪大橋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廣東洛溪大橋建橋背後,竟隱藏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劉文湧,現為洛浦街道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上世紀90年代初,年幼的他跟隨父母來到洛浦,卻不想就在這裡生了根。今年偶然間發現2張珍貴的老照片,剛好拍攝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洛浦,於是靈機一動,請人幫忙取景於同一角度,定格住今日的洛浦。

“看著昔日的純樸綠野,看著今朝的林立高樓,莫名感慨,莫名心動。”他說,“要初心不忘,(看到這2張照片)同時時刻提醒自己心懷感恩、敬業樂業,踏實認真地做好每一件工作,也是對這片育我養我的土地一份愛的報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