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1993的端午節,黃家駒在日本跌倒

對春節和中秋之外的大部分節日都沒什麼概念,在成蹊的印象裡,端午節一點也不具體,除了屈原和粽子真的聯想不到其他元素了。

在河北老家有一種“送端午”的習俗。已經訂了親的男女,男方小夥子要在端午節的檔口給未來岳父岳母送去禮物,常見的有粽子、魚、酒和肉。

有一年的端午是在蕾蕾家過的,氣氛相當隆重。提前好幾天就開始包粽子,親友間也要互送。在端午節當天,所有人都起得很早,參加上山和下河兩項活動。上山是在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採一些艾草,下河是要用大河裡清涼的水洗臉。蠻有意思。

忘記哪一年了,一個Beyond歌迷告訴我說,黃家駒1993年在日本意外跌倒的那天也是端午節。隨後查了一下,果然如此。從那之後,在天津的大部分端午節,成蹊都是聽歌度過。

回想了一下過往的幾百篇文章,似乎從沒有寫過家駒在日本跌倒的事,之前總是刻意迴避不願提及,不知為何,卻很想在2018年的端午寫下這段25年前的舊事。所以,這恐怕是有史以來成蹊第一次寫家駒跌倒的內容。為什麼要寫?希望人們不要忘記他曾為逐夢付出的代價。

25年前1993的端午節,黃家駒在日本跌倒

1993年我才12歲,加上信息的閉塞,根本不可能知道發生在日本的這樁意外。很多名人發生意外離世後都會逐漸被人淡忘,可家駒則大不相同。儘管事情已經過去25年了,如今提起他的名字和事蹟內心裡依然澎湃。

今年的6月,我留意到網上很多言論和現象發生了鉅變,之前被人們敬佩和愛戴的黃家駒先生也可以隨意拿來取笑了,雖然很多是打著抨擊Beyond偏激歌迷的旗號,但本質一看便明。家駒這樣一個人竟然也可以變成上位的工具?家駒的名字竟然也能用來為某些人炒作加成?想想就不寒而慄。很多人真的是錯估了黃家駒的分量,以致歪打了主意。奉勸水軍們儘快收手離場,因為你們這次接的任務性價比過低。

近日的種種跡象已經很明顯了,有人已經被商業迷了眼蒙了心。Ok,不願守護黃家駒這個名字,你請隨意。某些人實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都什麼時代了還想在輿論上一手遮天?可笑膚淺到令人作嘔。祝你好運。

拋開個別偏激歌迷的盲目神化和誇大言論,你今日在街頭巷尾或報端網絡所見的黃家駒成就和影響力,遠不及他的實際貢獻,他始終被低估!你可以記下成蹊這句話:

隨著時間的向前,黃家駒在音樂和做人這兩方面的認可度會繼續與日俱增。他令很多人汗顏,他令很多人的醜陋更加明顯

1993年6月24日,端午節的凌晨,Beyond樂隊在東京富士電視臺錄製一檔遊戲節目時,因為場地溼滑和保護措施不佳,家駒和主持人不慎從舞臺一起跌落。主持人受傷情況不算嚴重,但家駒是頭部先著地所以重傷昏迷。入院6天后,在6月30日下午不幸逝世,終年31歲。

成蹊翻看過很多資料,對當時家駒的意外離世,不說歌迷,外界言論大體有三種。

1、誰讓你去日本的,在香港發展多好。

2、又一顆明星墜落,用不了幾年人們就會忘了他的。

3、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不了解黃家駒這個人,純粹當新聞來看。

25年後,我們再回看這三條言論時不禁大吃一驚。隨著網絡信息的透明、Beyond作品的傳播和大部分人思想認知的提升,今天與這三條言論對應的是:

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了純淨的音樂夢想,他倒在了追夢的路上。

2、他根本不是明星,而是一位原創音樂人,搖滾氣質的最佳詮釋者。

3、無數90後00後正在聽他的歌,一代接一代,並且人數越來越多!

黃家駒的確不在世了,但他卻比某些苟活於世的人更具備改變世界和世人的能量!他憑的是一口氣、一把琴和百首歌。

很多人悄悄拿起了吉他從Beyond的歌曲彈起,進而成了專業音樂人。很多人從家駒的歌曲入門,逐漸領略到什麼是真誠宏大的音樂,什麼是好音樂。很多人默默的堅持公益,希望以微弱的力量延續家駒的大愛關懷。因為他,還有很多人推翻了本來庸碌的人生規劃,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突破了原本無法突破的障礙險阻……

黃貫中說,好諷刺啊,他一生反感商業,最後卻倒在了自己最痛恨的遊戲節目中。成蹊想加一句,開場和離場的形式都無關緊要,在開場離場之間的心態和行動才最重要。家駒完成這一過程用了兩樣東西,不屈不撓的靈魂和由心而發的經典作品!所以他的生命看起來雖短,卻實現了無限延長。

站在2018看1993,很多事能看得更加通透。其實,自從家駒跌倒辭世後,很多事情都變了。有些改變讓人欣慰,有些改變讓人崩潰。

黃家駒發生意外之後,至少引發了以下幾種大規模的反思。

黃家駒讓華語樂壇第一次將“原創”這個詞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簡單翻唱一些別國歌曲就爆火,就拿獎拿到手軟?這顯然不合邏輯。音樂人到底該輸出何種作品?一味迎合大眾,製造一些容易走紅的情歌來打榜獲益,這顯然不夠厚道,畢竟大眾欣賞能力的提高與作品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多出原創精品是唯一的選擇。

家駒影響了之後的一大批音樂人和歌手,讓很多人意識到了音樂不是娛樂產品,好音樂該承載起責任和重量,音樂人除了以歌為生外還同時肩負創作好歌的責任。

如果你是深度音樂愛好者,你肯定知道一些歌手是如何在當下的音樂圈快速紅起來的。那些動輒評價上萬乃至十幾萬的歌曲,基本上都是速成品,其中還不乏拼湊抄襲的現象,反而是那些用心原創的音樂人生存艱難。該怪誰呢?大眾審美不足的原因肯定有,歌手急功近利想迅速出名的原因肯定也有,還有就是所有人對待音樂的態度了。

儘管如此,對前景我依然持樂觀態度,因為內地的原創環境正在悄然轉好。

2. 搖滾樂在中國沒前途?

搖滾樂已死和搖滾樂在中國無法流行的說法,成蹊是不贊同的。搖滾樂確實屬於西方的音樂類型,但任何一種好的藝術形式都可以自然傳播並被接受,更何況搖滾樂是發於心傳於魂的形式。

記得梁翹柏提過,在Beyond樂隊之前,香港音樂圈認為玩band一定是沒有前途的,但黃家駒卻走出了不一樣的路。Beyond的影響力讓很多樂隊看到了希望,原來搖滾樂不僅可以在中國存活甚至還能生根結果嘉樹成蔭。

不僅香港,內地也有大把搖滾樂隊是深受黃家駒影響而創建的。在搖滾樂這個範疇裡提起家駒,既是標誌性符號也是標杆性人物。最難得的是,搖滾樂和搖滾精神在他身上完美合體了。

任何一種音樂形式都有前途,只要它是好的是有欣賞價值的。

3. 該如何面對噁心的商業?

商業社會自然有商業規則,誰都無法完全脫離這個規則而生存。即使是不受唱片公司控制的獨立音樂人,也要考慮專輯銷量和演唱會收益。任何一件事,如果沒有金錢支撐最後都是空中樓閣。畢竟國內的音樂環境還不可能像西方那樣成熟,多麼小眾的流派都可以活下來。

但是,適度向商業妥協和完全擁抱商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一點黃家駒做得非常到位,與唱片公司拉鋸,與各類純商業活動抗爭。無論是在香港還是日本,他都力求做到音樂質量為先,而不是利益為先。實在無法避開的時候,也絕對不會創作純純的口水歌,他的底線是,凡是從Beyond流出的作品,必須具備一定音樂性和價值!此外,Beyond的演唱會,大家通過碟片或視頻也都領略過了,家駒用真誠和用心賦予了演唱會別樣的魅力。

用心和敷衍,逃不過明白人的眼睛。

反觀今天的一些人,卻幾乎完全被商業浸染了。一場演唱會開始之前就有了周密詳實的炒作計劃,第一步為演唱會披上多層華麗的外衣,第二步宣傳時儘量吸引眼球,第三步借勢借力擴大網絡影響……尷尬出現了,這類演唱會從沒有把作品、排練和音樂性放在前面,反而是把如何吸睛造勢放到了首位,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對這類商業演出,歌迷要擦亮雙眼,敢於說NO!

4. 有夢,到底該不該做?

人人都有夢,人人都有追夢的權利,但未必人人都敢追。許多歌迷說,正是家駒那種不甘平庸的精氣神給了他們勇氣,才敢於去嘗試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成蹊深以為然,我的很多處事方法也受家駒的影響很深。

有夢,當然要追。但在壓力山大的當今社會,不要蠻幹不要衝動,選一個最合適的時間,在一個最靠譜的地點,嘗試著把夢做了。現在的背景下,不計代價的供養興趣是極為艱難的,所以,要掌握好火候和尺度。

試想家駒當年為什麼要被迫調整音樂的硬度?他說,在香港玩搖滾樂是很難的,只能先為樂隊積攢起大量歌迷,然後再做回自己想要的音樂……不要小看這句話,裡面藏著很深的學問,對創業和職場都有很大的幫助。

寫到最後才發現,好像跟端午節沒什麼直接關係,估計家駒都要笑了。那最後一句肯定要往端午節上靠一靠了,17號剛好又是父親節,祝所有歌迷朋友端午節安康、父親節快樂!出遊的注意安全,不打算出門的就聽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