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1993的端午节,黄家驹在日本跌倒

对春节和中秋之外的大部分节日都没什么概念,在成蹊的印象里,端午节一点也不具体,除了屈原和粽子真的联想不到其他元素了。

在河北老家有一种“送端午”的习俗。已经订了亲的男女,男方小伙子要在端午节的档口给未来岳父岳母送去礼物,常见的有粽子、鱼、酒和肉。

有一年的端午是在蕾蕾家过的,气氛相当隆重。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包粽子,亲友间也要互送。在端午节当天,所有人都起得很早,参加上山和下河两项活动。上山是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采一些艾草,下河是要用大河里清凉的水洗脸。蛮有意思。

忘记哪一年了,一个Beyond歌迷告诉我说,黄家驹1993年在日本意外跌倒的那天也是端午节。随后查了一下,果然如此。从那之后,在天津的大部分端午节,成蹊都是听歌度过。

回想了一下过往的几百篇文章,似乎从没有写过家驹在日本跌倒的事,之前总是刻意回避不愿提及,不知为何,却很想在2018年的端午写下这段25年前的旧事。所以,这恐怕是有史以来成蹊第一次写家驹跌倒的内容。为什么要写?希望人们不要忘记他曾为逐梦付出的代价。

25年前1993的端午节,黄家驹在日本跌倒

1993年我才12岁,加上信息的闭塞,根本不可能知道发生在日本的这桩意外。很多名人发生意外离世后都会逐渐被人淡忘,可家驹则大不相同。尽管事情已经过去25年了,如今提起他的名字和事迹内心里依然澎湃。

今年的6月,我留意到网上很多言论和现象发生了巨变,之前被人们敬佩和爱戴的黄家驹先生也可以随意拿来取笑了,虽然很多是打着抨击Beyond偏激歌迷的旗号,但本质一看便明。家驹这样一个人竟然也可以变成上位的工具?家驹的名字竟然也能用来为某些人炒作加成?想想就不寒而栗。很多人真的是错估了黄家驹的分量,以致歪打了主意。奉劝水军们尽快收手离场,因为你们这次接的任务性价比过低。

近日的种种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有人已经被商业迷了眼蒙了心。Ok,不愿守护黄家驹这个名字,你请随意。某些人实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都什么时代了还想在舆论上一手遮天?可笑肤浅到令人作呕。祝你好运。

抛开个别偏激歌迷的盲目神化和夸大言论,你今日在街头巷尾或报端网络所见的黄家驹成就和影响力,远不及他的实际贡献,他始终被低估!你可以记下成蹊这句话:

随着时间的向前,黄家驹在音乐和做人这两方面的认可度会继续与日俱增。他令很多人汗颜,他令很多人的丑陋更加明显

1993年6月24日,端午节的凌晨,Beyond乐队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制一档游戏节目时,因为场地湿滑和保护措施不佳,家驹和主持人不慎从舞台一起跌落。主持人受伤情况不算严重,但家驹是头部先着地所以重伤昏迷。入院6天后,在6月30日下午不幸逝世,终年31岁。

成蹊翻看过很多资料,对当时家驹的意外离世,不说歌迷,外界言论大体有三种。

1、谁让你去日本的,在香港发展多好。

2、又一颗明星坠落,用不了几年人们就会忘了他的。

3、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不了解黄家驹这个人,纯粹当新闻来看。

25年后,我们再回看这三条言论时不禁大吃一惊。随着网络信息的透明、Beyond作品的传播和大部分人思想认知的提升,今天与这三条言论对应的是:

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纯净的音乐梦想,他倒在了追梦的路上。

2、他根本不是明星,而是一位原创音乐人,摇滚气质的最佳诠释者。

3、无数90后00后正在听他的歌,一代接一代,并且人数越来越多!

黄家驹的确不在世了,但他却比某些苟活于世的人更具备改变世界和世人的能量!他凭的是一口气、一把琴和百首歌。

很多人悄悄拿起了吉他从Beyond的歌曲弹起,进而成了专业音乐人。很多人从家驹的歌曲入门,逐渐领略到什么是真诚宏大的音乐,什么是好音乐。很多人默默的坚持公益,希望以微弱的力量延续家驹的大爱关怀。因为他,还有很多人推翻了本来庸碌的人生规划,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突破了原本无法突破的障碍险阻……

黄贯中说,好讽刺啊,他一生反感商业,最后却倒在了自己最痛恨的游戏节目中。成蹊想加一句,开场和离场的形式都无关紧要,在开场离场之间的心态和行动才最重要。家驹完成这一过程用了两样东西,不屈不挠的灵魂和由心而发的经典作品!所以他的生命看起来虽短,却实现了无限延长。

站在2018看1993,很多事能看得更加通透。其实,自从家驹跌倒辞世后,很多事情都变了。有些改变让人欣慰,有些改变让人崩溃。

黄家驹发生意外之后,至少引发了以下几种大规模的反思。

黄家驹让华语乐坛第一次将“原创”这个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简单翻唱一些别国歌曲就爆火,就拿奖拿到手软?这显然不合逻辑。音乐人到底该输出何种作品?一味迎合大众,制造一些容易走红的情歌来打榜获益,这显然不够厚道,毕竟大众欣赏能力的提高与作品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多出原创精品是唯一的选择。

家驹影响了之后的一大批音乐人和歌手,让很多人意识到了音乐不是娱乐产品,好音乐该承载起责任和重量,音乐人除了以歌为生外还同时肩负创作好歌的责任。

如果你是深度音乐爱好者,你肯定知道一些歌手是如何在当下的音乐圈快速红起来的。那些动辄评价上万乃至十几万的歌曲,基本上都是速成品,其中还不乏拼凑抄袭的现象,反而是那些用心原创的音乐人生存艰难。该怪谁呢?大众审美不足的原因肯定有,歌手急功近利想迅速出名的原因肯定也有,还有就是所有人对待音乐的态度了。

尽管如此,对前景我依然持乐观态度,因为内地的原创环境正在悄然转好。

2. 摇滚乐在中国没前途?

摇滚乐已死和摇滚乐在中国无法流行的说法,成蹊是不赞同的。摇滚乐确实属于西方的音乐类型,但任何一种好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自然传播并被接受,更何况摇滚乐是发于心传于魂的形式。

记得梁翘柏提过,在Beyond乐队之前,香港音乐圈认为玩band一定是没有前途的,但黄家驹却走出了不一样的路。Beyond的影响力让很多乐队看到了希望,原来摇滚乐不仅可以在中国存活甚至还能生根结果嘉树成荫。

不仅香港,内地也有大把摇滚乐队是深受黄家驹影响而创建的。在摇滚乐这个范畴里提起家驹,既是标志性符号也是标杆性人物。最难得的是,摇滚乐和摇滚精神在他身上完美合体了。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前途,只要它是好的是有欣赏价值的。

3. 该如何面对恶心的商业?

商业社会自然有商业规则,谁都无法完全脱离这个规则而生存。即使是不受唱片公司控制的独立音乐人,也要考虑专辑销量和演唱会收益。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金钱支撑最后都是空中楼阁。毕竟国内的音乐环境还不可能像西方那样成熟,多么小众的流派都可以活下来。

但是,适度向商业妥协和完全拥抱商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一点黄家驹做得非常到位,与唱片公司拉锯,与各类纯商业活动抗争。无论是在香港还是日本,他都力求做到音乐质量为先,而不是利益为先。实在无法避开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创作纯纯的口水歌,他的底线是,凡是从Beyond流出的作品,必须具备一定音乐性和价值!此外,Beyond的演唱会,大家通过碟片或视频也都领略过了,家驹用真诚和用心赋予了演唱会别样的魅力。

用心和敷衍,逃不过明白人的眼睛。

反观今天的一些人,却几乎完全被商业浸染了。一场演唱会开始之前就有了周密详实的炒作计划,第一步为演唱会披上多层华丽的外衣,第二步宣传时尽量吸引眼球,第三步借势借力扩大网络影响……尴尬出现了,这类演唱会从没有把作品、排练和音乐性放在前面,反而是把如何吸睛造势放到了首位,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对这类商业演出,歌迷要擦亮双眼,敢于说NO!

4. 有梦,到底该不该做?

人人都有梦,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但未必人人都敢追。许多歌迷说,正是家驹那种不甘平庸的精气神给了他们勇气,才敢于去尝试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成蹊深以为然,我的很多处事方法也受家驹的影响很深。

有梦,当然要追。但在压力山大的当今社会,不要蛮干不要冲动,选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在一个最靠谱的地点,尝试着把梦做了。现在的背景下,不计代价的供养兴趣是极为艰难的,所以,要掌握好火候和尺度。

试想家驹当年为什么要被迫调整音乐的硬度?他说,在香港玩摇滚乐是很难的,只能先为乐队积攒起大量歌迷,然后再做回自己想要的音乐……不要小看这句话,里面藏着很深的学问,对创业和职场都有很大的帮助。

写到最后才发现,好像跟端午节没什么直接关系,估计家驹都要笑了。那最后一句肯定要往端午节上靠一靠了,17号刚好又是父亲节,祝所有歌迷朋友端午节安康、父亲节快乐!出游的注意安全,不打算出门的就听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