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藍圖干到底,武漢長江主軸建設堅定向前推進

一张蓝图干到底,武汉长江主轴建设坚定向前推进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20日訊 20日,武漢長江主軸建設項目將集中開工。

規劃藍圖中,長江主軸將集中展現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

武漢堅持規劃不改、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幹勁不松,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幹到底,義無反顧向前推進,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8座大橋“彩化、美化、亮化”後,將現“一橋一景”

一张蓝图干到底,武汉长江主轴建设坚定向前推进

6月13日,武漢市召開長江主軸規劃建設第1次推進會,要求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出樣板、三年見成效”的既定目標。

20日,武漢長江主軸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左岸大道長江二橋至民權路段、民權路至晴川橋段道路建設項目,右岸大道二七長江大橋至張之洞路段道路建設項目,二七長江大橋右岸大道上下匝道項目,8座橋樑“彩化、美化、亮化”及江岸、江漢、礄口和武昌區沿江房屋立面整治等項目,將於2019年軍運會前完工。

建設方市城投公司介紹,長江主軸橋樑“彩化、亮化、美化”工程即將啟動建設,是長江主軸總體佈局的一大亮點。

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晴川橋、天興洲長江大橋、白沙洲長江大橋、二七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等8座橋樑改造後,將實現“一橋一景”,將“丹青畫卷,日月新城”設計主題融入橋樑色彩規劃。

近日,武昌和平大道上,300米長的圍擋佔用了半幅路面,不遠處一座武九鐵路北環線跨和平大道鐵路橋已拆除半幅,30多名工人緊張忙碌。此區域地下,沿原武九鐵路線即將開建綜合管廊,7月底進入結構施工。沿江地上將建設世界級城市公共空間——全長約17.1公里的武昌生態文化景觀長廊。這一“立體”工程是武漢長江主軸右岸大道的重要構件,目前正在分段推進。

長江另一邊,長江主軸左岸大道沿江段也在加緊建設。

一张蓝图干到底,武汉长江主轴建设坚定向前推进

精緻、精細、高標準施工,新建防洪牆用了5道防水工藝

19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在左岸大道(黃浦大街—二七路)段施工現場看到,位於濱江苑小區對面的沿江大道,在距離原有防洪牆約20米靠近江灘處,豎起一排新建的防洪牆,牆體長600米,看上去光潔平整。新建的防洪牆,是左岸大道的重要構件,建成後將達1400米。

建設長江主軸,武漢提出“精緻、精細、高標準”的絕對要求。防洪牆的建設,自然不打折扣。

施工方中建三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公司項目現場負責人張純介紹,新建防洪牆需要先對基坑底土體進行加固,再打入鋼板樁,然後開挖,再施工主體結構。為了不破壞防洪牆的止水功能,在模板施工中使用止水螺桿連接,整面牆體上縱橫間隔75釐米就有一根止水螺桿。施工方介紹,為了不破壞防洪牆的止水功能,在模板施工中使用止水螺桿連接,整面牆體上縱橫間隔75釐米就有一根止水螺桿,1400米長的牆體共有15000根左右。

項目工區負責人陳祥說,防洪牆的施工做足繡花功夫,牆體澆築沒有絲毫氣泡,牆身擁有5道防水工藝,包括橡膠止水帶、鋼邊止水帶、鍍鋅止水鋼板、止水紫銅片、防水塗料,所用的混凝土具抗滲特性“滴水不漏”。

新防洪牆高度較武漢保證水位還高近2米,建成投用後,舊防洪牆將拆除。沿江大道將由目前的雙向4車道擴至6車道,提升慢行空間和景觀綠化,打造成一條濱江景觀大道。

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線,推動武漢高質量發展,長江主軸建設堅持高標準。

一张蓝图干到底,武汉长江主轴建设坚定向前推进

以“最小動靜”達到“最佳效果”,十字路口施工一律在地下“靜悄悄”進行

鐵路橋頂板採用繩鋸切割,摒棄機械破除;易產生噪音的作業不在中午和夜間進行;工地內用霧炮機降塵;凡十字路口的施工,均採用非開挖頂管,在地下“靜悄悄”進行……正在進行的武九鐵路北環線拆除工程中,定下了不可破壞的施工標準。

長江主軸工程建設,儘可能減少給市民帶來的不便,努力實現“最優方案、最大力度、最小動靜、最佳效果”的建設目標。

長江主軸左岸大道新建防洪牆施工區上空,掛著220千伏高壓線,按規定要保證6米以上的安全距離。項目負責人表示,為保證供電安全,又不擾民,他們在空中與高壓線間隔6米佈置了一道隔離網,人員、機械只能在網下施工,“束手束腳”,吊車、泵車、鋼板樁打拔機等大型機械的站位都經過嚴格設計。

19日記者看到,10餘名工人正在為挖出的土方覆蓋上綠網,項目工地臨沿江大道也豎起1.2公里長的綠色圍擋,清新幹淨。圍擋上安裝噴淋降塵系統,還專門配備了2臺水車和一臺霧炮機,並向周邊小區居民張貼告示,公示負責人電話。

因臨近居民區,施工方調整作業時間,打混凝土、打樁等作業不在夜間進行。

多家施工單位表示,左、右岸大道的建設中,均參照世界級景觀大道標準,既要儘量不擾民、不破壞周邊環境,又要建設綠色工地。因地處城市中心區和居民密集區,多從施工工藝、措施、建設時序等方面尋找突破口,以“最小動靜”達到“最佳效果”。 (記者韓瑋 通訊員尚國勇 張慶鋒 肖黃 張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