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距離海底撈5月遞交上市招股書,已有三個月。

據悉,這家火鍋屆的扛把子將於9月中旬正式上市。而在今天,他們正式開始進行上市聆訊,預計集資約10億元。24年來,海底撈發展至320家餐廳,年服務客戶超過1億人,是中國餐飲界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海底撈的管理方式,一直是其明星光環。但時至今日,海底撈原來的親情式管理還在進行嗎?即將上市的海底撈在管理上又會有哪些變化呢?對於這個餐飲帝國的種種疑問,小匯來一一作答。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01

忽視KPI的海式大家庭

家裡真能無比和諧嗎

曾經,網絡瘋傳過類似《為什麼海底撈的員工你挖不走?》之類的文章,裡面走心地闡述了海底撈的情感型高效管理模式:

  • 在招聘上,他們的員工多是經人介紹來的老鄉、朋友、親戚甚至是家人,他們心懷一顆感恩的心,想要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成為“全村的希望”!
  • 在培訓上,他們採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不斷傳承,上演著一幕幕的師徒情深,但你不用擔心師傅管太嚴,因為海底撈還會給你具有自主性的授權和放權。
  • 在選拔上,他們很拒斥“空降兵”,為了保證純正的海底撈血統,他們堅持“內部繁育”,哪怕你是燒火兵,只要肯幹,也能晉升。

再加上高薪、高福利,海底撈這樣一套管理模式,很容易將自己內部的人緊緊聚集在一起,籠絡人心,讓員工有一種家的歸屬感。在外界看來,這簡直堪稱“人性化”管理的完美典範!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除此之外,親情式的績效管理也沒有非常明確的KPI指標,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顧客滿意度。所以你能夠真正地感受到,每次去海底撈,他們恨不得把你當成祖宗一樣伺候著。

但是,在顧客體驗不到的、與他們績效關聯不大的地方,人性與人性管理的缺點也全都暴露無疑。

於是,海底撈有了當時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食品衛生事件:後廚髒亂差,員工能偷懶絕不幹活。即使員工犯了錯之後,這個家庭的“大家長”也會主動站出來背鍋,簡直是一幕感人的“養不教,父之過!”

儘管海底撈“護犢子”式的做法,博得了員工和網友的好評,但是管理上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官網上關於海底撈食品衛生問題的通告比比皆是。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人性化永遠替代不了管理,人有被尊重、被善待的需求,但人也有懶惰、依賴、僥倖的劣根性。

在有一次採訪中,當問及海底撈的家文化時,張勇稱:“我就是個資本家!”,他不願再當帶頭大哥,彼時的海底撈,員工數已超過5萬人,管理不能靠親情,只能靠制度。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海底撈的產業佈局

02

海底撈早已開始狼性管理

張勇眼前只有兩個字:效率

做企業不是“過家家”,養員工也不是“養孩子”,在海底撈準備上市的這三年裡,人性管理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我們漸漸發現海底撈變了,連曾經旨在組建“海式大家庭”的張勇也都站出來表態:我們在管理方面,對標的是華為!(更多華為人力資源與走進華為內部學習,請在後臺留言:華為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華為什麼樣?我們大家都清楚:“狼性管理”、“目標明確”,用薪酬刺激員工,保證效率優先。

所以,在這樣的一種“華為式”管理下,員工業績、營收、開店速度直線飆升。海底撈成立的前20年,總共開店76家,2015年增開36家,2016年增開32家,2017年,其新增門店猛躥到98家,並且2018年計劃開設180-220家,也就是說,海底撈差不多每兩天就要開一家新店。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曾經張勇最關注的是“人性”,現在他最關心的是“效率”。因為市場不等人,資本更是無情,人性的情感、個人意志永遠無法決定市場的走向和資本的運作。

在如此高效的運轉下,我們希望海底撈能夠上市成功,但更希望海底撈在大步向前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時常回顧自己的初心:是想做一架賺錢的機器,還是想做一鍋有溫度的火鍋?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海底撈在韓國的餐廳

03

沒有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

也沒有一種通吃的管理手段

根據海底撈的財報顯示,目前海底撈一共有320家店,同時擁有50299名員工,其員工人均成本6.2萬元,員工總成本超過31億人民幣,接近其總收入的30%。作為同行,呷哺呷哺的員工人均成本則為3.9萬元,海底撈接近呷哺呷哺的1.6倍。

高昂的人工成本也是海底撈選擇轉變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因,無論是親情式的管理,還是目標型的管理,背後反映出的是海底撈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制度之間的博弈,也是海底撈的自由選擇。

告別親情化管理,海底撈的180°大轉彎!

如果你的企業以賺錢、打敗競爭對手為目標,那麼講效率、重數據便是應有之意,也只有冰冷的制度才能約束人性的缺陷。

如果你的企業以讓客戶滿意,為客戶生產價值,讓企業的存在有意義為目標,那麼企業的文化往往是比利益留存得更久的東西。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辦企業,辦更大的企業,賺大錢,賺更多錢,一切本無可厚非。但是也請不要忘記,在企業管理時,先問問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企業的前期—中期—後期,管理上的情懷—文化—制度,伴隨著企業的發展,管理的手段也會隨之變化,完全依賴甚至過分強調某一種手段,最後只能造成管理上的失衡與畸形,海底撈如此,每一個企業也如此!

我們沒法複製任何一家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沒法一種管理模式走到黑,只能在不斷的借鑑、創新、試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