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杠杆”到“稳杠杆”,防止下一轮个人违约潮?

企业杠杆率

从2014年以来,债务违约事件此起彼伏,已经逐步蔓延到上市公司,引发二级市场部分个股价格大幅下跌。本质上是由于2008年以后,许多公司大举借债投资,造成2011-2015年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甚至出现较大面积的亏损。

从“降杠杆”到“稳杠杆”,防止下一轮个人违约潮?

2015年政府启动供给侧改革,对于过剩的产能进行控制和退出,钢铁、煤炭价格从底部大幅回升。其中焦炭最大涨幅超过300%,螺纹钢期货价格也从最低的1600元/吨涨到目前3900元/吨,钢铁和煤炭企业盈利状况大幅好转,相关企业的杠杆率从2016年开始有所下降。

最近,国资委明确国企降杠杆减负债,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与兵器装备、中国石化、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6家央企签订了降杠杆减负债责任状。

再结合这两年万达、复星、海航、安邦等中国财团国内外并购受阻,以及前两年火热的PPP项目清理,还有“债转股”等政策。可以发现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处于一个降杠杆阶段。

居民杠杆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

 “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家庭债务/家庭可支配收入)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截至2017年末,中国家庭部门的杠杆率高达110.9%,甚至已经高于美国家庭部门的杠杆率水平(108.1%)。”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张晓晶、常欣、刘磊的研究,我国居民部门加杠杆,呈现加速态势:

1993—2008年,由8.3%上升到17.9%,15年(增长)不到10个百分点;2008—2017年,由17.9%上升到49%,9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年均增幅近3.5个百分点;近两年年均增幅更是达到4.9个百分点。(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债务/GDP)

  杠杆率的攀升绝大部分要由于过去几年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不管是“刚需一族”还是投资或者投机性资金恐慌性(疯狂)流入,进一步推升房价。据统计,中国家庭负债中有超过70%都是贷款买房,而且最近两年甚至出现不少非法的“首付贷”、“信用卡套现”买房,以及P2P贷款资金大幅流入房地产推升房价。

同样得益于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还有政府部门。下图为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杠杆率对比,可以发现从2014年开始政府部门杠杆率不断下降,特别是在2015年-2016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

而与之对应的是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10个百分点。

从“降杠杆”到“稳杠杆”,防止下一轮个人违约潮?

——数据来自于网络

然而这些都建立在“房价永远涨”的基础之上,一旦房价涨势趋缓,或者下跌。那么对于这两年加杠杆入市的人来说,无疑将会是灭顶之灾!

最近人民币的贬值,资本外流,加上房地产贷款政策收紧,全国局部地区房价已经有出现出现跳水的迹象,如北京通州K2十里春风,据购房者称“刚开盘的时候是4万多,现在的售价是2万多,相差两万、贬了一半”。

再来看一下最近几年P2P网贷规模与北上深的房价走势对比图,可以看到从2014年以来快速攀升,2017年见顶之后,迅速回落,一线城市的房价也基本稳定下来。

从“降杠杆”到“稳杠杆”,防止下一轮个人违约潮?

——数据来自于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份以来,短短9天就有高达32家P2P平台爆雷,涉及金额预计超千亿。7月9日央行明确表态: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未来可能还会有不少P2P公司出现兑付危机,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回收压力明显,不排除对房价造成一定的冲击。

有关房地产,笔者也是愿意多说两句,2017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基本处于稳定,但是二三线不少城市出现大幅上涨。这其实不是一个积极信号,甚至是危险信号!这就好比2015年股票市场——优质股票先涨上去,后来质地稍差和垃圾公司一起也拉升,最后的结果都只会是一地鸡毛。

我们前面提到了企业债务违约频发的问题,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资产负债率太高,也就是财务杠杆过高,公司现金流难以为继导致。同样对于个人来说,一旦现金流收入不能覆盖支出,也很容易发生违约。

中国这几年居民杠杆买房之后,绝大多数房产持有者都是现金流紧张的,有些甚至依靠信用卡、花呗、借呗等P2P贷款维持现金流。

一旦经济情况或者房价出现稍大波动,可能会出现一波个人违约潮,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中美贸易争端如此紧张和棘手的根本原因!

笔者是最不希望发生这类事件的!一方面,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未来资本市场也是一大考验。笔者坚信,在国家主导降杠杆的主旋律中,民众只要不盲目加杠杆,努力工作,适当消费,三五年后中国经济依然会维持蓬勃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