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鑑定,這潭渾水何時才變清?

目前鑑定市場亂象叢生,需要政府進行有效調控、提供終極解決方案的呼聲很高。

一是:目前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市場巨大,據有人估計收藏大軍近億人,藏品數量難以估計。品類繁多,五花八門。

體制內文博專家隊伍的規模有限,水平也參差不齊。但國字頭鑑定一開,憑其品牌效應,勢必引來求鑑者的潮湧,相形之下國家隊是否招架得了?

古玩鑑定,這潭渾水何時才變清?

圖片來自於網絡

二是:相當多中國文物歷來存在學術上的爭議,就是老一代泰斗級專家們在世時也難以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見。

三是:在當前的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中,國家隊的隊員們能否各個都做到拒腐蝕永不沾,鑑定僅憑良心?能否各個做到不怕得罪同行,不怕得罪權威,剛直不阿,直抒己見?

古玩鑑定,這潭渾水何時才變清?

圖片來自於網絡

數年前,河南鑑定專家劉某鑑定家傳的古畫,乾隆御筆《嵩陽漢柏圖》。劉姓專家先說古畫是贗品,僅值3、4萬元,後又將此畫撮合賣給了他自己的朋友,以17萬元成交。一年後此畫竟在某知名拍賣行拍出近8700萬元高價,前後價格相差500多倍,釀成官司。

目前民間文物鑑定市場是一潭渾水,國有文博單位趟進去,勇氣可嘉但難度很大。

讓國有文博單位參與民間文物鑑定,可以認為是治理鑑定行業亂象的方法之一,但不一定是最佳的和根本的辦法。

古玩鑑定,這潭渾水何時才變清?

圖片來自於網絡

國家文管部門面對當前文物鑑定的混亂局面,必須有所作為。抓住亂象的癥結所在。其癥結就是文物鑑定市場中各方的利益關係。而政府幹預市場,調整,規範市場利益關係的根本手段在於法律、制度和規範。

既然文物鑑定已經普遍成為一種特定群體向社會提供服務,並且賴以牟利,形成了一種行業。那就理所當然的要接受政府的監管,遵守政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政府頒佈的行業規章制度。

文管部門起碼要加強文物常識的正面宣傳,規範和限制那些誤導大眾的娛樂性節目。以積累正能量。

加強對歷代文物標準器的科學研究,向社會鑑定機構提供科學精確的範本。

加強各類鑑定儀器、設備的研發,以推動文物鑑定的科學化。

古玩鑑定,這潭渾水何時才變清?

圖片來自於網絡

朋友們對於民間文物鑑定的亂象還有什麼“妙招”,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