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金門,是位於我國福建省東南部的面積只有150多平方公里的海島,在祖國地圖上致多能標上一個小小的斑點。當60多年前那場改變中國面貌的全國解放戰爭進入尾聲之時,它的名字開始引起世人的注意。在1958年那個不平靜的夏天,這個島又一時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萬炮齊發,對盤踞在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隊發起了猛烈轟擊。

新中國成立後,逃到臺灣的國民黨當局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派遣陸、海、空軍,以金門、馬祖等島嶼為前哨據點,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襲擾和破壞活動。

1958年7月,臺灣國民黨當局在美國的支持下,企圖反攻大陸,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不斷炮擊廈門、蓮河附近的村鎮,臺灣海峽的形勢頓時緊張。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人民解放軍炮兵積極練兵,隨時準備炮擊金門島上的國民黨軍隊

美國入侵黎巴嫩事件發生後,毛澤東於7月15日至18日連續召開會議,分析情況,研究對策,作出了炮擊金門、以實際行動聲援中東人民革命的決定。7月18日晚,在召集各軍事部門負責人開會時,毛澤東談到: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鬥爭,不能僅侷限於道義上的,還要有實際行動。金門、馬祖是中國的領土,打金門、馬祖,懲罰國民黨軍,是中國的內政,敵人找不到藉口,但對美帝國主義有牽制作用。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毛澤東在1958年北戴河會議上講話,在這次會議上,他決定炮擊金門。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炮兵某部在炮擊金門前表決心

8月23號17時30分,為了打擊國民黨部隊對大陸進行騷擾和破壞活動的前沿陣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對金門的敵人發起了猛烈轟擊。兩個多小時裡,共發射炮彈三萬多發,重創金門之敵。遠在臺北的蔣介石剛剛準備吃飯,就收到了金門正在遭受猛烈炮轟的報告。聞聽此訊,已是七十古稀的蔣介石先是一怔,不一會兒眉頭舒展,連說了三個“好”,隨即命令左右: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去訊求援。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美國急忙從中東地區調兵臺灣海峽,並派艦隊為國民黨軍隊護航。毛澤東發出試探性命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結果有數艘蔣艦中彈沉沒,而美國人見勢不妙,棄之不顧,掉頭逃竄。再次暴露出美國的紙老虎本質。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1958年8月27日,美國航母“埃塞克斯”號離開地中海,加入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附近。

在其後的4個多月裡,解放軍共進行了7次大的炮擊,13次空戰,3次海戰,擊落、擊傷敵機34架,擊沉、擊傷敵軍艦船27艘,斃傷敵軍7000多人。

人民解放軍萬炮齊轟金門,打得金門守軍措手不及。臺灣老兵王先生回憶:“那天,吃過晚飯,幾個弟兄又來叫我去散步。我想起床底下還有兩件髒衣服要洗,就說:你們先去,我等一下去找你們。我剛給髒衣服抹上肥皂,解放軍的炮彈就鋪天蓋地地飛過來了,打得太準太猛,營區裡亮光閃閃一片煙塵,大地像裝了彈簧似的一跳一跳的,抖得人都站不住。弟兄們根本沒有防備,四下裡亂跑著躲避。幸好水房離營房比較遠,落彈不多,我就勢臥倒,滾到一個一尺來深的地溝裡,兩隻手抱住頭,心說:乖乖,聽天由命吧!後來知道,出去散步的弟兄們死了好幾位,掛彩的就更多了。阿彌陀佛,是那兩件髒衣服保了我一命。”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在炮擊金門當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上,毛澤東說:“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臺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臺灣太遠打不到,我就打金、馬。這肯定會引起國際震動,不僅美國人震動,亞洲人震動,歐洲人也震動。在美國干涉臺海後,中央決定因勢利導,將金門和馬祖作為拴住美國人的兩根鉸鏈,使其如食雞肋,騎虎難下。”

為了粉碎美國搞“兩個中國”的陰謀,中央決定讓金門、馬祖暫時留在臺灣當局的手中。

10月6日,《人民日報》刊載了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戰爭,三十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有關的問題。”“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於美國有利,因為它可以取得主動。遲走不利,因為它老是被動。一個東太平洋國家,為什麼跑到西太平洋來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東太平洋是東太平洋人的東太平洋一樣。這一點是常識,美國人應當懂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並無戰爭,無所謂停火。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臺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終究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當。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告臺灣同胞書》宣佈:“從10月6日起,暫以7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運輸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

60年前,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10月25日,毛澤東再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表《再告臺灣同胞書》,著重揭露美國政府製造“兩個中國”的企圖。在《再告臺灣同胞書》中,毛澤東明確宣佈對金門“逢雙日不打炮”,“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策略,並告知臺灣人民:這“不是詭計,而是當前具體情況下的正常產物”。隔日炮擊的結果,一方面使金門繼續成為美國人脖子上的一根絞索,另一方面也使蔣介石不能從金、馬撤軍,繼續保持與大陸的聯繫,從而避免臺灣孤懸海外,成為美國製造“兩個中國”和“臺灣獨立”的藉口。

1961年12月,又宣佈停止實彈射擊,只打宣傳彈。國民黨軍也照此辦理,雙方的這種象徵性炮擊一直持續到1978年底。

1979年1月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佈了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同一天,國防部長徐向前發佈《關於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宣佈從即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

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已過去六十載,瀰漫在金門上空的硝煙也早已消散,祖國和平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回顧歷史,深切緬懷那些在金門乃至整個東南沿海作戰中付出了汗水、鮮血乃至生命的同志。祖國統一大業的最後實現,將是對這些前輩的最好告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