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名言到底是不是拿破崙說的?毛澤東、孫中山曾多次引用

“一支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支毛瑟槍”的名言,到底是不是拿破崙所說?我國不少專家學者查找過,卻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筆者在《馬藏》編纂與研究中發現一些資料,可供佐證。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給丁玲的詞《臨江仙》中,寫下了“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的名句。長期以來,關於“三千毛瑟精兵”,注家多是這樣解釋的:“毛瑟:德國毛瑟工廠所製造的步槍和手槍。孫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與報界的談話》中說:‘常言謂:一枝筆勝於三千毛瑟槍。’”——這裡並沒有把它與拿破崙聯繫起來。

1939年12月9日,毛澤東在延安發表的《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的講話中說:“如果知識分子跟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結合起來,就是說,筆桿子跟槍桿子結合起來,那末,事情就好辦了。拿破崙說,一支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支毛瑟槍。但是,要是沒有鐵做的毛瑟槍,這個筆桿子也是無用的。你們有了筆桿子,再加一條毛瑟槍,根據拿破崙的說法,那末,你們就有三千零一支毛瑟槍了。有了這,什麼帝國主義也不怕,什麼頑固分子也不怕。有了這,這些狗子敢來咬一口嗎?”

這句名言到底是不是拿破崙說的?毛澤東、孫中山曾多次引用

雖然很多注家都認為,毛澤東《臨江仙》詞中的“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實際上就是化用了拿破崙“一支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支毛瑟槍”這句名言,但他們為什麼沒有挑明這一點呢?回答是,拿破崙的這句名言,實際上是很難找到出處。中央文獻研究室的有關同志曾懷疑,“有沒有可能是毛澤東記錯了,這句話是別人說的,不是拿破崙的話”。

後來,他們從《孫中山全集》中見到兩處與拿破崙這句話有聯繫的論述。一處,就是前引孫中山1922年8月24日《與報界的談話》,孫中山在談話中說:“欲得真正統一,尚須大家奮鬥,今後奮鬥之器,不以槍而以筆。常言謂:一支筆勝於三千毛瑟槍。”文獻研究室的同志認為,“一支筆勝於三千毛瑟槍”與“一支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支毛瑟槍”是很接近的,但孫中山用的是“常言謂”,並沒有說是誰說的(雖然“常言謂”也不能排除這句話是拿破崙說的可能性)。

另一處,是孫中山1922年10月17日的《致〈覺民日報〉函》,孫中山在這封信中說:“夙仰貴報為吾黨之喉舌,作僑界導師,大聲疾呼,發聾振久矣,盡宣傳之巨責,收文字之奇功,一紙風行,萬流景仰。……拿氏謂:‘報紙功力勝於三千毛瑟’,斯言殆可為貴報道矣,感甚佩甚!”文獻研究室的同志認為,孫中山“這裡明確指出是拿破崙說的,但話中的‘報紙功力’與‘一支筆’還是有差別的。”

在編輯《毛澤東文集》的過程中,文獻研究室的同志為查找“一支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支毛瑟槍”的出處,確實是花費了不少精力,雖然最終還是沒有得到結果,但他們卻得出瞭如下的結論:“孫中山的這兩段論述,雖然都不能作為毛澤東講話中引用的拿破崙說的‘一支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支毛瑟槍’的直接出處,但作為拿破崙講過這類意思的話的佐證,卻是有價值的,說明毛澤東沒有記錯。”

筆者最近參加北京大學主持的《馬藏》編纂與研究工作,其中一項任務是負責金天翮(1873-1947)編譯的《自由血》一書的校注和說明。《自由血》一書編譯自日本學者煙山專太郎(1877-1954)1902年4月出版的《近世無政府主義》的前編《俄國虛無主義》。《自由血》一書第四章的末尾,在提到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1881年3月即位後嚴查國內新聞書刊的情況時,引用過這樣一句話,原文是:“拿破崙曰:遇一反對之報館,其勢力勝於四千支毛瑟槍”。

雖然《自由血》一書及其翻譯時所依據的日文原著,都沒有提供這句名言的出處,但筆者以為,它無疑給“一支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支毛瑟槍”是拿破崙的名言,提供了又一份佐證;同時還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最遲在孫中山1922年講話和書信的18年前,拿破崙的這句名言已經通過晚清時期的漢文譯著,被中國的知識分子所知曉。

(作者為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現為北京大學《馬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監製:李慶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