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祕密

現在還記得中學時課本上所學的那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時常在想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君王,竟然為了博得身旁的美人一笑而拿自己和自己萬千子民的姓名開玩笑。當然這也是東周的一個歷史變革點,正是這件事之後,東周開始衰敗,後來在戰國時期有了諸侯割地七雄爭霸的局面。最後在公元221年,秦國統一天下正式結束了這局面。

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秘密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就是當時楚國被秦國亡國之後,所放出來的豪言壯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但是這句話並不是像我們所看到的那麼淺顯易懂,換句話說,我們看到的並不是說話者想要表達的初衷。那麼要正確的分析這句話的內容,我們就得從秦楚兩國的歷史開始說起。

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秘密


當時秦楚皆是周王室的麾下,我們先來看看秦國吧。當時秦國的祖先秦非子馬養得很好,因而被周天子封了諸侯一職。這樣一看秦國得出身確實比較低微,說是封了諸侯,但其實什麼都沒有。他們的諸侯之位正式有了諸侯國基礎是當時秦穆公平定關戎有功,後來才坐穩了諸侯國之位。但自秦穆公以後秦國的國力便開始衰退,再加上沒有很好的管理,漸漸的積老積貧,處於很危險的境地。

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秘密


好在之後發生了商鞅變法,使得秦國有了一線生機。這一次變法之所以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就是因為它敢於去打破以前腐朽的制度,變法之後人人都有建功立業的權利,只要你想,你就可以靠著自己的能力過上很好的生活。這樣人人都有了幹勁,秦國的國力漸漸開始恢復,後面甚至成了天下強國。

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秘密


再回頭來看看楚國,可以說它是一個天生的貴族國家。而且整個楚國在後期的發展之中也十分順利,楚莊王在任的時候,大敗晉國從而成為一代強國。那段時期是楚國在春秋時期最鼎盛的時期,到了戰國的時候,楚國有了吳起變法,這一變法使得楚國更加強大,人員也更加富足,兵力也更加強大。此時的祖國正式開啟了巔峰時期。

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秘密


但所謂居安思危,自然是有它一定的道理,楚國發展得如此迅猛自然會有一些問題出現。當時在楚國屈、景、昭三個氏族在楚國發展得如日中天,仿若整個楚國只屬於他們三個家族一般。政治權利還有大把的錢財全都落在他們手裡,普通百姓的生活始終得不到發展,雖有變法使得楚國更加強大,但是強的人越來越強,弱的人越來越弱。後來楚國漸漸開始衰弱,直到後來被秦國滅國。

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秘密


在這裡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句話,其實並不是什麼項羽放出的豪言壯語。這句話當中所提到的楚三戶實際上指的是那三個氏族,並不是說楚國全部的子民。從這裡也看出來這種思想其實是很腐朽的,所謂復國不如說是復辟貴族階級來得更為貼切。所以這簡單的八個字其實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秘密


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警世名言,也不是什麼豪言壯語,只是那臨死之前最後的呻吟。這也就是實力特別強大的項羽最終敗給一無所有的劉邦的原因,因為一個國家立國的基礎在於人民,而不是那麼貴族的實力。如果有能力那就讓每個氏族都變為貴族,而不是讓區區幾個貴族掌控著整個國家。一個君王只有在自己能看到百姓們的生活疾苦並想著去解決這些問題才是一個值得人們擁戴的君王。

名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背後隱藏個秘密


無論是秦國對於楚國的勝利還是劉邦對於項羽的勝利都表明了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