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在明朝中期對明朝威脅最大的不是北面的蒙古也不是東北的女真,而是當時沿海的倭寇。倭寇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有兩個一個是當時日本國內部鬥爭導致日本武士落魄,為了生計做的倭寇,另一個是當時大明朝採取的海禁策略,使得當時沿海地區的海外貿易受到打擊,一些靠海吃飯的人失去了生計,然後做了海盜。說到明中期的倭寇就不得不說到當時的一個安徽人,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這個安徽人就是汪直,他是在十六世紀縱橫東洋的第一海洋巨寇,此人一生傳奇,前半生默默無聞,在國內到了混不下去的地步,後半生縱橫東海,把整個東亞海洋折騰的天翻地覆,被明王朝恨的牙癢癢,但是卻被日本人頂禮膜拜到今天,甚至還為他樹立銅像紀念,直到今天還被祭祀。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汪直在三十九歲之前一直都是徽州歙縣的一個小混混,一事無成,混了三十八年一事無成,直到三十九歲那年,汪直與同鄉徐惟學和福建漳州人葉宗滿、謝和、方武一起去廣東進行海外貿易,同年抵達日本,從此開始自己傳奇的後半生。在當時的海外貿易雖然說得好聽,其實就是走私,因為當時的國策採取禁止海外貿易策略,私自海外貿易是要被殺頭的。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其實海禁這個國策後患無窮,在宋朝不海禁,宋朝稅賦達到一億多兩白銀一年,在明朝海禁使得明朝賦稅最高峰也才是1500萬兩,到了清朝更是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中華大地落後於西方國家,才有了後來近百年的屈辱史。對外貿易其實是相當賺錢,當時清後期“廣州十三行”著火,白銀被化成水,一直流到海里,看見海外貿易在當時的利潤有多大。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汪直在抵達日本之後先是參加同鄉許棟的貿易集團(海盜),在許棟被明朝官兵消滅後,汪直自立為船老大,先是與官兵配合,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海盜盧七、沈九等,吞併福建籍海盜陳思盼。最後因為跟官兵合作有功,在官兵的默許之下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自由貿易。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直到胡宗憲被任命為浙江總督,由於汪直在官府默認自由貿易的情況下,掌握了很多資源,再加上當時的競爭對手都被消滅,使得汪直能夠收攏當時的多股海盜,讓汪直成為最後的海中霸主。雖然汪直也是海盜,但是汪直的傾向在於大明能夠開放海禁讓他們進行自由貿易,甚至在他的手下徐海率領倭寇襲擊東南沿海之時,還被汪直痛斥。從此可見汪直就是一個有膽量的生意人,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本。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等到胡宗憲上臺之後大力整治倭寇,但是整治倭寇必然繞不開汪直,於是胡宗憲就採納當時他的幕僚徐渭的建議,招降汪直。汪直在之前胡宗憲沒來之前有過跟當時總督王抒有過合作,汪直配合王抒剿滅海盜,他獲得自由開市的權力,但是由於汪直沒辦法消滅海盜,並且也沒辦法完全約束自己的手下不去騷擾沿海,被王抒襲擊圍殲汪直,導致汪直產生了恨意,並且紮根日本,並建國宋,自己號稱徽王。徽州的王,徽王。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等到胡宗憲採納徐渭的建議之後顯示善待汪直的家人,然後在派人去和汪直接觸,最後說服汪直,投降朝廷,接受朝廷的封賞。但是由於當時汪直的名聲太大,導致他剛剛上岸之後就被當時的杭州巡按御史王本固抓獲,然後斬首示眾,縱橫半生的海洋霸主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汪直在被斬首是說了一句話:我一人死不足惜,就是可憐了沿海的百姓。在汪直被殺後,海盜群龍無首,官兵圍剿失敗,之後更是在沒人約束的情況下更加變本加厲的為禍東南。直到十幾年後才被戚繼光等抗倭將領基本平定海患。

這個安徽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日本稱王稱霸

總結:汪直之所以能夠成為海帶,最重要的一點是明朝的海禁政策,再加上當時明朝的物品在海外都很暢銷,往返利潤巨大,於是催生出很多的不顧生命危險,進行私下海外貿易的人,汪直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支。如果沒有當時的海禁政策,汪直也許會成為一代海商而不是一代海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