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謀士主父偃實死於遊戲人生的態度

主父偃,漢武帝時大臣。臨淄人。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當初,主父偃在齊、燕、趙各地活動,都沒有受到人家的厚待,儒生們聯合起來排斥他,不能相容;家中貧窮,借貸無門。公元前128年,主父偃就西入關中,到皇宮的門闕下上書,早晨把奏書呈上,晚上就被召入宮中拜見武帝。

主父偃很有些水平。他上書談了九項事情,其中八項是關於律令問題;另外一項是諫止征伐匈奴。武帝召見了他和另外二人,對他們說:“諸位原來都在何處,我們為什麼相見得這樣晚!”武帝都把他們任命為郎中。主父偃更受武帝信任寵幸,一年之內共升了四次官,擔任了中大夫。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針對諸侯坐大問題提出推恩之策。他說:“古代諸侯的封地不超過方圓百里,朝廷強地方弱的這種格局,容易控制。現在的諸侯有的連城數十座,封地方圓千里,朝廷控制較寬時,他們就驕橫奢侈,容易做出淫亂的事情,朝廷控制一緊時,他們就會憑藉自身的強大而聯合起來反叛朝廷;如果用法令來分割削弱他們,就會產生叛亂的苗頭。以前晁錯推行削藩政策而導致吳楚七國叛亂就是這種情況。現在諸侯王的子弟有的多達十幾人,而只有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人雖然也是諸侯王的親生骨肉,卻不能享有一尺的封地,這就使得仁孝之道不明顯了。希望陛下命令諸侯王可以把朝廷給他的恩惠推廣到其他子弟的身上,用本封國的土地封他們做侯,他們人人都為得到了希望得到的東西而歡喜;陛下用的是推行恩德的方法,實際上卻分割了諸侯的封國領地,朝廷沒有采用削奪的政策,而王國卻逐漸衰弱了。”武帝聽從了他的意見。春季,正月,武帝下詔說:“諸侯王中有想推廣自己所享受的恩惠,分封領地給子弟的,命令各自一一奏報,朕準備親自給他們確定封邑的名號。”從此之後,諸侯王國開始被分割,而諸侯王的子弟們都成了侯了。

對於匈奴問題,主父偃建議採取蒙恬所採用的修築城池的辦法。他說:“黃河以南地區,土地肥沃富饒,對外有黃河天險為屏障,蒙恬當年在此地修築城池以驅逐匈奴,對內節省了轉運輸送屯戍漕運的人力物力,又擴大了中國的疆域,這是消滅匈奴的根本方法。”武帝把他的意見交給公卿大臣討論;大家都說不便利。武帝終究還是採用了主父偃的計謀,設置了朔方郡,派遣蘇建徵調十多萬民夫修築朔方城,又修繕原秦王朝時期蒙恬所建造的要塞,利用黃河天險作屏障。水陸運輸的路程十分遙遠,自崤山以東的地區,人民都蒙受運輸的勞苦,耗資高達數十百萬萬,錢府糧庫被支付一空。漢朝還放棄了上谷郡所轄的與匈奴犬牙交錯的僻遠縣——造陽縣,把這片土地給了匈奴。

此外,主父偃還提出強制遷徙各郡國的豪強人物到茂陵邑居住的建議。武帝聽從了他的意見,遷徙各郡國的豪強人物和財產超過三百萬錢以上的富戶到茂陵邑居住。

主父偃對於生死看得開,一點不在乎。大臣們都害怕主父偃,賄賂贈送他的財物總計有千金。有人對主父偃說:“您太蠻橫了!”主父偃說:“我如果活著享受不到列五鼎進餐的貴人生活,死時就受五鼎烹的酷刑好了!”

古文的原話顯得相當豪邁:

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或說偃曰:“大橫!”偃曰:“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人說,不作死就不會死,他的這種遊戲人生的態度很快給他招來了身死滅族的禍端。

齊厲王劉次昌與他姐姐紀翁主私通。主父偃想把女兒嫁給齊王,齊王的母親紀太后不同意。主父偃決定報復齊王,就趁機對武帝說:“齊都臨是有十萬戶居民的大都會,市井商稅高達千金,人口眾多而且地方富裕,超過長安,不是天子的親弟和得寵的兒子,不得在此地為王。現在的齊王和陛下的血親關係越發疏遠了,又聽說他和他姐姐通姦亂倫,請求查處齊王!”於是,武帝就任命主父偃擔任齊國的相,並且負責審查齊王的問題。

主父偃一到齊國,就在那些給他白眼的親朋故舊面前顯擺一番:

至齊,遍召昆弟賓客,散五百金予之,數曰:“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入偃之門!”

當然,他的主要目標是齊王。他立即捕審齊王后宮中的宦官,供詞牽連到齊王;齊王害怕了,喝毒藥自殺。主父偃年輕時曾遊歷齊和燕、趙三國之地,等到他身居高位,接連毀滅了燕、齊兩國,趙王劉彭祖害怕自己成為主父偃的下一個迫害的目標,就上書給武帝,告發主父偃接受諸侯賄賂。等到武帝得知齊王自殺的消息,勃然大怒,認為是主父偃劫持齊王迫使他自殺,就把主父偃召回,逮捕下獄。主父偃承認他接受諸侯金錢賄賂,但實在沒有強迫齊王自殺。武帝不想殺主父偃,可是公孫弘補了一刀,說:“齊王自殺,沒有後代繼承,封國被廢除改設為郡,領地歸屬朝廷。這件滅人之國的惡事,主父偃是罪魁。陛下如果不殺主父偃,就沒有辦法向天下人謝罪道歉。”於是,武帝就把主父偃全家滅族。

小心眼的主父偃真是求死得死啊。心懷惡意,與王公貴族作對,多半沒有好下場。劉氏皇帝總是將血緣親情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沒有十足的證據,導致王族死亡,那多半沒有什麼好下場。例如漢文帝的同父異母弟劉長在流放的途中絕食而死,死訊傳到朝廷,文帝立即命令丞相、御史大夫逮捕拷問傳送淮南王的沿途各縣不開啟封門送食物的官員,把他們全都處死。

主父偃要的就是快意恩仇的人生,不在乎生死,可是總得為自己的親人著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