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不能“强迫”儿童成长?

为何我们不能“强迫”儿童成长?

马斯洛是现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提起马斯洛,我们会想到他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按照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低层次的需要更具优势性,只有在它们得到很好的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崭露头角。

为何我们不能“强迫”儿童成长?

在本书中,马斯洛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对儿童的成长进行了研究,深入探究了以下几个问题:

  • 成长是如何发生的?

  • 儿童为何成长,或为何不成长?

  • 他们如何知道成长的方向?

  • 他们又如何避开病态的方向?

  • 父母如何做能促进儿童成长,而反之,什么样的作为会危害孩子的成长?

马斯洛提出我们应该对孩子“不成长”“畏惧成长”的退缩和防御姿态表示尊重,这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为何我们不能“强迫”儿童成长?

成长是远期目标。健康成长的婴儿和儿童不为远期的目标或长远的未来而活,他们忙着快乐地生活,自然地活在当下。他们正在生活,而非正在准备去生活。他们如何能做到只是自然地存在,追求享受当前活动,不努力成长,却仍然能一步步前进,健康地成长,发现真正的自我呢?

健康的婴儿或儿童,只是存在,作为自身存在的一部分,他只是随意、自发地好奇、探索、疑惑和感兴趣。甚至在没有目的、无须应对、自然地表达自我时,他也倾向于尝试验证自己的能力,靠近世界,为其所吸引、着迷,对其感兴趣、好奇,并操控这个世界。探索、操纵、体验、感兴趣、选择、高兴、享受,都可看作纯粹存在的特性,虽然这是以一种偶然的、无计划的、没有预期的自发方式进行的。自发的创造性体验可以在无预期、无计划、无预见、无目标的情况下发生,而且的确发生过。只有当儿童充分满足自己,感到无聊时,才可能转向其他乐趣,或许“更高级的”乐趣。

如此一来,必然产生如下问题。是什么让他退缩?是什么在阻碍成长?哪里存在冲突?除了向前成长还能如何?为何对有些人而言向前成长如此艰难痛苦?在这里,我们必须更充分地认识未满足的匮乏性需要的固着力和后退力,安全和保障的吸引力,针对痛苦、恐惧、失败和威胁的防御和保护机能及成长所需的勇气。

为何我们不能“强迫”儿童成长?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组力量:退缩与前进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组力量。一组出于恐惧,紧紧依附安全和防御,留恋过去,倾向于后退,害怕脱离与母亲的子宫和乳房的原始联系,害怕冒险,害怕损害已有的东西,害怕独立、自由和分离。另一组推动他向前,帮助他塑造完整、独特的自我,充分发挥所有能力,建立面对外在世界的信心,同时接受最深处、最真实的无意识自我。

上述内容可以用一个图式来表示,图式虽然简单,但启发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我设想无论现在或将来,这个防御力量和成长趋势的基本困境或冲突都存在,且嵌在人的本性最深处。如下图所示:

安全←————————→成长

然后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各色成长机制做如下简单划分:

1. 增强成长方向的矢量,例如,使成长更具吸引力、更令人愉悦;

2. 成长恐惧最小化;

3. 安全方向的矢量最小化,即降低其吸引力;

4. 安全、防御、病态和后退等恐惧最大化。

然后,我们可以在图式里增加如下四组效价:

增加危险      增加吸引力

安全←——————→成长

最小化吸引力    最小化危险

因此,我们可将健康成长的过程看作一个永不完结的自由选择情境系列,人一生每时每刻都在面对这种情境,不得不在安全和成长、依赖和独立、后退和前进、不成熟和成熟之间做选择。安全既让人忧虑,也让人愉悦;成长亦是如此。当成长的乐趣和对安全的忧虑大于对成长的忧虑和安全的乐趣时,我们向前成长。

当然,“成长经由快乐”这一构想,必然让我们做出如下假设:感觉不错的东西,从成长的意义上讲,对我们“更好”。我们相信,如果真正有选择自由,且选择者对此不是太过厌恶或害怕,那么他多半会做出有益健康和成长的明智选择。

为何我们不能“强迫”儿童成长?

安全需要比成长需要更具优势性

安全和成长之间还有一层关系必须提及。显然,通常向前成长总是以很小的步子迈进的;在感觉安全时,感觉向外探索未知有个安全的母港时,感觉勇敢冒险而有退路时,成长才会前进一步。我们可以用学步小孩离开母亲走向陌生环境为例:较为典型的情况是,小孩用眼睛探索房间时,先是紧紧抓住母亲,然后大着胆子离开母亲一点儿,同时不断安慰自己母亲的保护还在,这样离开的距离越来越大。小孩就是用这种方式探索危险、未知的世界。如果母亲突然消失,小孩就会陷入焦虑,不再对探索世界感兴趣,只希望能重新感到安全,甚至还可能失去能力,例如,他可能只敢在地上爬,不敢走路。

安全得到保证后,更高级的需要和冲动就会出现,逐渐发展并占据支配地位;危及安全,意味着后退到更基本的位置。这意味着在放弃安全和放弃成长之争中,安全通常会胜出。安全需要比成长需要更具优势性。一般而言,只有感到安全的儿童才敢于健康地成长,他的安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不能推着儿童前进,因为未满足的安全需要会永远潜伏,一直要求被满足。安全需要被满足得越充分,对儿童的效价越少,吸引力越小,越不会影响他的勇气。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儿童何时感到足够安全从而敢于向前迈出新的一步?归根究底,唯一的方法就是看他的选择,也就是说,只有他真正知道前方召唤力量胜过后方召唤力量、勇气压倒恐惧的正确时机。

为何我们不能“强迫”儿童成长?

如果坚持自我会失去他人,儿童会选择放弃自我

儿童最终必须自己做出成长的选择,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的主观快乐体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和信任个人内在的终极需要和外界帮助的需要呢?如果他的确需要帮助,没有帮助便害怕不已,不敢前进,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成长?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做会危害他的成长?

就儿童而言,主观快乐体验(信任他自己)的对立面是他人的看法(爱、尊重、赞同、赞赏、他人的奖励、信任别人而非自己)。因为他人对无助的婴儿和儿童至关重要,担心失去他们(视他们为安全、食物、爱、尊重等的提供者)便成为最主要、最可怕的威胁。因此,在自己的快乐体验和他人的赞赏之间进行艰难选择,儿童通常会选择他人的赞赏,而对自己的快乐,或加以抑制,或使其消失,或故意忽视,或用意志力控制。

如果坚持自我的唯一方式是失去他人,那么儿童一般会放弃自我。对儿童而言,安全是最基本、最具优势性的需要,远比独立和自我实现重要得多。如果成人强迫儿童在失去一个(较低级但较强烈)重要需要和另一个(较高级但较微弱)重要需要之间做出选择,他一定会选择安全,哪怕以放弃自我和成长为代价。

从原则上讲,没有必要逼迫儿童做这样的选择。然而,由于自身的病态和无知,人们却常常这样做。我们之所以知道这种做法没有必要,是因为有足够的例子说明,儿童在同时面对一切高级需要时,可以不需付出巨大代价,既获得安全和爱,又获得尊重。

我们可以从治疗情境、创造性教育情境、创造性艺术情境以及创造性舞蹈教育中获得重要的教益。如若创设情境氛围是自由的、赞赏的、赞美的、认可的、安全的、愉快的、安抚的、支持的、没有威胁的、不评判的、不比较的,则个人感到绝对安全、不受威胁,他便可能表现出各种次要的快乐情绪,例如,敌意、神经质的依赖等。一旦这些次要情绪得到充分宣泄,他便自发地转向外人认为“更高级”或转向成长的其他快乐,如爱、创造性等。两种快乐都体验过后,他会更喜欢第二种。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文章摘选自《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由重庆出版社授权发布,转载请获授权。

为何我们不能“强迫”儿童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