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電視劇第一集《媽媽的遙控器》中:

小偉為了畢業旅行,偽造了成績單並慶幸媽媽沒有發現。但他發現他的日子竟然一直卡在同一天,直到他終於不想改成績單……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原來小偉媽媽得到了一個神奇遙控器,可以控制小偉的人生進度條。

小偉媽媽其實發現了小偉偷改成績單的事情,但她相信,只要她給小偉修正的機會,小偉就能學會誠實;只要她重複增加小偉的學習次數,小偉的成績就可以越來越進步。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小偉媽媽因為自己的婚姻不幸,生活不順,對兒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她最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你一定要告訴自己,我要努力讀書,要考上好大學,不要讓媽媽失望。」

這個場景多麼熟悉,相信很多父母也和孩子說過同樣的話:「你什麼都不用管,好好讀書,考個好成績就好了……」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為了讓小偉努力讀書,小偉媽媽從不顧忌小偉的感受,只要小偉有任何一點狀況出現,小偉媽媽就會按下遙控器,讓小偉的日子重來……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直到有一天,小偉媽媽禁止小偉談戀愛,小偉徹底奔潰,想到了用自殺擺脫媽媽的控制。

可無論他是割腕、觸電還是跳樓,媽媽都會用遙控器將他救活。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雖然這個故事有些極端,但確實也反映了中國式家庭的現狀。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被我們的父母控制過;而我們的孩子,現在可能同樣被我們控制著。

原先我不明白,為何父母對子女會有那麼強烈的控制慾。

直到看了這部劇,我才明白,從心理層面來說,父母對於孩子的控制慾,源於父母的不自信和焦慮。

2

控制慾開始於父母的不自信。

這裡的不自信,可以理解為對孩子身體健康的擔憂。

在有了孩子後,這類擔憂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擔心孩子睡眠不足,百般哄睡;我們給孩子喂輔食,孩子不想吃,我們怕他吃不飽,追著屁股餵飯……

孩子再大些時,我們擔心孩子營養不良,逼著孩子吃菜吃肉;我們擔心孩子游泳溺水,死活不讓孩子去學游泳……

因為害怕孩子受傷,我們總想通過控制孩子,讓他們走在我們認為安全的路上。

我們會給孩子定下各種條款,比如:你不準這個,不準那個……

我們美其名曰:「爸爸媽媽都是為了你好,你要乖乖聽話。」

這種控制,表面上是不相信孩子,其實就是自己不自信。哪怕從出發點來說是好的,但需要個度,因為過度地控制,會造成的不良後果。

前段時間有個粉絲諮詢我,說她4歲的孩子開始變得執拗,想要哪個玩具就非得拿到,不給就哭,問我怎麼改變孩子這種壞習慣?

我問:「孩子想要哪個玩具,你給他就好了,為什麼不給他玩呢?」

她答:「她害怕對孩子有求必應,萬一有一天孩子想要有危險的東西怎麼辦?」

我說:「你不想給孩子玩的東西,不讓孩子看到就好啦!」

相信類似的場景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

我們以「為孩子好」為名,限制孩子的行為,從沒想過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張,從沒想過長期控制孩子,很容易把父母和孩子導向日後無休止的「較勁模式」。

比如,我們想讓孩子聽話,孩子越喜歡惹我們生氣;我們讓孩子幹嘛,孩子偏偏不幹嘛……

於是我們總把問題歸結給孩子,責怪孩子叛逆、不聽話、執拗、任性……

3

控制慾還源於父母的焦慮。

我們容易因過去的失敗、現狀的不順以及未來的迷茫,而產生各種焦慮。

我們悔恨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努力,我們設想當初如果不這樣,就不會那樣……

而最後焦慮和悔恨的結果是:

我們總想控制孩子,重啟自己的人生,我們一邊說「為了孩子好」,實際上是「想讓孩子過我們想要的人生」。

前段時間,「學霸爸爸逼10歲女兒每天寫4篇作文,寫不完別睡!媽媽崩潰報警」的新聞上了熱搜。

這個爸爸是浙大學霸,年輕時學習成績很優秀,希望自己的女兒和自己一樣成為學霸。

於是,他給女兒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每天寫每天要寫四篇有質量的作文

而這個作業量對於10歲的女兒來說倍感吃力,作業經常寫到凌晨1、2點鐘,但如果孩子不能完成作業,學霸爸爸就不讓孩子睡覺,甚至體罰孩子。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每位父母都望女成鳳、望子成龍,但我們從來沒想過,我們安排給孩子的人生,是孩子想要的人生嗎?

只有我們安排的人生才能讓孩子有成就嗎,我們的焦慮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作為孩子,最悲哀的是:既厭惡父母設計的人生,又害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演員鄭爽曾和爸爸一起參加綜藝節目《旋風孝子》,節目中鄭爽幾次和爸爸抱怨,她覺得自己不適合娛樂圈。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那她又是怎麼進入這個演藝圈呢?

鄭爽的母親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讓鄭爽進演藝圈,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自己年輕時候就想從事演藝事業。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無法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希望孩子可以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當孩子反抗時,我們習慣用父母的權威操控著孩子的人生。

就像鄭爽一樣,她因為父母的設計進入了這個圈子,又害怕在圈子裡沒成績,辜負父母的期望,所以她無論何時都太在意別人的考法,甚至到了焦慮的底部。

曾經她就因為吃飯問題和爸爸爭吵,在鏡頭前崩潰大哭:「如果我胖了,誰還會喜歡我。」

“控制型”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4

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相信他們不需要我們控制,也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陳美齡,曾是與鄧麗君齊名的香港女歌手,因把3個兒子都送進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接受的一個採訪刷爆朋友圈。

採訪中,陳美齡分享了自己對教育子女的獨到見解。

她說,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不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為了分數。她所理解的教育目標應該是:通過教育讓孩子獲得一些工具,這些工具可以讓孩子尋找自己的夢想。要是他們失敗了,也不要氣餒,繼續尋找夢想就好;如果成功了,也需要謙虛,分享給大家。

成績不是一切,學習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讓孩子擁有學習能力,從而通過這種能力尋找夢想,而非幫助父母實現自己的夢想。

同樣是父母,我特別理解父母的焦慮和對孩子的期待。

但是我們也需要反思:通過我們的控制,可以讓孩子過上更好的人生嗎?我們想要的人生適合孩子嗎?我們的認知對嗎?孩子需要什麼樣的人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