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古老佛教與現代科學的再次相遇

美國作家海明威在他的名著《永別了,武器》中記載過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1918年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一枚霰彈在他身旁爆炸,他感到靈魂或其它的什麼從身體中抽出,就像捏著絲巾中的一角,把絲巾從口袋中拉出一樣。靈魂四處飄蕩,然後回來進入身體,他又活了過來。

瀕死體驗,古老佛教與現代科學的再次相遇

這種神奇經歷今天被稱為“瀕死體驗”。瀕死體驗目前是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的學科,這項研究正在改變傳統醫學對於死亡的定義,也在改變我們對生命的認知。

靈魂是否真的存在?死亡是生命的終結,還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通過瀕死體驗研究,科學家們開始重新審視生死這個大問題。西方甚至還成立了世界範圍的“瀕死體驗國際研究協會”,收集起大量有關靈魂存在的生動事例。近年來國內也開始有相關的研究見諸媒體。

瀕死體驗,古老佛教與現代科學的再次相遇

1、瀕死體驗的現代科學研究

美國人於2015年拍了一部紀錄片《生死與輪迴》,其中有一部分專門講述西方對瀕死體驗的最新研究。通過對傑出科學家的獨家採訪,基於大量的死後復生案例,第一次深入併科學地探索了這個問題。

“我看到一個隧道,一束光,以前去世的親人、朋友,那個世界非常美麗,我漂浮在天花板上方,非常輕鬆、寧靜......”,諸如此類,瀕死體驗者向科學家講述的記憶中有很多這類元素。

瀕死體驗,古老佛教與現代科學的再次相遇

但其實佛經中對中陰身的詳盡描述大大超越了當前科學家對瀕死體驗海量樣本的研究。瀕死體驗中的靈魂,非常接近佛經中所說的“中陰身”。

藏傳佛教中的《西藏度亡經》,又名《中陰得度法》,《中陰解脫經》,蓮華生大士著,經中就詳細講述了中陰身所需經歷的種種狀態,並且指導中陰身在所處的狀態中如何運作,以實現對輪迴的超越,迴歸至真法界。

2、什麼是中陰身?

中陰身:又叫中有、中蘊、中陰、中陰有等,是眾生在死後,尚未正式投胎時的生命狀態。所謂前陰已謝,後陰未至,中陰現前。前陰已謝指此期壽命已盡,後陰未至指尚未投胎。中國人普通叫靈魂,中陰身並不是鬼。

3、什麼人有中陰身?

一般而言,人死後皆有中陰身。但大善大惡者沒有。一個人生前積極行善,認真修行,對三寶及淨土深具信心,斷氣後毋需歷經中陰階段,可剎那間往生極樂。反之,生前罪大惡極,死後會剎那間墮入地獄。

瀕死體驗,古老佛教與現代科學的再次相遇

4、中陰身具體是什麼形象?

《大寶積經》對中陰身有詳細介紹:“中陰身具體形象大致分兩類:一種形色端正,一種容貌醜陋。投生到地獄道的中陰身,容貌就很醜陋,就像燒焦而扭曲的木頭;投生到畜生道的中陰身,形色和煙一樣;投生到餓鬼道的中陰身,形色和水一樣;投生人道、天道的中陰身,往往帶著金色光芒;投生色界諸天的中陰身,形色非常鮮白;至於無色界天,原本就沒有中陰身,因為無色界天根本沒有形色相狀。”

據《俱舍論》卷十所載,死亡瞬間至來生出世之剎那【(75分之一秒)(即投胎、入母胎內)】,其中間時段稱「中有」。因僅意識存在,並無實質肉體,乃由意識作主宰,幻化而來,非父精母血孕育所成,故稱意生身、意成身或化生身。

瀕死體驗,古老佛教與現代科學的再次相遇

眾生之意生身乃意識所成之身,形成元素為業力。彼已擺脫色身束縛,遠較生前自在。初往生時,意識甫脫離肉體,其舒適不可言喻。此時神識往上飄浮,於己色身歷歷可見。故人亡故後,會流連於棺槨或病榻旁,觀看自己色身。此時善惡尚在對判,業力未形成,故極其自由。因其極輕靈、敏銳,故覺知力為生前七倍,且具他心通,可閱讀他人之心識。此段時間長短不等,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

5、結 語

不可否認,科學家對待這個問題是非常嚴謹的,但毫無疑問,科學對此問題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問題還迷惘未知。小編想,如果科學家願意學習與接受的話,佛教將為科學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導與幫助。

原文出處:湖北隨州寶善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