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7月17日上午,设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广东省红十字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志愿者,70岁的黄伯。

“我承诺在逝世后自愿无偿捐献眼角膜。”他坚定地在一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上签名,希望捐献眼角膜。

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捐献人体器官,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体现,而黄伯一家很好地诠释了这种可贵精神。黄伯妻子去世前,也曾立下遗嘱要捐眼角膜。夫妻俩的共同选择,深受长辈的善行感染。2015年,黄伯的96岁父亲、东江纵队老战士黄克逝世后,如愿捐献了眼角膜,成为目前广东眼库年龄最大的眼角膜捐赠者。

两代人开展了一场爱心“接力”,无私捐献眼角膜,让患者重见光明,这种大爱精神,令人感动。近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珠江时报、佛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黄伯一家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捐献器官,可以造福后代。”7月20日,黄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生日当天宣布捐眼角膜

7月17日上午,黄伯独自到市二医院填了一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在签字时显得很淡定,“希望我的愿望可以实现!”

今年70岁的黄伯是位老战士,1968年参军,今年正是他参军五十周年。他1989年转业到了佛山工作,1999年退休。如今,黄伯经常与老友们四处旅游,跋山涉水都不在话下,曾五进西藏,2009年还去过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这样身体硬朗的人,为什么会突然来签订捐献眼角膜的志愿书?

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不久前,黄伯(右)与战友聚会

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七旬观壶口瀑布

实际上,黄伯早就希望能够捐献眼角膜,只是不知道去哪里捐。今年5月初,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眼角膜捐献信息后,心里很激动,随后拨打了报纸上留下的电话,向市二医院工作站咨询了有关事宜。

5月20日是黄伯的生日,当天他跟家人到高明游玩庆生。吃饭时,黄伯把捐献眼角膜的想法跟儿子说了,他们坦然接受,觉得很平常。“妈妈去世前,有捐献眼角膜的愿望。爸爸也想捐,不足为奇。”儿子十分支持黄伯的行为。

谈起妻子欲捐眼角膜一事,黄伯不禁叹息,眼睛也湿润了。“2016年,我爱人去世前立下了四条遗嘱,其中第一条就提到‘如果我的眼角膜还有用,请把它捐给有需要的人’。”黄伯说,在妻子去世后,儿子还主动提起这事,询问如何实现妈妈的愿望。“很遗憾,当时并不知道佛山有眼角膜捐献工作站。”黄伯妻子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但她的善心始终令家人敬佩。

父亲为广东眼角膜捐献最长者

捐献眼角膜,在一般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重大决定,但黄伯却将其看得很平常。不得不说,这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有关。

可以说,黄伯欲捐献眼角膜,更多是受到他父亲黄克的影响,这是一场父子之间的爱心“接力”。

黄伯告诉记者,他父亲黄克是东江纵队的一名老战士,1919年生于香港一个海员工人家庭。因家贫子女多,出生满40天时,他被卖到东莞清溪镇土桥村。1938年11月20日莞城沦陷,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在当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黄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了军。此后,他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宝安大队、东江纵队、两广纵队中参加过大小战斗,立下汗马功劳。1970年任原广州军区后勤直属供应部副政治委员,1976年12月离休。

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老战士黄克

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黄克生前所得勋章和纪念章

“他的一生心中想着人民,行动为着人民。”黄伯说,1999年1月,一生为了人民的父亲就决定捐献眼角膜,并向广东眼库中心申请,中心发了遗体角膜捐献卡。“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件事。”黄伯说,直到父亲2002年第一次签订遗嘱,他们才得知此事。2013年,父亲再次签订遗嘱时又明确:“逝世后自愿献出我双眼角膜,为盲人造福。”

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黄克的角膜捐献卡

2014年12月15日,因确诊为下咽部癌,黄克入院接受放疗。“住院前,父亲再次交代捐献角膜的事,他始终记得这个心愿。”2015年12月15日23时44分,父亲走完了人生历程,捐献了角膜。”黄伯说,父亲捐出的角膜,最终帮助了两位患者重获光明,一颗捐献的种子从此在黄伯的心头萌芽。

“父亲虽然离开了,但眼角膜捐献给他人,将光明留在了人间。他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子女学习。”黄伯说,父亲这份大爱精神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捐献器官可以造福后人

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退休这些年,黄伯看遍了祖国山水

对于器官捐赠,黄伯看得很开。“很多战友为国捐躯,什么都没有留下。人赤裸裸地来到世上,走后也要干干净净回到大自然。不要给后人留下麻烦,捐献器官,反而能为后人做点好事。”

黄伯能有如此豁达的心态,离不开众多前辈的影响。“父亲众多战友中,有的捐献了遗体,有的去世后不搞告别仪式、不留骨灰,令我无比感动,深受教育。”黄伯在耳濡目染这些事迹后,也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

黄伯联系上了佛山工作站,并在7月17日完成了登记,多年愿望终于完成。黄伯说:“办理手续很快很简单,也可以在网上办理。”

两代三人的光明接力丨市民黄伯承父妻遗志,登记捐献眼角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