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後,英偉達選擇回歸初心

在發佈了挖礦業務崩塌式倒退的財報之後,顯卡王者英偉達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投資人的心,而英偉達也沒有讓投資者失望,在昨天的科隆發佈會上,英偉達拿出了搭載實時光影追蹤技術的圖靈架構,這標誌著成立25年的英偉達迴歸初心,重新將精力聚焦於圖形加速領域。

所謂實時光影追蹤技術(RTX光線追蹤技術,Ray-Tracing)是英偉達在今年3月發佈新技術,就是實時模擬現實世界中的光線反射、折射和散射等路線,比如遊戲人物在不同位置下身上的倒影以及高光效果都會不同,對於遊戲畫面來說,最大的突破就是讓其效果更貼近於自然。在本次發佈會上,英偉達充分展示了

而能實現這一效果自然離不開最新的圖靈架構。除了傳統的SIM CUDA陣列以及用於人工智能的Tensor Core外,圖靈架構增加了光線追蹤專用核心RT Core,每秒鐘可計算最多100億條光線(10 Giga Rays/sec),這意味著過去需要依靠大型圖形工作站才能處理的光影效果如今在單卡上就可實現!老黃此前宣傳的“十年磨一劍”、“革命性技術”確實名不虛傳。

25年後,英偉達選擇迴歸初心

這些年英偉達總給人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作為一家原本深耕圖形處理的IT公司,硬是靠著人工智能及區塊鏈成為了當前半導體領域的當紅炸子雞,除了營收高速發展以外,股價更是創下一年翻6倍的紀錄,即使是今年其股價依然上漲30%。不過對於喜愛遊戲的玩家來說,英偉達的“不務正業”卻讓他們“叫苦連連”,大量本應用於遊戲領域的GPU卻被挖礦的礦工們一掃而空,推高價格不說還一卡難求。

不過好在現在這個現象將要得到緩解,在英特爾上週發佈的財報中顯示,包括數字貨幣芯片在內的OEM和IP業務是英偉達該季度唯一營收下滑的業務,實現營收1.16億美元,環比下降70%,該業務去年同期營收為2.51億美元。

25年後,英偉達選擇迴歸初心

挖礦業務出現衰敗的核心原因自然是ASIC芯片的強勢崛起,而英偉達如何應對自然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佔主要營收的遊戲市場必然是最好的發力方向,顯然,圖靈架構對於英偉達來說正是貫徹這一戰略的重磅產品,這也是英偉達迴歸初心的一種表現,畢竟GPU是英偉達發明的,而發明的二初衷正是為了呈現更好的圖形處理效果。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將顯卡等同於GPU,但實際上早期的顯卡只是承擔了部分圖形處理工作,一些老玩家應該還記得早年的3D遊戲分為硬加速和軟加速兩種工作模式,而即使是硬解,那時的顯卡不過是2D/3D加速卡,從名字中就可看出其在整個計算體系中的角色。

英偉達儘管1993年就進入圖形計算行業,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領域特別是3D加速卡市場的王者都是比他成立晚1年的3DFX。不過隨著3DFX的戰略失誤及技術發展的停滯,特別是1999年英偉達發佈了革命性產品Geforce256後,英偉達逐漸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導者。而Geforce256被譽為首款GPU,並開啟了GPU長達將近20年的黃金時代。

25年後,英偉達選擇迴歸初心

一代神卡Geforce 256

GPU的誕生大大減輕了CPU的負擔,也讓圖形處理行業進入到飛速發展的時代,其中對於消費者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遊戲畫面開始像電影CG靠攏。而與此同時,GPU由於其架構帶來的強大並行計算力,也讓其從單純的圖形加速功能中解放出來,向CPU擅長的通用計算領域進軍。2009年發佈的CUDA讓英偉達開始了從圖形處理公司向高性能計算公司的轉型,更讓其在人工智能時代成為無可置疑的技術先鋒。

但讓人欣慰的是,英偉達並沒有忘記它的核心業務,畢竟圖形處領域是大本營,特別是在AI加速和區塊鏈都遭遇其他架構的不斷挑戰時期,守住本業才能更好地抵禦外敵。從另一方面來看,畢竟AMD也還活著,而且有Zen架構全力反攻英特爾的前車之鑑,英偉達顯然不能大意,因為CPU業務發展穩定之後,AMD勢必將加大GPU業務的投入。

25年後,英偉達選擇迴歸初心

就目前來看,英偉達依然保持很大的優勢,特別是在圖形處理領域至少領先對手一個身段。不過迴歸初心固然是好事,但這個價格也確實有點感人...這顯然不是一般消費者能享受到的。雖然隨著量產率的提升以及技術迭代,價錢也會隨之下降,但還是建議英偉達可以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畢竟真正喜愛遊戲的年輕人,手頭沒那麼寬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