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很多戰機的圖片中,在戰機機身上會出現一個和傳統戰機形態略有差異的迷之突出物,這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保形油箱,戰機油箱,本身技術不高,可是一旦進入保形油箱的領域,卻也不是每款戰機都可以說用就用的。還需要看看自身夠不夠條件。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傳統油箱的缺點

  • 傳統機翼下副油箱有幾個明顯的缺點:
  • 影響戰機的氣動佈局
  • 降低戰機的空中機動性
  • 增大了飛行阻力
  • 增大了戰機重量(無解)
  • 擴大了戰機的雷達截面
  • 佔用了機翼下的武器懸掛點

保形油箱的優點

保形油箱的出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這些缺陷。保形油箱是一種緊貼機體,基本保持戰機原有氣動佈局的燃油貯存容器。

保形油箱通常是流線型的,貼合在戰機表面,從而最大程度的減少了因為油箱而給戰機帶來的額外飛行阻力。

保形油箱更利於減弱雷達的反射截面,改善飛機的隱身性能。

保形油箱因為貼合機體,所以也更加有利於戰機的重心穩定,使飛行更加平穩。

保形油箱還可以加裝偵察傳感器、雷達探測干擾設備、激光識別器、微光電視設備和偵察照相機等額外裝備。

美國戰機大多裝備保形油箱

F-16機身頂部的保形油箱可在不減少武器裝備空間的情況下,為F-16戰鬥機增加攜帶1.4噸燃油,大大增加F-16的航程。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F-15C/D型號的保形油箱下方就增設了2個導彈掛架,可掛載包括麻雀導彈在內多型導彈與航空炸彈。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俄羅斯也研究過幾個保形油箱的方案

在蘇-27項目早期,蘇霍伊就在風洞中測試過蘇-27的機背可拋式保形油箱,這個設計可謂非常獨特,保形油箱可以向後彈射拋棄。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後來蘇-30多用途戰機也進行了保形油箱的研究,這次蘇霍伊將保形油箱裝備到了機腹下,無疑這種設計比之前的方案要保守卻也實際很多。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連俄羅斯的導彈,也用上了保形油箱。。X55CM巡航導彈作為KH55的改進型號,其兩側也各加裝了一個220升保形油箱,據未被證實的信息顯示,該導彈的射程已經達到或者超過5000公里。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殲-10為何沒有采用保形油箱?

殲10作為我軍主力戰機之一,航程短一直是殲-10的一大短板,加上殲-10戰機雖然號稱有11個掛點,其可以承受副油箱重量的掛點卻只有4個,從這個角度來說,殲-10是很適合採用保形油箱的一款機型,但是殲-10卻一直沒有使用保形油箱替代傳統外掛油箱,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些觀點認為這是因為殲-10配備的發動機無論是太行還是俄羅斯AL-31F-M1都只能提供130千牛的動力水平,這樣的推力對於加裝了保形油箱的殲-10來說略顯不足。要知道,F-16是在將發動機推力從100千牛提高到140千牛水平後,才使用保形油箱的。此外還有一些頗為牽強的理由,比如保形油箱無法拋棄,油料用完以後反而成了飛機的累贅,保形油箱更改了飛機的結構,增加了額外的重量,加快了飛機的機體老化速度等。

其實殲-10已經設計過一個在機翼根部增加兩個保形油箱的方案,然而這個方案受到機翼的尺寸限制,不能做得太長,又為了保證飛機的氣動性能,不能做得太厚,平衡各種因素後,翼根保形油箱只能做到單個容量1000升左右,遠遠小於外掛油箱的1700升,頗為雞肋。殲-10還考慮過一個和歐洲颱風戰機一樣的機背保形油箱方案,而這個方案因為油箱擋住了機背減速板,需要大改殲-10機體,肯定無法一蹴而就,所以,在目前的殲-10各型號上,也就看不到保形油箱了。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無論怎樣,保形油箱的使用始終是利大於弊,殲-10使用保形油箱至少可以增加600公里的航程。殲-10系列戰機作為一個正處當打之年的戰機,相信在殲-10的後續型號上還是很有可能裝備上保形油箱的,這樣殲-10的戰力將會被進一步釋放。

最後,放一張圖片,大家能認出這款裝備了保形油箱的戰機是什麼型號嗎?

這個看似簡單的“奶瓶”,世界名機都有,殲-10一直卻沒有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