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替手,就別想更上層樓了,曾國藩有李鴻章,你有誰?

找不到替手,就別想更上層樓了,曾國藩有李鴻章,你有誰?

時下社會,官場商場競爭日益激烈,誰都想快速發展,不斷提高在單位、行業和市場中的地位,想晉級。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不用褒貶不一。但怎樣才能夠晉級成功呢?

有人講,靠自己,努力拼搏奮鬥。這種說法,沒錯,在起步階段必須如此。不經歷奮鬥拼搏,不嚐盡世態炎涼,你的業務能力,你的心理素養,是不足以支撐更多財富、更高職位的。

不經歷風雨,得不到彩虹,是大多數人成長的必然之路。一般而言,是躲不開的。這次躲開了,下次還得補上,要不有些工作你是拿不下來的、有些事你是應付不來的。

很多人上位後還想再上一層,當了科長還想當處長,當了處長還想當廳長.....,總覺得自己官小;有錢的,有了一百萬,還想一千萬和億萬。這就不單單是靠自己拼搏奮鬥能夠實現的了。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有美好想法,卻還在原地踏步、走下坡路甚至在進步後出事呢?

關鍵一點,就在於沒能找到“替手”。(嚴重聲明:"替手"與"背黑鍋"是兩個概念。)

曾仕強最近宣揚的一個小故事——工作25年都未能得到提拔的廠長,說得就是這回事。廠長的老闆告訴曾仕強,之所以具備總經理能力的廠長愣是工作了25年都沒能得到總經理職位,就在於他那麼久的時間都沒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廠長候選人接班。

是不是很殘酷、很鬧心啊。

幹工作幹到“無可替代”,聽到這句話你會不會感到搞笑呢?一來大部分人都可以被替代,二來“無可替代”只會把自己固定到“廠長”的位置上,制約你進一步升級。低級職位幹到“無可替代”是為了晉級,領導崗位若是總想“無可替代”那估計就前途渺茫了。領導崗位的“無可替代”只是初任時為贏得下屬尊重、讓上級對工作滿意的階段性需求,長期看,想晉級還得培養好接班人才行。如果工作好久都沒能培養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那估計升職就遙遠了。

曾國藩之所以能擁兵自重且在洋務運動事件後

安然退場,那是因為有淮軍領袖李鴻章做替手。萬科的王石之所以能夠面對複雜市場和野蠻人敲門危機等大風大浪依然瀟灑不羈,抱美女,爬高山,那是因為有替手鬱亮。沒能找到替手,不僅事關能否晉級,還事關能否安然退場。這一點在官場和商場都差不多的。

一個人走仕途,還想更進一步,當大官、做大事,不向曾國藩學習,去發現和培養有本事的接班人,估計希望不大。沒找到接班的,你被提拔後,原來的活誰來幹?是不是個問題。你以往的工作中有沒有紕漏呢?被提拔後,這些紕漏被政敵發現和攻擊,誰來幫你斡旋和化解呢?如果有一天你離開領導崗位了,成了普通人,以前工作上得罪的人、政敵和政敵的替手找你麻煩,你如何善後?

一個人經商,想成為千萬、億萬富翁,還想活得像王石一般瀟灑,不找職業經理人團隊估計夠嗆。此時好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就是大商人的替手和分身。他們既可以幫忙賺錢,還能把商人從繁瑣的日常企業運營管理中解脫出來。沒有這樣專業化的團隊做替手,商人想做大做強,獲取規模利潤乃至超額利潤,成為億萬富豪,估計只能在夢中實現了。

曾國藩有李鴻章,王石有鬱亮,你有誰?

找不到替手,就別總想著更上層樓了,一來概率小,二來即使上去了也不穩當,三來是遇到難題風險沒人幫你善後。

有那時間不如在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和人才擔當有為制度保障上多下功夫,儘快找到合適的“替手”。

我看更靠譜。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