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七月成績單出爐:影響吞吐量的是這兩大因素

文丨餘萍萍 圖丨王怡靜

港口七月成績單出爐:影響吞吐量的是這兩大因素

日前,交通運輸部公佈了2018年7月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快報。1-7月份,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766,772萬噸,同比增長2.3%。其中,沿海港口1-7月完成貨物吞吐量536,285萬噸,累計同比增長4.1%;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30,487萬噸,累計同比減少1.8%。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228.44萬TEU,累計同比增長4.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2,635.95萬TEU,累計同比增長5.0%;內河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95.48萬TEU,累計同比增長3.7%。

港口七月成績單出爐:影響吞吐量的是這兩大因素

根據數據來看,7月份全國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呈現出穩定增長狀態。

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NRF)及Hackett Associates的追蹤顯示,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企業在關稅生效前“搶進口”,主要港口進口箱量在6、7、8月份都創造了歷史記錄。根據預測,其進口集裝箱量在8月將達到191萬TEU的年度峰值。

回到中國港口,由於進入夏季颱風高發季,颱風接連登錄中國沿海港口城市,甚至北上影響天津、大連等港口,給全國港口的夏季作業生產帶來極大挑戰。同時,船公司預期後市貨量將呈現下降趨勢,進行撤船併線,供需不平衡導致7月美西線運價大幅上漲,也給出口企業帶來較大負擔。

港口七月成績單出爐:影響吞吐量的是這兩大因素

其中,由於木材與廢紙量等商品量的增長,蘇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實現了7.1%的高增長,與前一位營口港僅有不到6萬TEU的差距,按照兩港目前的增幅,前者將對第九位的座次發起衝擊。

港口七月成績單出爐:影響吞吐量的是這兩大因素

前十位港口中,只有上海港、蘇州港、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呈下跌趨勢。

根據港口圈分析,上海港由於踐行上海市政府發佈的《上海市綠色港口三年行動規劃(2015-2017年)》,上海港的煤炭接卸也由專用碼頭為主的狀態向中小企業貨主碼頭轉變。

蘇州內河港集裝箱吞吐量呈現高增長狀態,貨物吞吐量卻一再走低的原因,或是由於環保壓力,長江上多個碼頭推行“散改集”造成。

天津港由於疏港鐵路建設還在進一步完善中,受禁止汽運煤影響,貨物吞吐量呈下跌趨勢。

港口七月成績單出爐:影響吞吐量的是這兩大因素

煙臺港和日照港表現搶眼,從年初至今,保持了雙位數的高增長。

根據港口圈(ID:gangkouquan)瞭解,煙臺港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來源於:一是幾內亞項目和鋁礬土全程物流體體系發揮效用,鋁礬土吞吐量5500萬噸;二是集裝箱表現搶眼,第五艘自有集裝箱船舶“惠德”輪順利首航,煙臺港集裝箱自控船舶達13艘次;三是原油方面充分發揮西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270萬立方倉儲罐區和540公里輸油管線等港口重大基礎設施優勢,原油增幅較大。

日照港則在鐵路沿線設立了4個“無水港”,先後在山西臨汾、臨沂等地舉辦了市場推介活動;與中遠海運物流組建成立了日照港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圍繞集裝箱航線、內陸無水港、“散+集”業務、海鐵聯運等方面拓展空間,在集裝箱和原油上實現大幅增長。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中美貿易總值為2.29萬億元,增長5.2%,佔我外貿總值的13.7%。其中,我對美國出口1.66萬億元,增長5.6%;自美國進口6250.1億元,增長4.3%。值得關注的是,8月,海關進出口貨物整合申報正式實施,原報關單、報檢單合併為一張新報關單,預計海關通關效率將提高20%-30%,對外貿進出口企業是一大利好。

港口圈認為,7月中美貿易不僅存在著“搶出口”,更存在著“搶進口”,正是這兩種現象的共振支撐了7月外貿數據的穩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美貿易戰影響較小,進出口貿易的前移以及未來關稅政策的相繼落地實施,可以預計,下半年的中國外貿將面臨較大壓力,下半年港口的吞吐量增幅或將出現溫和增長的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