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裝機容量、發電量持續突破

風電裝機容量、發電量持續突破

發電行業快速發展,前景明朗

風能是一種清潔而穩定的新能源,在環境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日益嚴重的今天,風力發電作為全球公認可以有效減緩氣候變化、提高能源安全、促進低碳經濟增長的方案,得到各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等的高度關注。此外,由於風電技術相對成熟,且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資源有效性,因此,風電也成為近年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之一。

一、風電裝機容量、發電量持續突破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風力發電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產業信息研究網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2017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由9657萬千瓦增長到16367萬千瓦,增長近2/3。2014-2017年發電量由1598增長到3057億千瓦時,增長90%以上。

圖表:2014-2017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

風電裝機容量、發電量持續突破

數據來源:中國電力企業商業聯合會、三勝諮詢

圖表:2014-2017年中國風電發電量

風電裝機容量、發電量持續突破

數據來源:中國電力企業商業聯合會、三勝諮詢

二、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但市場集中度較高

風電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一方面,電力的銷售對象較為單一,受《可再生能源法》的保護,電力銷售目前不存在障礙;另一方面,風電運營商主要為國有的電力企業和能源企業,其它類型的運營企業儘管數量多,但持續發展能力弱。

由於受到行業進入門檻的制約,風力發電行業呈現行業市場份額集中度較高的特徵,中國產業信息研究網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風電有新增裝機的開發商企業超過100家,前十家裝機容量超過1300萬千瓦,佔比60%左右。累計裝機前十家的開發企業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佔比達到70%左右。

三、未來風電發展將以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為中心,規模化和分佈式發展相結合

三勝諮詢研究員劉佳認為,未來幾年我國的風電發展模式為:"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為中心,規模化和分佈式發展相結合",即在過去建立大基地融入大電網促進風電規模化發展的基礎上,支持資源不太豐富的地區,發展低風速風電場,倡導分散式開發模式。這樣能避免風電場的過於集中對電網造成的壓力,尤其是在東部建設低風速風電場可以就近為東部電力負荷較大的地區供電,緩解電網輸配電壓力。

根據《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併網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確保達到4,200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總髮電量的6%。"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繼續落實三條風電規劃路徑,具體如下:

1、繼續建設陸上大型基地。雖然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是我國風電最為集中的地區,但其開發空間仍非常廣闊。根據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草案,到2020年,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裝機容量將超過1.35億kW,保證我國3,000多億千瓦時電能的輸出和消納,實現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的目標。

2、進行陸上分散式併網開發。山西、遼寧、黑龍江、寧夏等部分地區,風能資源品質和建設條件較好,適宜開發建設中小型風電場。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安徽、雲南、四川、貴州以及其他內陸省份,也有一些資源條件和建設條件較好、適宜進行分散式併網開發的場址。"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在上述地區因地制宜開發建設中小型風電項目。

3、建設海上風電基地。在江蘇、山東、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沿海區域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